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样理解“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好乘凉 2018-02-22


(2016-10-19 21:17:46)

《黄帝内经》第一篇《上古天真论》中有一段话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千百年来,这十六个字不知被多少经文引用过、也不知有多少人经常念叨过。简单平常的诗意般文字,实际上隐含了天地赐予的生命信息,揭示了大自然万物生生不息的规律,更凝聚了古代圣贤们千辛万苦的经验总结。然而时至今天有多少人会理解它、体悟它、又有多少人真正相信它呢?有人认为这是治疗当代人心灵疾病的一个良方。但我更认为无论什么时候它都是治疗心身疾病的良方。

什么是恬淡?什么是虚无 ?一般狭义讲是指人的性格闲静、个性修养清素、欲望淡雅、胸怀的宽广。从广义讲是对不切实际的与自身不相匹配的名利的适时淡泊,同时它又是一种信仰、一种追求:一种对天地间美好事物的坚信,一种对人世间美满精神生活境界的追求企盼。就如阳光雨露永远的伴随人类一样的意志毅力。虚、静、松、守、恐怕是这十六个字的核心。恬淡虚无更是为人处亊豁达开明而又不失原则、不弃底线。是漫长生活阅历的积累而形成的冷静、沉稳和细致。又是对人世间美丑善恶的爱憎分明。这是《老子》的一种思维,是自古圣贤们的信仰。后来老子大量引用:“至虚极,守静笃”。但是到现在这种思维意识已经被多数人抛弃,为什么现代的人那么浮躁?遇事那么急于求成?这个浮躁并非现代人竞争大压力大,而是因为自身心神不静。灵魂不恬惔、潜意识膨胀所致。是灵魂的躁动与不安、是一种缺乏预见性、规律性、本始性的盲心态,是对天地人、对万事万物早期发展态势、时空演变规律的无知或忽视。这个是最重要的。就如当今社会人人都想发大财,“财”从何而来呢?
恬惔虚无心态的基础上,在漫长的风雨岁月修炼中,在正确的方式方法体悟中,真气从之是自然的结果。内经认为:人体五脏六腑、十二经脉,任督二脉,上中下三焦无时无刻不与天地相关联,阴阳五行的运化、大自然的五颜六色、风雨雷电、山川河流、草木水土、冷暖寒热等等随时都对人类发出生生不息的生命信号,又对人体五官九窍输送微妙生物兹场信息。这种信号信息又与天体运行相反应释放出生命能量,孕育着大自然一切生命。正所谓“天地是人类的父母、人类就是大自然的子女”。当人体的思维意念、行为姿势合乎天体运行中释放岀的生命能量规律性时,真气就会在人体出现、运行、蓄存。真气在人体运行的线路方法、强弱视每个人的辛苦付出是不相同的。对人体带来的智慧、愉悦、强壮程度也是根据每个人的感悟而不同的。是一种只可体悟而无法表达的境界。怎么运行真气,后来的道教,“内丹”养生术就引用了真气从之的修炼方法,这个方法包括小周天、大周天、任脉、督脉乃至全身所有部位。实际上人体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恶化,都与体内真气的强弱、真气的运行和布散息息相关,如果人体真阴真阳(真气)耗尽,生命活动也就终止了。
如何理解 “精神内守”?人的精神思维活动是摸不着、看不见的,每个人的精神境界、思维活动深浅程度、有量与质的区别,又受到人生经历不同、遭受生活磨难不同、对事物的认识理解也就不同,既有先天遗传区别、又有后天体悟之区别。同时又受到环境、工作、家庭背景人际关系的影响。另一方面,精神的内守要靠心灵的洗涤、心神的安抚、潜意识潜意念深深的松懈和松静,更要有环境的衬托。要有肝魂、肺魄、脾意、肾志的默契配对才能达到好的效果。精神内守也是长期禅练的宗旨。简单说是“精神”不要外泄,精气和神气与意念相融、留在体内,留存于五脏六腑之间,并与天地与大自然生息相处。不要外泄。正气内存还有什么病呢?什么病都没有了,因此就有了“病安从来”之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