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桂枝汤及其类方运用

 柴桂苓 2018-02-20
1 .产后汗流不止案
张某, 女, 26岁, 1995年8月2日诊。患者产后因感冒发热, 邀某医诊治, 服药1碗下肚,即觉全身寒甚, 用被裹身仍觉寒冷, 之后汗流不止,每日要更换10多次衣服, 时值夏日, 患者靠窗卧, 身体靠窗一边冷痛。视其人面色苍白、 乏力、 少食, 汗流不止, 舌质淡红, 苔白薄, 脉缓弱, 乃卫阳亏虚, 营阴虚弱, 营卫不和之象, 以调和营卫为法, 方用桂枝汤合玉屏风散: 桂枝10g, 白芍10g, 生姜10g, 大枣15枚, 甘草6g, 白术10g, 黄芪15g, 防风10g。3剂, 服1剂后, 出汗少止, 再1剂, 又少止,3剂基本汗止,  效不更章, 再处方2剂告愈。嘱其饮食调理, 免受风寒。
        按: 该患者产后气血亏虚, 因虚感寒, 而前医以清热凉血之品, 复伤卫阳, ‘’阳主煦之”, 阳虚则外寒”, 故而以被裹身, 阳者阴之使也, 阴者阳之守也”, 阳虚则毛孔开而不合, 故汗出淋漓, 表卫空虚, 外风入侵, 故而身体寒痛, 欲作行痹, 桂枝汤调和营卫, 温经通阳, 玉屏风散固表实卫,故用之取效。



2. 夏日无汗案
黄 某, 男, 45岁, 2005年7月12日 诊。时值盛夏, 患者全身无汗,皮肤干燥已1月余。
行走片刻气喘吁吁, 摸其皮肤干枯无汗, 表面起屑, 实乃怪证, 从未见到。患者在外务工, 有时多卧地板之上,并有腰背酸痛, 两肩背酸麻发困, 细思之, 此乃肌痹, 寒湿之邪, 困阻卫阳, 遂用桂枝汤温经通阳, 药用: 桂枝10g, 白芍10g, 大枣15枚, 甘草6g, 生姜4片, 3剂。7剂后, 患者皮肤渐有汗, 再继服7剂, 诸证消失, 出汗正常。 随访2年如常。
          按 :本案为寒湿伤及卫阳, 阴占阳位所致,卫阳 “ 温分肉, 充肌肤, 肥腠理, 司开合”, 寒伤卫阳, 则汗孔开合失宜, 桂枝汤有发汗解肌、 温经通阳的作用, 桂枝配芍药调和营卫, 起双向调节的作用, 有汗能止, 无汗能发, 本案与上案比较, 一为无汗, 一为有汗, 症状相反, 但病机均为营卫不调, 故都用桂枝汤调和营卫, 司汗孔开合, 使开而能合, 合而能开, 开合有度。另桂枝有辛散通阳之功, 驱逐肌腠的寒湿之邪, 达到邪去正安。


3 .胃脘痛案
吴某, 男, 48岁, 2002年10月5日诊。胃脘痛已2个月。患者夏季常渴冷饮, 渐觉胃脘冷痛, 食物不易消化, 噫气频频, 泛吐酸水, 喜温喜按, 服雷尼替丁暂能缓解, 经胃镜检查为胃溃疡。舌淡苔白, 脉缓。用黄芪建中汤加党参、 吴茱萸治疗, 药用: 黄芪10g, 白芍20g, 桂枝10g, 甘草6g, 大枣15枚, 生姜10g, 饴糖20g, 党参10g, 吴萸6g, 连服1个月, 诸证消失, 嘱服香砂六君丸善其后, 随访1年未发。
         按 :胃脘痛是临床常见病、 多发病, 皆由饮食不节, 起居不慎造成,病分寒、 热、 虚、 实, 在气,在血。本例属胃寒型胃痛, 乃寒邪直中、 损伤胃阳, 至使阳气不运, 脾胃升降失常, 运化无力。小建中汤温运中阳, 健运中焦, 尤如 “ 离照当空, 阴霾自散”, 真阳照煦, 寒凝可释”。



