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战德国军神隆美尔凋谢之战, 只差一步被英军打得全军覆没

 冬不拉拉 2018-02-21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

阿拉曼战役的最后阶段,英军第9装甲旅有多达75%的人员伤亡,128辆坦克中102辆被击毁。但是他们终于在敌军防线中打开一个缺口,英军第1装甲师的坦克沿着这条血路蜂拥而出。漫长苦寒的夜晚,隆美尔焦躁地观看着战场上空的道道弹迹。1942年11月2日凌晨5点,他驱车到前沿了解战况,得到消息——英军坦克和步兵已在近1000米宽的战线上实现突破,此刻正通过布雷区,企图打开一条通道。上午11点,英军坦克群已突破2至3公里的地段,正在向西推进。隆美尔将在战线南面的意军“阿利埃特”装甲师调到泰尔阿尔-阿恰齐尔来协助德军进行最后的防御。激烈的战斗持续了整整一天,双方损失都极为惨重。入夜,被炮弹炸伤的冯·托马将军在电话里告诉隆美尔:前线只剩下32辆坦克了。

(阿拉曼战场上的英军坦克)

隆美尔仰天长叹,知道已经无力回天。11月2日晚,他下令开始向富卡撤退,并向德军最高统帅部发去简短的电报:“11月2日至3日夜间,步兵师已撤出防线。”

收到电报的希特勒暴跳如雷,于11月3日上午9时向隆美尔发出―封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颇为著名的电报:

“我和全体德国人民,怀着对你的领导才能和在你指挥下的德意部队的英勇精神的坚定信念,注视着你们在埃及进行的英勇的防御战。鉴于你目前所处的形势,毋庸置疑,只有坚守阵地,绝不后退一步,把每一支步枪和每一名士兵都投入战斗,除此别无出路。大批空援将在未来几天里到达南线总司令凯塞林那里。领袖和意军最高统帅部必将竭尽全力积极增援,以保证你能继续战斗。敌人虽占有优势,但已是强弩之末。意志的力量能够占胜强大的敌人,这在历史上已屡见不鲜。你可向你的部下指明,不胜利,毋宁死,别无其他选择!”

(阿拉曼战场上的德国非洲军团)

接到希特勒的电报,隆美尔顿感部队将全军覆灭,自己也在劫难逃。非洲军团的通讯军官干脆将它称为“我们这支部队的死亡许可证”。没有其他选择,隆美尔将希特勒的电报内容转告在前方指挥的冯·托马。冯·托马告诉隆美尔:“我现在就在战场周边。第15装甲师只剩10辆坦克,第21装甲师剩下14辆,里特瑞奥装甲师还有17辆。”冯·托马谴责坚守命令是“发疯”。“这是一道疯狂得无与伦比的命令,”他抨击道,“我不可能再受其摆布了。”但冯·托马表示自己会留下来,继续指挥非洲军团战斗到最后一刻。

(英军坦克从击毁的德军坦克旁驶过)

隆美尔打电报给希特勒,表示仍旧命令部队坚守。面对蒙哥马利的进攻,冯·托马与几乎被全数歼灭的德军第15和第21装甲师并肩作战,迎击英军150辆坦克。冯·托马佩戴全部勋章,坐在坦克中亲临指挥,一直到最后一辆坦克被摧毁。最后,冯·托马独自一人站立在他自己那辆燃烧着的坦克旁边,被英军俘获。那个地方后来被称做“德国坦克坟场”。

德意联军的剩余部队仍然在战斗。他们的防线已经被撕开了一个近20公里宽的缺口。困顿中的隆美尔向最高统帅部发去电报:“如果我们还停留在这里的话,我的部队连三天也坚持不了……如果我执行元首的命令,那么我的部队可能拒绝服从我……”11月3日晚上8时50分,希特勒终于同意撤退。第二天希特勒的这份新命令才送到隆美尔手中,上面写道:“既然木已成舟,我同意你的要求。”

(无力回天的隆美尔(戴军帽者)最终下令撤退)

隆美尔下令,带走全部淡水和运输车辆,向西撤往富卡。英军第1、第7及第10装甲师穿越了德军防线,向开阔的沙漠地区开进。但蒙哥马利行动十分谨慎,没能完成对德军的包围。隆美尔成功将7万多部队撤往富卡,临撤退之前将刚刚到手的1200吨油料补给全部付之一炬。非常讽刺,如果这些油料早些运到,隆美尔还可以用来组织反击,现在却只能被白白烧掉。由于隆美尔在发给罗马和名义上的意大利上司的电报中只字未提撤退,意军的“阿利埃特”装甲师、“里特瑞奥”装甲师和“特利埃斯特”摩托化师成了战场上被抛弃的包袱,全军覆没,9名意军高级将领被俘。

(德意联军战俘被押往战俘营)

阿拉曼战役,英军以伤亡1.35万人,损失坦克550辆的代价,消灭德意联军3万余人(其中德军1.2万),俘虏2万余人,击毁坦克350辆。英军保住了埃及,掌握北非战场的战略主动权。“沙漠之狐”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挫败,蒙哥马利的声誉则成就于此战。后来蒙哥马利被授予贵族爵位,头衔正是“阿拉曼的蒙哥马利子爵”。

(英国首相丘吉尔来阿拉曼战地视察)

(丘吉尔以军礼向阿拉曼致敬)

温斯顿·丘吉尔在1942年11月10日发表了他对这场战役的著名评论:“这场战役不是战争的结束,甚至不是战争结束阶段的开始,而可能是战争开始阶段的结束。他还一度断言:“在阿拉曼战役以前我们是战无不败;在阿拉曼战役以后,我们是战无不胜。”其实,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北非战场的转折,丘吉尔此言并不算太过夸张。参考文献:《蒙哥马利的军事生涯》 [英]罗纳德·卢因 《狐狸的踪迹——隆美尔》 [英]戴维·欧文 《隆美尔战时文件》 [德]隆美尔 [英]利德尔·哈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