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四进老师经方中医讲堂(2)

 学中医书馆 2013-09-17

 第二讲    讲于2012114

《四圣心源》作者黄元御是清朝乾隆皇帝的御医,他们家是书香门第,他从小学习刻苦,对自己考取功名非常有信心。结果三十岁那年的一件事改变了他的一生,他的一只眼被一个温病派的庸医,用特别寒凉的药,造成了他上热下寒,他的眼就给治瞎了。这就直接断送了他的前程,他就发誓研究医学,结果看了《伤寒杂病论》三年没有看懂。具有传奇色彩的是最终他一梦而悟,因为他有道家和《易经》的基础,他是根据易理推导出来的医理。

黄元御的理论和心就是中气斡旋变化,带动五行的脏腑的变化。他因为自身受到的伤害悟到了人体气化的原理,这也算因祸得福。有的这些心得以后,他给人看病的效果神验,药到病除。后来他被乾隆皇帝选为太医,这就得罪了太医院的一些医生。他们就排挤黄元御,所以他的一生就郁郁不得志,他就把自己的行医经验写成著作,传于后世。一共写了十一本医书,将近二百万字,在这就是咱们现在能看到的《黄元御医学全书》。

这些书里面有解释《内经》、《伤寒论》、《金匮》、《本草》,以及他自己的著作《四圣心源》,这之外就是注解了《道德经》。所以说他是为多才多艺的人,古人认为医源于易,易经是研究天道的,离开易经去研究中医是没有根的。《四圣心源》是黄元御一生行医经验的精华,如果我们一开始就读《伤寒杂病论》不容易懂,但是这本书就为我们研究《伤寒论》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给了我们一个梯子能上到中医最高的殿堂。

《伤寒杂病论》没有讲到人体脏腑气化的理论,只谈症状不谈病理。一方面张仲景认为《内经》已经把中医的理论已经讲透了,他没必要再说了。另一方面古人用竹简写字相当困难,一个字代表好多意思,他就把原理省略了。这就造成后人研究的困难,黄元御是古今解释张仲景的第一人,他讲了张仲景没有讲的东西。

因为张仲景的书几乎把所有的病都给囊括了,黄元御恰恰把它的原理讲出来了。我们学了黄元御的著作,心里就特别明白张仲景设计处方的思路。天道在人体上就会有各种体验,所有的天象变化都会在人体上有反应。现代的学院教学就把这一块省略了,不研究天道直接研究人,学生们就钻不出来了。中医的理论还没有明白,西医的理论又插进来了,就更乱了。

黄帝是我们的人文始祖,他在把国家统一之后,晚年就开始把精力转到修道方面。他到了四川和湖北交界的巫峡,这地方盛产大巫,任何国家和民族的的远古时期都是巫医不分的。巫就是能够和天地宇宙、死人活人相沟通的人,他们是上古时期最高智慧的知识分子。黄帝就请教了岐伯这个大巫一些中医养生的问题,他们的问答就是《黄帝内经》。

秦越人是春秋时期的大医,医术非常高,中医真买独取寸口就是从他开始的。扁鹊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能给人看病的神鸟,人们就把秦越人比喻成了扁鹊。张仲景是东汉时期的一位官员,他根据商朝开国丞相伊尹的《汤液经法》和自己的经验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他认为寒为百病之长,就把人被寒所伤单独提出来研究,是非常有见识的。中医认为人的病的外因是风寒暑湿燥火这六气,内因是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情,这些对人的伤害都是非常厉害的。

卷一天人解就是揭示天地自然和人的关系的,现代科学发现人从胚胎发育成婴儿是完全符合人类进化过程的,如果不研究天地的气化中医是学不好的。形而上的形成了阳气,形而下的形成了物质和阴气,阳气是生命力和万物运转的动力来源。不能像西医那样单纯看物质,还要看物质背后的能量。中医用药看它的温热寒凉,你怎么用科学去检验石膏的凉性。现在人们的了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终身服药,就没有生活质量可言。中医认为没有这个必要,只要给他调理好了就可以断药了,人生一世不能靠吃药活着。但是目前人们认为中医只治疗一些慢性病,或者一些养生调养,要治急病和大病只能靠西医。这是因为古代张仲景的经方大都能一剂止,就是一副药就知道效果了,立竿见影。

但是越往后发展,人们认为经方不太好学,用药又非常猛烈。明清以后就出现了温病派的大夫终生也不敢用这些猛烈的药,就有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就出现了一吃中药好几个月的现象,还是不好不坏。这样就逐渐把中医毁掉了,不是西医毁的,是咱们中医自己毁掉的,是自己不争气。

张仲景留下的《伤寒杂病论》是竹简的,用字相当精练,没有一句废话。只有前后贯通才能学透,所以历代的经方家出的就不太多。而温病派的理论特别容易让人接受,传播就快一些,而且有四平八稳的没有什么风险。其实经方在你的诊断和辩证,该用什么药就用什么药。现在比如感冒、发烧、嗓子疼,温病派就用银翘散,吃一星期稍好一点,但是很难达到应有的效果。但用经方的方子一副药就能好,一般不超过三服药,然后再调理一下就痊愈了。

如果药性过于猛烈也不会出现副作用,因为它针对的是病,而不是针对人。人得了重病只能用猛药才能治愈,如果药轻就容易耽误病情。而且病情的变化特别快,如果表面上没有挡住,就会一层层进入人体内部。西医的消炎比较直截了当,因为这一代中医没有学透张仲景的东西,他们用一些清热解毒的药改变不了细菌和病毒的环境。

好多肺炎就是突然受风或淋雨引起的,因为肺主皮毛,皮毛闭塞之后,肺气不能和外面的气相沟通。肺气淤堵后火气马上就出来了,这些细菌和病毒喜欢热的环境,四十多度马上就生长起来了。中医就会用大青龙汤主药是麻黄,温病派的人一生都不敢用,麻黄把皮毛的表打开,再用生石膏把肺里面的火散掉。

没有它生存的环境了自然病就好了,你把细菌放到熬好的药里死不了,可是你把药喝到肚里病就好了。西药单纯杀菌,他的皮毛还是闭塞的,在封闭状态下杀菌,一停药还会反复。古人研究如何给人治病属于术的层面,研究到最后就进入了道的层面。古人是通过返观内视发现经络穴位,以及各种药的能量形式和归经路径,现代科学也通过仪器证明了经络的存在和药在里面行走的影像。

美国允许中医师在领取执照情况下在美国行医,就说明了他们也承认中医是科学的。不过现在还有很多他不能证实的他还是不能接受。黄元御的中气理论是一大发明,《道德经》上讲的“冲气以为和”就是讲的中气,宇宙、人体乃至原子都有这一气周流的运动。中气就把周边的物质凝聚了起来,咱们正定有位名医李东垣写了《脾胃论》,就是强调中气的重要性。

中医不是指中国的医学,而是特别重视中庸、平衡的思想。张仲景没有提中气,但是他每个方子里面有甘草、生姜、大枣、党参都是固中气的,很少用人参和鹿茸这些大补的东西。中气斡旋变化就是无极生太极,太极阴阳之中有中气左升右降,产生四季、五行以及万物,人体和天地自然一样,也是一气周流产生脏腑之间的气化运动。脾土在冬至一阳生时得到阳气就开始左升,胃土在夏至得到一阴生开始右降。都是脾胃土气的力量来推动这个旋转。这个冲和之气是最原始的、有生命力的宇宙的本源,也就是儒家讲的这中庸之道,这是我们传统的文化的精华所在。

视频链接: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c0OTg4ODY4.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