4 .肺心病案
黄某, 女, 75岁, 1998年3月10日诊。患者咳喘8年, 8年前由于感冒后咳嗽、 咳痰, 虽经西医治疗, 终未能治愈, 渐有气急、 气喘, 劳累后明显, 时轻时重, 冬月加重, 夏日则轻, 每遇感冒, 病情加重, 恶寒发热, 咳嗽、 咳痰, 端坐呼吸, 不能平卧。近年来觉心悸, 下肢浮肿明显,小便量少, 每服利尿药、 下肢退肿, 近1周来, 因受风寒, 咳嗽、 咳痰加重, 心悸, 浮肿明显, 水肿至膝,小便量少, 用速尿无效。刻诊: 畏寒肢冷, 冷汗自出, 咳痰泡沫, 痰带黄色, 口渴, 食欲不振, 心悸不宁, 神思恍惚, 小便量少, 日不足500mL, 舌质淡,苔黄腻, 脉结代。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五苓散, 加桑白皮、 黄芩、 丹参。药用: 桂枝10g, 白芍10g, 生姜10g, 大枣10g, 甘草6g, 杏仁10g, 桑白皮10g, 黄芩10g, 川贝10g, 泽泻10g, 茯苓10g, 猪苓10g, 白术10g, 丹参20g, 龙骨20g, 牡蛎20g。2剂后小便量多, 水肿消退, 痰液变稀, 量渐少, 咳喘渐平, 再2剂, 症情基本稳定。嘱其平时避免风寒, 坚持固本治疗, 服补中益气丸、 香砂六君丸。
        按 :肺心病属中医学“ 肺胀”、 支饮”、 心水”。初病在肺, 久病及心肝脾肾, 属本虚标实, 虚为肺气、心气、 脾气、 心阳、 脾阳、 肾阳亏虚, 实为气滞、 痰浊、水饮、 瘀血、 痰热, 其中 “ 痰瘀” 为本病的重要致病因素, 急性发作时以 痰瘀热互结为病机。
邪气入侵, 肺失宣降, 郁而化热, 痰热互结, 阻碍气机, 心血瘀阻, 肺气、 心阳、 脾阳、 肾阳进一步受损, 水液运行、 输布、 气化失职, 而导致痰饮、 水湿内停。因痰瘀阻滞, 肺失宣降, 咳喘加重, 痰热互结,故痰黄黏稠; 心气虚, 推动无力, 心血瘀阻, 心阳虚,不能温运, 寒凝血瘀, 故心悸加重, 脉结代;心阳虚,脾肾阳虚, 不能气化水湿, 故食欲不振, 少尿水肿,畏寒肢冷。以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解表平喘;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温通心阳, 收敛心气;五苓散气化利水;黄芩、 桑白皮、 川贝, 清热涤痰, 利水消肿; 丹参活血,《本草正义》 曰: 丹参, 专入血分, 其功在于活血行血, 内之达脏腑而化瘀滞”, 西医研究认为: 由于慢性缺氧导致继发性红细胞增多, 红细胞压积增高,血液黏度增高, 凝血机制失调, 导致肺循环瘀滞,加重心力衰竭, 甚至引起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及多脏器功能衰竭, 因此, 肺心病的血液凝滞异常是病情加重的重要因素之一。现代药理研究证明, 丹参使流动缓慢或瘀滞的血细胞加速流动, 并在不同的程度上使聚集的血细胞发生解聚, 能抑制血小板的功能, 抑制凝血功能, 促进纤溶性, 对体外血栓形成有抑制作用, 并能扩张血管, 增强耐缺氧能力, 有改善免疫功能和抗菌作用。



5.腹痛案
许某, 女, 33岁, 2001年2月5日诊, 下腹痛已8年余。症见:全身畏寒, 神疲乏力, 舌淡苔白, 舌质有瘀点瘀斑, 脉细弱无力, 属宫寒腹痛, 治以温经散寒, 祛瘀止痛, 桂枝汤合少腹逐瘀汤加减: 桂枝10g, 白芍10g, 生姜10g, 大枣10g, 甘草6g, 小茴10g, 生蒲黄10g, 五灵脂10g, 当归10g, 川芎10g, 肉桂3g, 艾叶10g, 没药10g, 元胡10g,香附10g, 用20剂后腹痛消失, 经时血块减少, 再服10剂, 诸症消失。
        按: 该患者为寒瘀阻滞的腹痛证, 患者产后血海空虚, 加上寒湿之邪入侵胞宫, 损伤冲任, 致使寒伤阳气, 阳气不运, 瘀血阻滞, 故寒瘀交阻, 不通则痛。桂枝能温经通阳, 振奋气血, 生姜助桂枝温经散寒, 桂枝与甘草辛甘化阳, 芍药与甘草缓急止痛, 当归、 川芎、 赤芍、 蒲黄、 五灵脂、 乳香, 活血化瘀, 香附疏肝理气, 为 “ 气病之总司, 女科之主帅, 疏肝解郁第一药”, 小茴、 肉桂、 艾叶温暖下焦。



