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歌鉴赏学案二:思想感情

 悟痴 2018-02-22
诗歌鉴赏学案二:思想感情——边塞诗(学生版)
【学习目标】
1.了解边塞诗的基本特点和主要诗人。
2.掌握边塞诗的常见意象与意境。
3.掌握边塞诗的常见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掌握边塞诗的常见的思想感情。
【知识链接】
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所以,有时也被称为军旅边塞诗。一般认为,边塞诗初始于汉魏六朝时代,隋唐开始兴盛,唐朝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边塞诗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一些有切身边塞生活经历和军旅生活体验的作家,一亲历的见闻来写作;另一些诗人用乐府旧题来进行翻新的创作。它们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诗人们或奇丽峻峭,或慷慨高歌,用激情和奔放演绎了边塞这一特殊地点带给人们的复杂感情。
塞诗代表人物为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王之涣、王翰、崔颢。
【基础知识梳理】
一、常见意象:
边塞诗中,意向的选取极为特殊。识别具有边塞特征的意象,就可以基本掌握边塞诗的风格。下面提供一些边塞诗常见意象:
战争器物: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
地名、民俗名:轮台、龟兹、夜郎、玉门关、黑河;胡、羌、夷、安西、单于、楼兰
边塞景物: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
乐器、音乐:羌管、芦笛、胡笳、胡琴、琵琶、《折柳曲》、《梅花落》、《阳关曲》
二、常见思想内容
边塞诗,内容大多围绕战争和军旅这一主题,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奋勇杀敌,为国立功。
“黄金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既表现出戍边战士奋勇杀敌的英勇气概,也赞扬了他们以身报国的豪情壮志。
2、 控诉战争,渴望和平。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既是对不义战争的控诉,也是对和平的渴望与追求;“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表达了对良将及早出现的渴望,更表现出对边疆和平的向往。
3、 同情将士,无可奈何。
战争中,命如草芥,“醉卧 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将士的宿命就是牺牲;“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既揭露了军中苦乐不均的丑恶现象,也表达了对下层士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