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突然晕厥昏倒,中医分析病机

 五味牡丹 2018-02-20


晕厥是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厥冷,移时方苏为特征的一种症状;醒后无失语、口眼喎斜、半身不遂等后遗症。

《内经》中的"薄厥"以及后世的"郁冒"、"气厥"、"血厥"、"痰厥"、"食厥"、"暑厥"、"酒厥"、"昏厥"、"昏晕"、"昏仆"等皆属晕厥范畴。

晕厥与"神昏"不同,后者为持久而不易复苏的神志昏乱。晕厥与"眩晕"有别,眩晕是头晕目眩,视物旋转不定,甚则不能站立,但无神志不清。痫证之昏仆,虽然移时逐渐苏醒,但发则四肢抽搐,口眼相引,牙关紧急,口吐白沫,与晕厥不同,应与区分。

[鉴别]

常见证候

气虚晕厥:突然昏晕,面色(左白右光)白,气息微弱,汗出肢冷,舌淡,脉沉弱。

血虚晕厥:突然晕厥,面色苍白,口唇无华,呼吸缓慢,目陷无光,舌淡,脉细数无力。

血气上逆晕厥:突然晕倒,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只手握固,呼吸气粗,面赤唇紫,舌红或紫暗,脉沉弦。

阴虚肝旺晕厥:头晕目眩,急躁易怒,眩仆不语,面红目赤,四肢颤抖,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痰浊上蒙晕厥:突然晕仆,不知人事,喉有痰鸣,鼾声如锯,呕吐涎沫,四肢厥冷,苔白腻,脉弦滑。

暑邪中人晕厥:卒然昏倒,气喘不语,身热肢厥,冷汗不止,面色潮红或苍白,牙关紧或口开,舌红而干,脉洪数或虚数而大。

鉴别分析

气虚晕厥与血虚晕厥:均为虚证,但一为气虚,一为血虚。气虚晕厥,每因元气亏耗,致使阳气消乏,宗气下陷,脾气不升,则突然昏仆;血虚晕厥,则由大崩大吐,或产后、外伤失血过多,以致气随血脱,神机不运。气虚晕厥,多诱发于烦劳过度(劳则气耗),或悲恐之时(悲则气消,恐则气下),;血虚晕厥,则多见于突然站立或坐起,或失血之后。气属阳,阳气虚弱,失于温煦,则四肢厥冷;不能卫外,则自汗出;宗气下陷,则呼吸微弱,短气不足以吸,或气息将停,醒后语声低怯;气不帅血,血脉凝涩,则面唇青紫;故四肢厥逆,汗出粘冷,气短息微,面唇青紫等症,是气虚晕厥的主要表现。血属阴,阴血不足,血不上承,则面色苍白,唇淡无华,是血虚晕厥的主要见症。二者舌脉亦不相同。气虚晕厥,脉沉弱或结代,甚则脉微欲绝,血虚晕厥,眽细如丝或细数无力,重则浮大中空。气虚晕厥,治在补气回阳,方用回阳救急汤;血虚晕厥,治当益气敛阴,补养气血,方用生眽散或人参养荣汤加减。

血气上逆晕厥与阴虚肝旺晕厥:肝为刚脏,主升主动。血气上逆晕厥,每因恼怒伤肝,气机逆乱,血随气升,并走于上,扰乱神明。《素问.生气通天论》:"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阴虚肝旺晕厥,则由谋虑太过,忧郁不决。暗耗肝阴,或肾阴素亏。不能养肝,肝阴不足,阴不制阳,肝阳上亢,发为晕厥。前者是情志过极,气逆血升,属于实证;后者为阴虚阳亢,属于本虚标霣。血气上逆晕厥,病人体质壮实,发病急骤,突然昏仆。见有牙关紧闭,胸满气急,四肢厥冷,面赤唇紫等表现。苏醒后往往哭笑无常,且情志改变之时,反复发作。而阴虚肝旺晕厥,病人体虚羸弱,平素头胀耳鸣,两目干涩,面颊潮红,盗汗遗精,每逢情绪激扰而诱发晕厥。二证之舌与脉亦不相同。血气上逆晕厥,舌红或紫暗,脉沉弦;阴虚肝旺晕厥,舌光无苔,脉弦细数。血气上逆晕厥,治在疏肝降逆,活血通瘀,方用通瘀煎合逍遥散,阴虚肝旺晕厥,治宜育阴潜阳,补益肝肾,方用知柏地黄丸。

