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灵犬趣闻

 海潮轩 2018-02-21

    中国有悠久的养狗历史。早在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原始人就已开始养狗。《周礼》设犬人官职,专司相犬牵犬以供祭祀。在与狗相处的漫长岁月里,人们熟悉了狗的生理特性,认为狗是有灵性的动物,有些部族甚至尊奉狗为图腾,从而形成了丰富的狗文化,其中不乏有趣的故事。

    灵性之狗。西晋文学家陆机有条狗叫黄耳,聪明能听懂人话。陆机在京城洛阳做官带走了黄耳,陆机因久无家信,就戏问黄耳能否传信,并作书放入竹筒,系于狗颈,遣狗返家。狗沿驿道奔驰,饥时自己寻食,遇水则向行人摇尾乞怜,搭船而渡,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返回吴县陆家,以竹筒示家人。家人看过信后,狗又作声似有所求,家人作答书放入竹筒,狗又奔返洛阳。古时交通不便,自洛至吴,人需50余天,而狗往返才半个月。唐朝诗人李贺的“犬书曾去洛”指的就是这件事。此后,陆家对黄耳更加宠爱。黄耳死后,陆家厚葬之,并立黄耳冢。

    祥瑞之狗。在历代“祥瑞志”中,狗都被列为重要的祥瑞之物。在《古今图书集成》中就有许多以白狗为瑞祥和以献白狗为贵的记载。在民间传说中也有“王者仁德则见白狗”的故事。狗是吉祥的象征,故以狗命名的不乏其人,如西汉桃阳侯叫刘狗,刘邦最喜欢的儿子刘如意别名“犬儿”,东汉梁冀有子名“胡狗”。除王侯外,大文学家司马相如小时叫“犬子”,晋代文学家陶渊明小名叫“溪狗”。国画大师齐白石对徐渭(号“青藤道人”)、朱耷(号“雪个”)、吴昌硕(号“缶庐”)三人的诗画艺术十分钦佩,大有“恨不生前三百年”的遗憾。他曾说,如果能与这三人同世,他就给他们磨墨铺纸,如果他们不要他,他就“在门之外,饿而不去”。并写诗说:“青藤雪个远凡胎,缶老衰年别有才。我欲九泉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

    有德之狗。民间传说狗有八德,即忠、义、勇、猛、勤、善、美、劳。刘邦抓住了蒯通,问他当年为什么要游说韩信让他背叛,蒯通回答:“跖之狗吠尧,非尧不仁;狗固吠非其主也。”这个“吠非其主”,讲的就是狗的忠诚之德。《原化记》云:“饶州乐平百姓章华,元和初,常养一犬,每樵采入山,必随之。比舍有王华者,往来犬辄吠逐。三年冬,王华同上山林采柴,犬亦随之。忽有一虎,榛中跳出搏王华,盘踞于地,然犹未伤,乃踞而坐。章华叫喝且走,虎又舍王华,来趁章华。既获,复坐之。时犬潜在深草,见华被擒,突出,跳上虎头,咋虎之鼻。虎不意其来,惊惧而走。二人皆僵仆在地,如沉醉者。其犬以鼻袭其主口取气,即吐出涎水。如此数四,其主稍苏。犬乃复以口袭王华之口,亦如前状。良久,王华能行,相引而起。犬伏作醉状,一夕而毙矣。”故事中的狗为救主而与虎撕斗,继而以鼻吸取章、王口中之噎气,终至毙命而活其主,谈来肝胆照人。

    民俗之狗。我国许多民族有敬狗的习俗,这种习俗的产生大概有两种情况:一是狗为氏族首领,是一种图腾。如《后汉书》曰:“帝高辛氏有狗名盘瓠。时犬戎兵强,乃募得犬戎吴将军首者,赐予少女。盘瓠得之,于是少女随盘瓠升南山,产子男女十二,自相夫妻,后繁盛也。”养狗只为打猎撵山、看家护院,狗到老病时也不宰杀,等其自然死亡。二是狗盗谷种或者保存谷种有功。哈尼族有这样一个神话:远古的人类没有五谷,天神的女儿劝父亲把五谷种子传给人,天神不听。天神女儿为解救人间疾苦毅然将五谷传给了人,还教人做衣服,天神大怒,将女儿变成狗贬下人间。哈尼人于每年秋收后,都要煮上新米饭,举办“尝新米节”。吃饭时,第一碗新米饭要给家犬吃,以示崇敬。

    在丰富的狗文化中,远不止这些故事。然而,不论褒与贬,关于狗的故事,一直都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人群间传承,而且还在继续演绎新的故事。           (汪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