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宝河局当百进呈样和进呈制度初探

 liangdatushu 2018-02-21

   进程样钱是清代钱币样钱当中流落在民间最少的一种,所以在以前的钱币界对于这种样钱的定义比较含糊,而且缺乏大量实物支持
   一般认为:由地方钱局铸造的,并且经特殊加工,上呈待批的这种样品叫做进呈样钱。

  进呈样钱送到京局以后,京局工户二部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是否需要呈给皇帝看。根据清史稿.食货志记载:只有新皇登基新朝的钱皇帝才有兴趣亲自点验。别的时候一般是钱法堂、铜政司来勘验铸造中铜的比例、钱的重量以及工艺水平。

  这类钱都不参与流通,存世量也是非常小的。根据《故宫清钱谱》所记载的实际情况看,很多进呈样和普通钱的版式、直径都是一致的,只是加工方法不同,说明这些钱都是通过批准的。

  目前所见到的最开门的进程样绝大部分是故宫所藏的。边道和钱面垂直,面、背,边道类似镜面加工,边加工成直边,
这和普通钱的工艺完全不同。


  本文关于宝河局进程样钱的分析是以实物为讨论基础的。


  <一> I型样钱

     第一枚:上海泉友藏。孙仲汇先生旧藏。嘉德2011春拍拍品。

     见其著作:
     1.古钱币图解第274页。
     2.中国古钱第114页。

    
[转载]宝河局当百进呈样和进呈制度初探/文/李白

    
[转载]宝河局当百进呈样和进呈制度初探/文/李白

     第二枚:George泉友藏。陈鸿禧旧藏。
     
[转载]宝河局当百进呈样和进呈制度初探/文/李白

    
[转载]宝河局当百进呈样和进呈制度初探/文/李白
 
上文提到的两枚样钱有两个很特殊的现象:

  一,版式完全相同(可以通过PS工具重合看出),说明是一个母钱翻铸出来的。

  二,钱的正面左下都有一个弧形铸造痕迹。这个痕迹是铸造缺陷的可能性不存在----因为随机形成的缺陷不可能雷同。最有可能的是由母钱身上“遗传”而来。不排除是人为刻意做的记号。

          弧形铸造痕迹见下面图标识:

               
[转载]宝河局当百进呈样和进呈制度初探/文/李白
                
[转载]宝河局当百进呈样和进呈制度初探/文/李白  
                

      很巧的是,在几年的收集宝河局大钱过程当中,我陆续发现了和宝河局进程样钱相同版式,有相同弧型铸造痕迹,尺寸规格高度相似的宝河局流通钱币。而且数量不少,且多发现在河南境内。以下是这些流通钱的图片.
[转载]宝河局当百进呈样和进呈制度初探/文/李白

[转载]宝河局当百进呈样和进呈制度初探/文/李白
[转载]宝河局当百进呈样和进呈制度初探/文/李白

[转载]宝河局当百进呈样和进呈制度初探/文/李白
    看了李老师的帖子,很高兴我藏的河百也能出现在其中。不瞒李老师说,几年前得到此泉时,便逐渐开始留心河百,尤其是见到麦当劳旧藏的河百进呈样后,我也发现了左下地章的这一铸痕,这应当是同一版模所遗留下来的独特基因吧。于是,我便设法寻找有着类似长相的河百,说实话,真的非常难找,几年来在园地见过许多河百,记忆中仅见不超过5、6枚。开始时未收集图片,后来逐渐存了一些,谨发于此,以佐李老师宏论。

    
     
   
 
    参考陈鸿禧的同模理论,这些流通钱和之前举的样钱例子,应该是同一母钱所铸,否则解释不了为什么都是同版,而且在相同位置有相同的铸造痕迹。
   
    
通过观察,这一类带有弧形铸造痕的流通钱铸造和打磨的工艺和普通宝河大钱完全一致,没有什么区别,数量也不少。但是普遍铸造精美,美品的出现率高于其他版式的宝河当百钱。

      通过以上,大胆推测,这个版式的河百大钱是早期初铸的产品。和目前所发现的样钱是同一母钱所铸,唯一不同的是,“样钱”比他的河南兄弟更幸运,他们通过筛选,被送到北京,经过了专门的打磨加工,成为了血统高贵的“进呈样”,从而深藏不露。[转载]宝河局当百进呈样和进呈制度初探/文/李白

[转载]宝河局当百进呈样和进呈制度初探/文/李白
[转载]宝河局当百进呈样和进呈制度初探/文/李白

 

 
 

     在2011年的瀚海春拍中,出现了一对宝河当五十,当百钱,据说是从海外回流的, 通过上手仔细查看,这对宝河钱书法精美,是典型的周书。铸造精整,打磨精细,有明显的冷加工痕迹,局部仍保持有铜光,保存良好,气质一望即可知不凡。应该也是进呈样钱无疑。


3_1797_3db048333794aae.jpg




3_1797_e268f92ae9f7b79.jpg



3_1797_b2e2ed23d981b7e.jpg
     
    这种新出现的进呈样和上面提到的那种进呈样,版式上极为接近,但是无弧形铸痕。
    我将这种命名为II型样钱。
    这种II型样钱是不是和I型样钱一样,也是从流通钱里面筛选出来,被送到北京,经过了专门的打磨加工。本人还没有来得及进行仔细比较。但可能性很大。

    同时揭示了一个现象,即同一省局的进呈样可能有多个版式,可能是不同母钱翻铸出来的。

    但不例外,它们的二次加工是用固定的加工工艺完成的。应该不是地方钱局的工匠所完成,而是由京局的工匠所进行的。这些工匠估计还加工了一些特殊性质的其他钱币(如宫钱等),因为在部分宫钱身上也能找到这样的加工方式。
   
     这些现象和典籍里面记载的样钱进呈制度是吻合的。

     同时要补充说明下,目前能确认的河百呈样钱极少。打算从普通流通钱中找进呈样的希望估计比较渺茫。河百也有其他版式的极美品,但都不是进呈样钱。最主要区别还是在加工工艺上。这也是进呈样区别于普通流通钱的高贵血统。

 

补充:

一般认为:由地方钱局铸造的,并且经特殊加工,上呈待批的这种样品叫做进呈样钱。

如果说部颁样钱经特殊加工,很有可能。全国20多个地方钱局除了平常的铸造工艺外,是不是还要在掌握另一种工艺?
我觉得那些资料以讹传讹的可能性很大。
其实用平常心来想,就是头炉做的规整些,标准些,够尺寸,够分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