痰浊上蒙晕厥与暑邪中人晕厥:二者均为实证,但病因病机及表现各不相同。痰浊上蒙晕厥,是由于痰湿素盛,复因恼怒,气逆痰壅,清窍被蒙。暑邪中人晕厥,则因暑邪内袭,热郁气逆,闭塞清窍,扰乱神明。瘀浊上蒙晕厥,发病前多有先兆症状,如头晕目眩,如坐舟车,动则眩晕更剧,或恶心呕吐,头重如裹,继之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喉间痰鸣,呼吸气粗,口角流涎,后渐苏醒,晕厥一般不重,但易反复。而暑邪中人晕厥,多在炎热酷暑之日,或高温作业之时,突然晕厥。病人牙关紧闭,身热面赤,甚则谵妄,脉洪数。若内闭外脱,还可见有面色苍白,冷汗不止,四肢厥逆,撒手口开,脉虚数大。痰浊上蒙晕厥,治宜行气豁痰,方用导痰汤。暑邪中人晕厥,治宜辛凉开窍,方用紫雪丹;内闭外脱者,当应脱闭兼治,力用生脉散合白虎汤加减。

晕厥一症,虽然见于多种证候,但总的来说,不外乎虚实二证。实证者,大凡气盛有余,气逆上冲,血随气升,或气逆挟痰,或暑邪郁冒,致使清窍闭塞,发生晕厥。虚证者,多因气血不足,清阳不展,血不上承,精明失养所致。实证则形体壮实,气壅息粗,口噤握拳,脉沉实或沉伏。虚证则体虚羸弱,目陷无光,面白息微,汗出肢冷,舌淡,脉微或细数无力。《证治汇补.厥症》:"厥而口噤牙闭者,实厥也。厥而口张自汗者,虚厥也。"实证晕厥,治宜祛邪醒神开窍;虚证晕厥,治在补养气血以挽厥逆。

[文献别录]

《医贯.主客辨疑》:"有人平居无疾苦,忽如死人,身不动摇,默默不知人,目闭不能开,口噤不能言,或微知人,恶闻人声,但如眩冒,移时方寤。此由出汗过多,血少气并于血,阳独上而不下,气壅寒而不行,故身如死。气过血还,阴阳复通,故移时方寤,名曰郁冒,亦名血厥,妇人多有之,宜白薇汤、仓公散。"

《景岳全书.厥逆》:"酒厥之证,即经所云热厥之属也。……轻者犹自知人,重者卒而运倒,忽然昏愦,或躁烦,或不语,或痰涎如涌,或气喘发热,或咳嗽,或吐血。但察其大便干燥,脉实喜冷者,此湿热上壅之证,宜以抽薪饮之类,疾降其火。"

《证治汇补.厥症》:"蚘厥者,其人素有食蚘在胃,又犯寒伤胃,或饥不得食,蚘求食而上攻,或外感证不应发汗而妄发其汗,以致胃气虚寒,虫上入膈,舌干口燥,漱水不咽,烦躁昏乱,手足厥冷,不醒人事,甚至吐蚘,宜理中安蚘漡。"

《景岳全书.厥逆》:"色厥之证有二,一曰暴脱,一曰动血也。凡色厥之暴脱者,必以其人本虚,偶因奇遇而悉力勉为者有之,或因相慕日久而纵竭情欲者亦有之,故于事后则气随精去而暴脱不返,宜急搯人中,……随速用独参汤灌之,或灸气海数十壮,以复阳气,庶可挽回。"

《石室秘录》:"人有小解之时,忽然昏眩而倒者,亦阴阳之气脱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