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航行大海靠舵手 2018-02-22


蜻蜓飞上玉搔头。


行到中庭数花朵,


深锁春光一院愁。


新妆宜面下朱楼,


唐诗写意之刘禹锡《春词》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在这个大好的春天幽闭着,你渴望着就像春风吹醒了百花一样,也能掀开你的心扉,但你的希望却失落在这个深锁的院子里,只因你知道,等待永远是虚妄,青春永远是一首读不懂的诗,等有一天明了其中的酸甜与无奈时,已是两鬓飘萧,步履蹒跚了,而那时的心事也将织成厚厚的纱幕,将整个人生遮盖,老成一个只有自己能听得懂的歌曲。


年青时的美丽还是存在的,但那不加粉饰、清水芙蓉般就可以征服一切的容颜已成了昨日,所以需要打扮。处在这个阶段的打扮有着特殊的意义,它已告别了年少时的稚嫩与轻狂,多了份成熟的风韵,但又还没有到只靠颜料来取悦他人的地步,所以即使是略微的几点点缀,新鲜可人、魅力四射就成了可能。装扮总有它的目的,那也许是有着一种自怜的成份在里面,为的是在自己欣赏自己时还能想见青春的热烈,但那种着意的打扮里分明已有了对时光无情流逝的忧虑。这样的容貌能保持多久呢?是不是随着红颜的老去有一天所有的心事也将沉沦在这季节的风里?这都是说不清的。但有一点却是肯定的,那就是在自我的怜爱后面有着一种深沉的渴望,渴望有人欣赏,渴望趁着青春尚在时对自己的期盼有一个明确的交代。


缓步走下朱楼,就是这种期盼的表白,在楼上已待得太久了,在静谧中时间的消磨让孤独的心体会得更为深切,那就下去吧,毕竟世界是在外面,虽然明知到了下面自己仍得忍受另一种孤寂,但总比刻意地打扮后没有一个展现的地方要好一些。但外面又是怎样一种情形呢?那儿,春光正明亮得耀眼,春风能吹软骨头。内心是盼望春天到来的,但春天到来了又平添了另一层担忧:它来了,正因为它来了,所以很快又会成为过去。那不也像自己的青春岁月吗?院内已是如此热烈,那么院外呢?将更是另一种奔放激荡的景象吧?而自己是没权力出去的,能做的只是守在幽静锁闭的院落里,将积淀已久的心事一遍遍地重温,每一次重温都是一次咬噬心灵的苦痛。


深深的失意中,可以做的只是站在那儿,沐着春风,沐着阳光,看着那些正盛开的花朵,它们是那么艳丽,那么惹人爱怜,那么鲜艳夺目,正是旺盛的时刻啊,也像她一样,却没有人来观赏,没有人来将它们存在的价值提炼。在端望的过程中,心事纷至沓来,可又理不清,只是深切地体会到那份美丽带来的伤痛,曼妙的身子就那么也站立成了一朵花,一朵正在开放而渐渐衰萎的花。心底将自己描述成雨打后满地的残红,头顶却是一只不识趣的蜻蜓,它轻轻地飞过来,落在稳丝不动的玉制搔头上,以它的轻触唤醒她去正视又一个季节的远逝,又一重心事的散落,又一个黄昏的降临,又一番寂寞的来临。


这是每个人在他人生中的某一阶段都会面临的问题,青春年少时我们就听到了它将远逝的跫音,才华横溢时我们已看到了它的不被利用,官运亨通时已想见它的最终虚幻,爱情热烈时已料知它的不能持久。无情流逝的时光却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我们要去努力,要去争取,但我们却深知那种心愿的不可把握,于是,所能做的只是将自己交付于悲凉的没有结果的思考,让不识愁的蜻蜓轻佻地将人生点缀。



本文

作者


李尚飞,甘肃省教育科研专家,中学语文高级教师。


“唐诗写意”写法改变了传统的鉴赏方式,以情感再现的形式,意图将人们喜闻乐见的那些唐诗散文化,借助这种方式探讨一下为什么这些诗可以流传千古,它在哪些方面响应或者唤醒了世人的哪部分情感。


插图:来自如梦霓裳


古诗词赏析-来稿选登

让你的才华被更多人看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