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本正经,尚方宝剑。

 事不宜急缓则圆 2018-02-20

古经方大抵已沿用了千年,是古以后最后的中医。“遗珠”反倒有朝一日,不大被人提起,不无被世间遗忘之虞,真是耐人寻味。

木易生识古医之初,每每读名家医案,古经方之“一剂知,二剂了”之功效!后学不禁汗颜。医见钟情,嗜读伤寒派说,囫囵吞枣。从古经方身上偷学两招幸甚过分的执迷于方药证,开始对号入座,还觉得真的是挺牛逼的。我想这大概就是古人说的愚与贤的区别吧。

老邪虽说也从善如流,却总在“和稀泥”。什么才是一个纯中医?一个经方中医。盖房人多了,都是建筑师吗?不见得。这段经历梗在心里,从内心感到不爽。到古中医这,你得想象一下中国这俩字加上了中医这俩字之后,应该真正地赋予的意义是什么?经方纯中医,应该去真正的认识什么是古中医,去找到中国古医学真正可以疗病的方式和大法。

曲径通幽,正合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忽视了对经方大道体系的探索,何止不专业,简直“知法犯法”。所谓家传一张纸,师传万卷书,我一直绕道而行。

忍受那漫长的,实践体悟发酵的必经阶段。花很多时间到百科全书中,去寻找最微不足道的实况。直到有一天:老子曰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向中医“圣经”顶礼膜拜心剔透而伟大西医称之为绝症,古中医出来治好了很多。高手用简单招式,那种味道,那种氛围,那种调调,都会唤起过去未曾明白的经历……讲究“行合一”。我终于快要找成这张地图了……换一个方向掘进即可!

说什么古人不得今人的病,所谓的病,其实是西医的描述。今人不仔细,望名生义,迷惑至今。古中医看病主要是调整整体,少注意局部的病变,看表面怎么看得清楚。西医这种描述往往会使人忽视造成病的真因。有的只是病症,也就是说,是一种身体报警的预兆,同时也是一种障碍所在。拔掉了这颗钉子,就解决了一半的问题。病之大小轻重长短,其实都是可以医好的。

我也亲证用古经方治好了太多西医治不好的疾病。病人都是求助西医无门而转投古中医的,这些人也不会相信中医没效果的。你说在老百姓最关心的话题中,怎么样才能看病?看好病的意思。到了真正的好中医这里,反倒成为了最大的困惑。

病岂能治?先人很早就给了我们答案。西医才是治疗疾病,暴力扼杀。毒药往往盛在金杯中!真正的大病是一场灾难,重建也是一个生命工程,这个工程里药的作用只是一部分。中医的精髓是强身健体,中药就那么些,善用者几味药就可建奇功。其功能是恢复和强化人体正气而不与疾病的症状相对抗。解决之道,给病找去路,是祛除疾病。去找到方向,去解决困局,去真正让人走上康庄大道。 

老百姓总希望自己能有幸遇到“神医”。治病之利刃岂在药石?中医的精髓不在某一方某一味药的取舍上,中药不会用的,几十味堆积徒然浪费,伤身而已。真经存焉,奉典为准。一个具有非凡头脑的讲究智慧的人,一定要用道家思想做起来,境界更高。

难治之病症,至于出现不效者,或药不中病,乃医治不得法或思路原因吧。得有脑子,得明白怎么去发现哪儿有问题,思考实施解决审时度势,实事求是。古中医最大的招式,就是看人体的运行障碍或循环困局,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去顺势而为,安内攘外。古经方一定有一种方法,能够无限的让机体有限的自身排病力、自愈力得到最大的发挥。

我常想老毛病久久不愈,一定是什么地方出了毛病才变得这样。这样的在当下里何止一人呢?中国古医学一定有这种方法,在被动当中去寻求主动。若身体造温机能衰减,帮不了正义的忙了又岂能治病?阳气若足千年寿。伤寒论中津液就代表着阳气,伤寒方中时时刻刻透露着一种顾护中土重视中焦脾胃的理念,保胃气以存津液,固津液以密阳气。外感、内伤所有疾病的准绳和指南,排补互济才是正途,并且形成一股合力。包括非常之病,老邪至少摸到了正确的那扇门。

种种因缘际会中,濒死的中医却救了先进的西医治不好的病。治病救人就是霹雳手段,久病顽疾自当用重典,当用非常之药。信然!行医过程和结果验证了这个论题,奇迹来了!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认真总结得失,没有落难经历也生不出好品悟。最后再悟,上一层有一层之见医本正经,病为致病之途。尚方宝剑,药为解病之用。套用一句老话:不易,且行且珍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