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年俗世界独一无二,可惜都丢了,这样过年才真的够味儿

 凡乐仙缘 2019-01-16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儿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割猪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儿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这一首妇孺皆知的民谣,道出了中国人对过年的期盼,也道出了老北京人过大年时的隆重与热烈,老辈儿人的认真、孝道、规矩、实诚,家的和睦更加显露无遗。过年,就要讲究有“年味儿”。所谓“年味儿”,是民俗,是老礼儿,是一年中最让人魂牵梦绕的,无形的氛围其实就是过年的“味道”。

可如今,过年听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年味太淡了”,旧习俗的逐年被淡忘,曾经在人心中丝毫马虎不得的“过大年”也变得不那么火热,过年真是让人既欢喜又失落。

北京年俗世界独一无二,可惜都丢了,这样过年才真的够味儿

怎样才能重温久违的“年味儿”,那么就请大家和京范儿一起,走进杨信先生的新书《年味儿》中,走进他妙笔描绘的欢乐祥和的场景,穿越时空去寻找那些珍贵的和过年有关的体验。

喝完腊八粥就要过年了

北京年俗世界独一无二,可惜都丢了,这样过年才真的够味儿

北京年俗世界独一无二,可惜都丢了,这样过年才真的够味儿

北京年俗世界独一无二,可惜都丢了,这样过年才真的够味儿

年俗,是从腊月初八喝腊八粥正式开始的,故民间谚语中有“送信的腊八粥”一说。“祭灶”最早是纪念发明用火熟食的先人,后来逐步又演变为祭灶王爷,到了近代又形成了“糖瓜祭灶”的民间习俗。“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是人间对灶王爷衷心的感谢、美好的祝愿,也成为灶王爷“回宫汇报工作”的必须。重要的是这一天是“大年”的前奏。民间说的“小年儿”一过,“大年”也就一眨眼儿的工夫了。

掰着手指头算下来都没几天,随着连绵不断的年前习俗,扫房子、推米黍、蒸馒头、去吊肉、宰公鸡、把面发、团圆守岁、接神、包饺子,隆重的拜年仪式逐步把过年气氛推向高潮。

春节除了阖家团圆之外,还有祭祖之礼。在人们眼里,祖先的首要功绩是繁衍了后代,没有祖先也就没有后人。正因为如此,祭祖的传统从远古一直传延到近代。正月初一,“接神”仪式完毕,全家进行团拜,先给老祖宗磕头拜年,然后小辈儿们依次给长辈儿们拜年,说一些祝愿的吉祥话儿。长辈儿们照例要给未成年的小辈们压岁钱(“岁”为“祟”的谐音)。

一个“年”字儿,勾着多少中国人的魂儿啊!

过年竟有这么些讲究

《年味儿》一书记载了很多有意思的老北京春节风俗和场景,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盼春来

北京年俗世界独一无二,可惜都丢了,这样过年才真的够味儿

胡同里由远及近传来略带沙哑的“磨剪子来戗菜刀”吆喝声,以及宅门前妇女抱着头戴虎头帽、身系“屁帘儿”的娃娃孩童,在欢声笑语中等待着一年中最让人期盼的春节的到来。

腊八粥和腊八蒜

北京年俗世界独一无二,可惜都丢了,这样过年才真的够味儿

腊八儿的早上,街坊间相互赠粥,一定不能过晌午。送完粥之后,一家老少就聚在一块儿享用腊八粥。这天老北京人要泡腊八酒和腊八蒜。因为“蒜”“算”谐音,旧时商号店铺保留腊月算账的传统,常常让伙计给人送去腊八蒜去,就是催交债款的意思。

正月不剃头

北京年俗世界独一无二,可惜都丢了,这样过年才真的够味儿

过了腊八,街头上剃头的挑子就闲不住了。据说清顺治元年,清军进入山海关的第一天,下达了“剃头令”。汉族人不愿服从,但又不想丢脑袋,就相约正月不剃头。因为正月是一年之始,正月不剃头,就表示一年都没有剃头,以此来表达人们的“思旧”之情,称之为“正月不剃头——思旧”。因为谐音的缘故,后来就演变出“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的说法了。

