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北京,过年为什么越来越没有年味!!

 NGC1952 2018-02-21

眼瞅着,这年就快过完了,总觉得缺了点什么。记忆中的小时候,恨不得离过年还差一个月呢,春节买的新衣服新鞋,总是试了一遍又一遍没够;也会在心里默默盘算着,过年能吃到那些好吃的;拜年能拿到多少压岁钱。

 

而现在长大的我们,对年逐渐失去了期盼,没有小时候过年的那劲头,春节兹当一个长假了,原来我们再也找不回来那浓浓的年味儿了。

 

 

咱们老北京过年,一般从“腊八”就开始了,这腊八粥一喝,就意味年越来越近了,等家里大人把腊八蒜一泡,开始盼着蒜绿了,什么时候蒜绿了,那么大年三十就真的来了。

 

而现如今的北京孩子,腊八当天喝的腊八粥都是外卖送来,更甭提泡腊八蒜了,没有当年的仪式感,年味儿可不越来越淡了。

  


“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这歌谣到现在,依旧顺嘴就来,那个时候,忘了什么日子口,都忘不了腊月二十三,因为那天有糖瓜吃。大人说,这天是灶王爷上天的日子,多吃甜得,多说好话。对于我们来说,其他的都不重要,有糖吃才最重要,所以这一天,咱北京城大街小巷都看的到卖糖瓜的。

 

现在想买糖瓜,完全得撞运气,很难碰到,您想糖葫芦都不是冰糖的了,一水儿的白糖,让我们上哪找年味儿呢?

 


过了小年,这就是正式迈入过年的节奏了。大人们都会早早忙活起来,这就要为过年做准备了,吃食是首要的,各家各户不尽相同,但是都有自己的看家菜,那个时候每天都在食物的香气里醒来,睁眼第一件事,就是厨房转悠,趁大人不注意,偷偷往嘴里塞一口,就连包豆包的豆馅都不放过。

 

这生活条件好了,过年谁家也不准备那么多吃食了,更多时候选择下馆子了,虽然越来越便利了,但是总觉得缺了什么,原来是年味儿被我们弄丢了。

 

咱们老北京,讲究过了小年,就要备年货,除了上面说的吃食,吃喝、穿戴、用具、玩具等,甚至走亲访友的点心匣子,统之名曰“年货”。大人前脚准备着,我们后脚跟着屁股后面转,心里默默盘算着,我得先吃大白兔,再吃酸三色。

 

现在,原来过年盼望着吃的零嘴,平时也一样可以吃到,那种期盼越来越淡,这年味儿可不越来越淡了。 


小时候,过年讲究辞旧迎新,这首先体现在小孩的衣服上,甭管条件好坏,过年必然从头到脚一水儿新衣服,恨不得袜子都是新的。那个时候对于年的盼望,也来自这新衣服,从进入腊月,没事就把新衣服翻腾出来,试一遍,过两天再试一遍,总也试不够的感觉。

 

现在的我们,想什么时候买就什么时候买,想买什么就买什么,那对于新衣服的盼望,也只留在记忆中了,那个时候的幸福感再也体会不到了。

 


盼望着,盼望着,三十这天终于到了,舍不得多睡觉,恨不得一早就爬起来,甭管大人乐意不乐意,先把新衣服穿上,揣着大白兔,拿着小鞭就冲出去找玩伴了。那个时候的炮竹都不舍得一挂一挂的放,都拆开了一个一个的放,而春节就在这噼噼啪啪的炮竹声拉开了序幕。

 

现在,不会再有不舍得,鞭炮都是成挂的放,也没有了发小的陪伴,放鞭炮不再是件乐呵的事,而是想把所有的不愉快都炸跑。

 

 

三十晚上,绝对每个小孩都盼望了好久,不光是满桌的好吃的;妈妈也不会催你睡觉,破例可以熬夜玩很久;而一家人围在桌子前包饺子,看着春晚聊聊天,也会偷偷把糖果包在饺子里,期盼能吃到好运气,总觉得我们会一直幸福下去。

 

现在的春晚满满都是槽点,三十晚上都在拿着手机抢红包,连聊天都变成了奢侈。日子是越过越好了,但是总感觉幸福怎么越走越远了呢。

 


三十过完了,最期盼就是逛庙会了,揣着压岁钱,庙会上的新鲜玩意都想买回家,那小吃必须必得挨个吃过,这个年才算过得完美。

 

现在庙会上,各种口音卖着各种不正宗的北京小吃,就连庙会的人山人海都让你望而却步了,小时候的年就这样慢慢淡去了。 


儿时的幸福感,对于年的期盼,越来越淡,不知道是社会变化快,还是我们长大了,关于年的美好,都只能从记忆里寻找了。

招聘启事


注意啦!老北京城开始招收全职小编了!

如果您想加入我们,请把简历发到下面的邮箱,期待您的到来!

招聘条件

1、全职坐班!(兼职勿扰)

2、北京土著,了解北京文化,熟悉北京文化。

3、原创写作能力强,有较强的文字驾驭能力和创新思维。

4、有新媒体运营经验,摄影经验,采编及美食编辑工作经验者优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