6 .荨麻疹案
 王某, 男, 17岁, 2005年3月12日诊。全身皮肤反复起风疹块已1年, 每当受风寒即全身出现风疹块, 大小不一, 高出皮肤, 伴有皮肤剧痒,尤其是面部和两手暴露部位非常明显, 经西医激素、抗组织胺药物、 VC等治疗无效, 仍然频繁发作, 遂用桂枝汤加消风散加减: 桂枝10g, 白芍10g, 生姜10g, 大枣10g, 甘草6g, 防风10g, 当归10g。5剂,服药后发作频率降低, 每次发作持续时间缩短, 继服药7剂巩固疗效, 随访1年未发。
        按: 荨麻疹是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 属中医的 “ 瘾疹” 范畴, 俗称: 风疹块”。中医认为: 风胜则痒”, 无风不作痒”, 风为百病之长, 致病过程中多挟寒、 挟热, 后期兼虚瘀, 但以虚为多见。病之根本在于体表气虚, 卫外不固, 复感风邪是病之标, 用桂枝汤, 调和营卫, 消风散祛风止痒。



7 .雷诺氏综合征案
羌某, 女, 59岁, 2001年2月3日诊。患者近半年来, 两手指时苍白冰冷、 刺痛麻木,乃血虚受寒, 寒血凝滞,营血不充养四肢, 阳气不能温照四末所致, 治以温经散寒, 养血通脉, 方用当归四逆汤、 黄芪桂枝五物汤, 药用: 黄芪10g, 当归10g, 桂枝10g, 白芍10g,甘草10g, 大枣10g, 细辛3g, 通草10g, 生姜10g。服5剂, 症状缓解, 再5剂告愈, 随访1年未发。
         按 :本案为 “ 脉痹”、 血痹”、 血虚寒厥” 范畴。当归四逆汤治 “ 手足厥寒, 脉细欲绝” 的脉痹, 黄芪桂枝五物汤为血痹而设, 治肌肤不仁。血痹病从何得之, 仲景曰: 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 重因疲劳汗出, 卧不时动摇, 加被微风, 遂得之, ” 即卫阳虚弱, 风邪入侵, 血脉不畅, 肌肤失养,故而麻木不仁。 《内经》 曰: 邪入于阴则为痹”, 又云: 营气虚, 则不仁”, 治以益气温经, 舒风和营。血痹虽为痹, 但与痹总属不同, 区别:1) 病因病机:血痹为气血虚弱, 卫阳不足, 风邪入侵, 气血不荣, 痹证为风寒湿三气杂至, 气血不通。 (2) 病位: 血痹在局部血脉肌肤, 痹证在筋骨关节。 (3) 症状特点: 血痹以麻木不仁为主, 痹证以痛为主。总的病因病机为气血亏虚, 风寒外侵, 经络阻滞, 阳气不能外达而温养四末。




8 .风湿热案
陈某, 女, 62岁, 2008年5月6日诊。患者右膝关节肿痛已半年。视其关节肿胀剧烈, 行走困难, 需扶墙而走, 触之局部发暖, 一次抽出50mL 液体, X 线未发现骨刺, 无全身症状。乃为风湿热。以桂枝芍药知母汤治之: 桂枝10g, 芍药10g, 知母10g, 汉防已10g, 木瓜10g, 牛膝10g, 忍冬藤20g, 当归10g, 鸡血藤10g, 生甘草10g,地龙10g, 地鳖虫10g, 乳香10g, 没药10g, 制马钱子0.5g。
        按 :风湿热乃中医之 “ 鹤膝风”、 热痹”、 流注”, 为风寒外侵、 痰凝血瘀、 郁而化热所致。桂枝与芍药调和营卫; 知母、 忍冬藤, 清泄郁热; 痰湿下注, 用防已、 木瓜; 瘀血阻滞用当归、 芍药、 乳香等; 藤类能走四肢, 牛膝引药下行, 直达病所。马钱子用制, 剂量视体质而定, 强人每日不可超过0.5g, 且不可久用, 开通经络, 透达关节, 远胜它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