二十三 糖瓜粘

北京年俗世界独一无二,可惜都丢了,这样过年才真的够味儿

腊月二十三这一天是“糖瓜儿祭灶”的日子,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小年儿”。这天得给家里的灶王爷供上“糖瓜儿”(麦芽糖)、水及灶王爷喂马的草秸、豆料,然后全家跪拜祭祀一番。“祭灶”是把又粘又甜的“糖瓜儿”献给灶王爷,粘住灶王爷的嘴,灶王爷的嘴粘没粘住不知道,但“糖瓜儿”则由孩子们抢着替灶王爷吃了。

二十四 扫房子

北京年俗世界独一无二,可惜都丢了,这样过年才真的够味儿

以往家家户户都有标配的掸瓶、掸罐,里面照例都是插有两把大鸡毛掸子,这掸子就是“扫房日”起到大作用的物件。这一天全家齐动手把一年积攒的尘土都打扫干净,换上新窗户纸、贴上剪好的窗花,屋里屋外都收拾的利利索索。屋里贴上“一入新年,福在眼前,合家欢乐,人口平安”之类的春条和福字。

二十七 宰年鸡

北京年俗世界独一无二,可惜都丢了,这样过年才真的够味儿

“鸡”与“吉”谐音,寓意吉祥如意。宰公鸡是有讲究的,宰好的鸡并不是当天吃。年三十儿炖熟的公鸡摆放在年夜饭中间,而且必须是整只摆放,不许切块儿。

二十九 蒸馒头

北京年俗世界独一无二,可惜都丢了,这样过年才真的够味儿

这一天家里的厨房最热闹,因为要为过年准备主食了。一口气蒸很多馒头,寓意生活蒸蒸日上。缸里的发面团儿在大人手里变成了一个个大馒头、枣糕儿、豆包儿。撒年糕、做面鱼、蒸馒头、蒸豆包。豆包上还要点上红点或用“八角”大料印上红印儿,做花糕免不了给面点上红点儿,大人们顺手也就给围着淘气的孩子们都点上了,寓意为“招财进宝”。

年三十 包饺子

北京年俗世界独一无二,可惜都丢了,这样过年才真的够味儿

包团圆饺子时,剁馅儿要全家轮流剁,边剁边念叨“剁小人”。过年的饺子一定要包点素馅儿,面筋、豆腐、木耳、黄花儿、鸡蛋、白菜,包时在饺子里还要放一枚小铜钱儿,吃到这个带钱儿的饺子,全年就能走好运。

初一 起五更拜大年

北京年俗世界独一无二,可惜都丢了,这样过年才真的够味儿

按惯例,没有分家的家庭都要按照辈分先给祖宗拜年,接下来就是给爷爷、奶奶、大伯、大妈依次地往下磕头,均行三叩首礼,这个过程是最隆重的。到了刚刚会走路的孩子磕头时,往往都是满屋的笑声。礼毕,坐在炕中间儿的长辈儿,照例要从小笸箩里拿出早已经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儿们,当然压岁钱一定是崭新的。

初三扫穷鬼初五赶五穷

北京年俗世界独一无二,可惜都丢了,这样过年才真的够味儿

北京年俗世界独一无二,可惜都丢了,这样过年才真的够味儿

民间风俗把年初三这天叫“穷鬼日”。初三一早,家家户户都会“扫穷鬼”,将初一至初二囤积了两天的垃圾清扫出去,意味着扫走污秽晦气和穷根。所以这一天不让家里人外出串门拜年,就是怕被人当“穷鬼”扫走。年初五这天还要“赶五穷”(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从黎明即起,拉鞭放炮,打扫卫生,表达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破五儿”,是“送年”的意思,过了这一天,一切都慢慢恢复到大年除夕以前的状态了。

年初七 人日

北京年俗世界独一无二,可惜都丢了,这样过年才真的够味儿

正月初七,民间相传是“人日”,也称“人胜节”。这天老北京人喜欢吃“及第粥”,寓意希望孩子高中科考状元。这一天,邻里间要互相尊敬,官府不能处决罪犯,家长更不能教训孩子。

