分享

晋文公重返晋国的过程中, 旬息、里克等扮演的什么角色?

 思明居士 2018-02-20

历史上,忠臣往往受人尊敬,将军被人崇拜,文臣被人敬仰,而奸臣则沦为了世世代代被人唾弃的常规背景。就如春旗战国时期,有受人尊敬的将军如白起、吴起等,也有被人世代尊崇的大臣如商鞅、管仲等。然而更多的是在历史上介于忠与奸之间的人,他们有的用自己的力量斡旋朝堂,有的执念过强,不达到目的不会罢休,这些人在当时的社会状况下有的被人尊敬,有的被人唾骂,也有的是能以“后世评定”来定性,就像在晋国晋文公姬重耳返回晋国的过程中的荀息、里克等人一样,就是很好的例子,他们不能用单纯的忠与奸来定论,唯一能用的是他们都忠于自己的国家,忠于晋国。

荀息,晋国大夫,晋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相国,是晋武公的辅佐大臣。荀息足智多谋,献计“假途灭虢”为晋国打开了通往中原的发展通道,同时也是晋献公后期的托孤大臣,在晋献公去世的时候荀息被任命为晋国相国,辅佐当时的太子奚齐继位,誓死践行了自己对于晋献公的诺言。但是这样的一位践诺之人在晋国的结局却是被里克诛杀,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因为拥立奚齐,可以说是晋献公最后的托孤遗命成就了荀息,但是也害了荀息。

骊姬想拥立奚齐为太子,逼死了太子申生,而晋献公也经不住骊姬的软磨硬泡,在临时的时候答应了立奚齐为太子,让荀息辅佐。但是在这之前,骊姬的种种做法,荀息其实都知道,因为在晋国人眼里,申生不在了,那么姬重耳就应该是晋国的下一任储君。如果没有晋献公托孤的事情发生,说不定荀息也会站在重耳一边。不过可惜,晋献公托孤之后,荀息必须践行自己的承诺,里克等人诛杀奚齐,荀息按理说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但是荀息自认为没有尽到责任,又拥立了卓子为晋君,里克等人依然不同意,连同卓子与荀息一同诛杀了。

里克在这起事件中扮演者的是一个弑君者的角色,而里克等人的初衷确是对于骊姬的不赞同而引起,因为骊姬的目的只是让自己的儿子当上晋国的国君,并没有为晋国的未来着想,不论是奚齐还是卓子,都是一种对于权力的占有与索取,而里克等人不一样,他们想得更多的是晋国的未来。申生不在了之后,姬重耳是最合适的晋国人选,姬重耳不仅处事地道,在大臣中的德行威望也比价高,大臣们都比较钦佩姬重耳,而姬重耳在诸侯国的形象也同样是君子形象,所以里克等人想拥立姬重耳是很多晋国人的想法,只不过里克等人实现这样目的的方式过于激烈,采取了有悖于当时社会君王之道的方式,不被诸侯所接受,但也有着其本身特殊的原因所在,就是骊姬之乱。

如荀息、里克等,忠于奸都是为了晋国的未来,一个求稳定,一个求发展,只是荀息采取了死节,而里克采取了死谏,只不过不是里克死,而是换一个君王,但都是为了晋国的未来。

欢迎关注我的大鱼号:海叔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