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腊月

 济宁文学 2022-01-10

济宁文学

「济宁作家原创作品 文学爱好者交流园地 」

孔孟之乡 | 礼义之邦 | 物华天宝 | 人杰地灵



腊  月

作者:宋桂忠

 
时间过得飞快,还没感觉怎么着呢,转眼一年就过去了。古人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简直太贴切了。心中感慨万端,不由翻开日历,试着借此回忆一下过往,几个数字一下子闯入眼帘:1月,3日,腊月(初一)。腊月,一个熟得不能再熟的名词,说了几十年了,可是如果有人问我什么是腊月?为什么叫腊月?一准张口结舌,答不上来。

现在的网络真可爱,一个一直不求甚解的问题,手指一动,便有了洋洋洒洒的答案,直到这时,才真正了解了腊月的来历。其实这答案老早就摆在那里,只是自己没有去找、去看。懒人必定少得,确实如此。

小时候学习有关年历和节气的常识,起初只知道死记硬背,结果是事倍功半,感觉很麻烦。有聪明的小伙伴就热心指点,把掌握的一些口诀慷慨地告诉我,例如记大小月就记“一、三、五、七、八、十、腊”;记廿四节气就记“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果然好用,很容易就把一些基础知识记住了。

再后来,知道了历法中的阳历也叫公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计算出来的;阴历也叫农历,是以月亮绕地球运转的规律制定的。知道了阳历十二个月的大小是不变的,而阴历的十二个月,大小月是不固定的。阳历的十二月并不叫腊月,只有阴历的十二月才叫腊月。

现在,知道了腊月也叫腊冬、冰月、末冬、残冬等,其由来,据说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了。我们是农耕大国,每到年末岁尾,先民们趁着冬闲,便出门捕猎,制作腊肉,用来祭祀各路神仙和祖先。腊,实际上就是干肉,《说文解字》中的腊是没有月字旁的,象形文字表达的就是把动物的肉放在日上晒制。腊肉做好了,要奉献给诸神,祭祀的这一天就叫腊日。后来,人们把腊日定在了每年的十二月,所以农历的十二月又被称为腊月。大概其就是这样。我们的祖先特讲究,很注重敬神、祭祖以及各种节日和日常生活的仪式,规矩多,礼数也多。进了腊月,更是如此,把祭神和与祭神无关的一些事,都放在腊月里进行,形成了腊月独特的民俗风情。

到了腊八,要腌腊八蒜。最好选紫皮蒜,剥掉蒜皮,切去蒜瓣顶,放进容易密封的容器,倒入米醋(有的说要烧开冷凉再用,各随爱好),放少许白糖,几天后,乳白的蒜瓣变得碧绿,一粒粒就像翡翠挂件,煞是可爱。蒜有醋味儿,醋有蒜味儿,用来就饺子,那叫一个美,不吃到肚圆不会歇手。

喝腊八粥是过腊八必不可少的项目。腊八粥来源于佛教,早先僧侣们在十二月初八喝杂粮粥纪念佛祖,并在这一天熬粥施舍给善男信女。我们的先人把腊八粥借过来敬五谷之神,渐渐成了百姓们喜爱的美食。以前做腊八粥,一般用八种食材,现在日子好了,粥里的食材越来越多,营养越来越丰富,大米、糯米、红豆、绿豆、豇豆、花生、莲子、核桃仁、百合、红枣、栗子……一大堆好吃的东西一起放在锅里煮,熬好之后,软软糯糯,甜甜蜜蜜,即使爱美减肥的女士,也会禁不住来上一两碗。

俗语说:“吃了腊八饭,就把年来办”,过了腊八,人们陆续开始为过年做准备了,但真正最后冲刺,却是在腊月二十三以后。二十三是小年,人们除了在这一天撮一顿好吃的,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送灶王爷上天。过去的人家都烧地锅柴灶,所以家家都有灶王爷。算起来,中国的神仙数量,就数灶王爷最多,家家都有一个。灶王爷天天监督着老百姓的家事,并且记录在案,腊月二十三这一天,要上天庭向玉帝汇报情况。谁不喜欢让灶王爷美言几句?于是人们在这一天做糖瓜,祭献给灶王爷吃,好让他老人家多汇报好事,少汇报或不汇报坏事,就有了“二十三、糖瓜粘”。大家相信,家里的灶王爷吃了咱的糖瓜,一定会多言好事,玉帝听了高兴,一定会保佑百姓们的平安、富足。不管结果如何,人们通过这种方式,表达了心中的期盼,也获得了心灵的安慰。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紧锣密鼓的过年仪式开始了,扫房子,割年肉,赶大集,蒸发面,买烧酒,祭祖先,一直忙到腊月三十,就等着守岁过年。所以,腊月不仅是忙碌的月份,更是充满了仪式感、充满了希望的月份。

腊月,也是一年中最冷的月份,二十四节气中的小寒、大寒,都在腊月。腊月里,草木凋零,滴水成冰。腊月里,我们可能看到窗子玻璃上漂亮的冰花,可能看到屋檐下长垂的冰溜。我们可能看到将大地染得洁白的瑞雪,可能看到在白雪里盛开、发出阵阵幽香的腊梅。

腊月,虽然寒冷、肃杀、静寂,但也孕育、萌动着生命。腊月的草木落尽,让我们惊艳来年万紫千红的秀丽;腊月的清冷,让我们感受来年和煦春风的温暖。有了腊月,我们才能体会到世间万物和生命的可爱。

腊月,真好!

作者简介:                                                  

宋桂忠,济宁医学院工会退休干部,平时喜读书,喜欣赏书法,偶尔写点小文字给自己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