正月十五元宵变汤团

北京年俗世界独一无二,可惜都丢了,这样过年才真的够味儿

当年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果实当了大总统,他觉得“元宵”谐音儿不就是“袁消”嘛,于是下令改称“汤团”。北京前门大街正明斋的少掌柜有一天叫卖时说漏了嘴,喊了句“元宵”,忽然间就被袁世凯手下掌掴了两个大嘴巴子,还被罚了两百银元。后来大总统下了台,正明斋的门前再次悬灯结彩,并悬挂出“本店出售元宵”的特大招牌,“元宵”俩字儿写的特别大,以示欢庆解气之意。

正月十六碰灯和走桥

北京年俗世界独一无二,可惜都丢了,这样过年才真的够味儿

正月十六夜,小孩子们拿着自己的灯笼,对着别人的灯笼重重一撞,笑哈哈的看着灯笼着火,这叫做“碰灯儿”。因为今年的灯笼不能留到明年,必须以碰灯的形式销毁。当然谁家的小孩子的灯笼烧着了,也不是件高兴的事。而平时大门不出的妇女在这一天可以结伴行游街市,遇到有桥的地方,手拉手一块走,据说可以消除百病、青春常驻。这种风俗称为“走桥儿”,又叫“走百病儿”。

正月二十二 烤百病

北京年俗世界独一无二,可惜都丢了,这样过年才真的够味儿

“烤百病”有时非常讲究,要在太阳升起前的早上,门口堆起柴火烤火。身前脑后都要燎到,让病魔无处躲藏。有的人还念念有词:“烤烤前,身体健;烤烤后,毛病走;烤烤脸,不揭短;考考屁,不生气。”“前烤烤后烤烤,绊倒拾个大元宝。”

灯市节

北京年俗世界独一无二,可惜都丢了,这样过年才真的够味儿

自从有灯节就有灯市。以前在老北京,挂灯笼最多的街道是大栅栏和灯市口。二者是灯市合一的,既挂灯笼,又卖灯笼。明代灯市从东华门绵延二里地,那个位置叫灯市口。到了清代,灯与市分开,市场移到琉璃厂,张挂灯的地点改在了前门和地安门一带。

北京年俗世界上独一无二

北京年俗世界独一无二,可惜都丢了,这样过年才真的够味儿

过年就是要讲究年味儿。所谓的年味,大概就是喜庆欢乐的氛围,整齐团圆的家庭,融洽和睦的人情,年货留存在身体感官里的味道。有的年味是无形的,有的也是可以尝到闻到的,像家家户户过年准备炸食的油香味,小孩子们放炮仗的烟火味,还有家门口飘着红彤彤的挂钱儿的气氛。舌尖上的饕餮美食和身边浓浓的民风民俗,氤氲在节日里的回忆,能够温暖远游人的夜。

北京年俗世界独一无二,可惜都丢了,这样过年才真的够味儿

将儿时那些美好的片段摘取出来,它会成为我们一生美好的记忆,像暖风中的花朵。年是一种希望,表达了对人间的眷恋和美好的期待,有了这些人间喜乐,才是热热闹闹的年味。

小时候过年,印象中处处充盈着满满的人情和人气,那时候虽然并不富裕,但是很快乐无忧,因为辛苦操劳的是大人。不知当时大人们是否也有无力实现的愿望,内心是否会流离失所?

北京年俗世界独一无二,可惜都丢了,这样过年才真的够味儿

现如今,伴随着大规模的城市规划建设和迅猛的社会发展进程,新时代的观念正在侵蚀传统的习俗与文化,充满仪式感的春节年味正变得越来越寡淡。淡化的年味,常常引起人们情感的失落,小时候记忆中的年味就越发让人怀念。那已渐渐远离的胡同里的欢笑、街坊邻里的暖意,还有机会重温吗? 变寡淡的是年味还是我们自身?

北京年俗世界独一无二,可惜都丢了,这样过年才真的够味儿

《年味儿》的作者杨信先生是我的同行前辈,是一位资深媒体人,他说,当我花费很长时间总结这些老祖宗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时,惊讶地发现,跨越八百多年历史的北京“年俗”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腊月初八到正月,短短的几十天里,集纳了中国传统的仁、义、礼、智、信。我认为这就是世界上最大的文化遗产。

或许有一天,当这些最具中国传统的“年味儿”习俗,成为世界上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时,那才是中国人真正的骄傲。

北京年俗世界独一无二,可惜都丢了,这样过年才真的够味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