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青少年集邮活动开展情况的分析

 过往邮客 2018-02-21

青少年是集邮文化发展和集邮活动持续推进的后备军、原动力。喜欢集邮的孩子越多,集邮的基础就越牢固。从20世纪80年代初集邮在中华大地复苏至今,青少年集邮工作筚路蓝缕,走出了一条艰辛而又成绩斐然的发展道路,培养起一批有识、有德、有为的集邮接班人。

近年来,梯队建设成为各级集邮组织、集邮爱好者普遍关注的问题。面对新局面,各地相继推出了一些有利于青少年集邮工作开展的新办法、新举措。在邮政、教育部门以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许多学校和青少年教育基地都开设了集邮文化课程,使一大批孩子有机会接触集邮、认知集邮。通过具体实践,我们既看到了其中成功的范例,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对此,我们应当认真细致地加以分析总结,找出符合孩子们天性、易于被他们接受的方法,为集邮文化的传播和普及营造出更佳的氛围。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在优质教学理论、科学指导方法的引导下,一步步了解集邮、爱上集邮。

分析集邮活动发展较好地区的青少年集邮工作,都离不开当地领导的关心、集邮组织和教育部门的重视、热心集邮者的积极参与和无私奉献。值得称道的是,这些地区的爱邮人士对青少年集邮活动的开展大都持着潜心引导、循序渐进的态度。毕竟现在孩子们获取知识的途径日益广泛,信息的辐射范围也不断扩大。如果只是单纯地强调集邮的特性,说服力已不如既往。正是看到了这种局限性,这些地区的集邮教育工作者在保留传统集邮教育优良传统的同时,又将集邮的情趣、集邮在社会交往中的功能提升到与获取知识同等重要的高度,逐步引导孩子发现集邮之美、集邮之乐。在课余负担相对以往增加的情况下,这些为孩子们制定的教学方法,同样受到了家长的认可。在他们看来,健全的身心与知识的积累同样重要;儿时养成的遵礼守德、良善爱人的习惯,将会为孩子的未来奠定更健康的人生基础,成为他们受用一生的财富。因此,只要有机会,许多家长都愿意与孩子一道参与集邮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孩子们的集邮积极性,由此形成的社会、学校、家庭的三方合力进一步推动了青少年集邮工作的发展。

与此相反,一些地区在集邮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存在片面夸大集邮益智功能的情况。如此极易造成孩子们学习上的被动,原有的兴趣感和新奇感也会因之而淡化,从而导致孩子们从心理上远离集邮。学习功用并非集邮所独有,其他诸如音乐、绘画、体育等同样能给青少年产生启迪,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孩子们会主动接纳自己喜爱的事物传递出的知识信息,感悟其中的道理,相信一定会慢慢将集邮变为青少年的一种爱好。

故此,如何引导是急需集邮授业者解决的问题。集邮工作者只有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最大限度地避免急功近利的行为,让孩子们在良好的身心状态下叩开集邮之门,他们才能在未来的日子里感受到集邮的美好和魅力。

资料来源于中国集邮报,作者潘勇先生,原文载于2017年11月14日。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