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代表中国菇菌出口的一种名品,远销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加上栽培历史长达千年之久。因此,香菇已成为名符其实的“国菇”。
香菇代表中国菇菌出口的一种名品,远销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加上栽培历史长达千年之久。因此,香菇已成为名符其实的“国菇”。 一、产业优化升级必要性 随着我国袋栽香菇产业由南到北的深入发展,栽培面积不断扩大,香菇上市量逐年上升。但由于南北省区栽培条件和技术掌握程度有一定差异,在生产过程潜藏着不安全隐患,以致影响产品卫生质量,出口国外一经检测,有些项目超标,被拒之国外,造成经济损失和国际声誉影响。与此同时。随着国家《食品安全法》的全面实施,广大民众消费理念转变,生态、绿色、健康成了消费新潮流。据有关市场调查,标有无公害,绿色、有机CMP的香菇,虽然价格高于普通香菇1-3倍,但很多消费者都乐于接受,理由是吃得心安理得。在新的经济常态化下,香菇产业优化升级是大势所趋,而且也是实现香菇高产高效的必行之路。 二、香菇生产不安全隐患 香菇生产包括产地条件、菌种制作、原辅料来源、培养基配制、接种培养、出菇管理、采收加工、产品包装,全过程都有可能被有害微生物和虫害侵蚀,终极产品质量不安全。具体表现: 1、产地环境不卫生:栽培场地污染源较多,诸如四周畜牧场,微生物发酵加工厂,沙石采集场和扬尘作业等污染源。 2、原辅料质量不好:香菇栽培原辅料主要是林业下脚料锯木屑,以及工厂排放的甘蔗渣等;辅助材料麦麸、米糠等。这些原辅料发生霉烂变质,或受雨水淋湿等就会带来绿色木霉等病源菌。 3、菌种质量欠佳:菌种制作过程受霉菌或细菌、病毒菌污染,造成菌种不纯,带进杂菌污染。 4、培养基配制失控:培养基配料时添加杀菌剂的多菌灵之类,生化反应转化为有毒代谢产物,带来产品的污染;另方面基质含水量超标,装袋时操作失控发生袋裂,料包灭菌不达标,卸锅不慎引起破袋等,这几个环节都会给病源菌有机可趁侵入料中,导致基质污染。 5、接种“病从口入”:现行香菇大都是袋栽培养基。接种室消毒不彻底,接种操作不规范,致使空间杂菌随菌种侵入接种口内。 6、养菌环境条件不妥:菌袋培养室事先没消毒,环境潮湿,光线照射室内,温度超标等,这些都会导致霉菌滋生污染菌袋。 7、出菇管理技术不到位:出菇阶段喷水过湿,引发霉菌侵袭造成烂菇,尤其是冬季加温育菇,常用煤炭或木材为燃料,产生二氧化硫、木酚等化合物气体侵入菇体,引起产品有毒物的吸附。出菇房防虫设施没跟上,引发菇蚊飞进咬食菇体又带来病源菌。一旦发生病害又乱用农药,导致产品农残超标。 8、采收加工把关不严:产品过期采收,发生霉烂;采收工具的篮子不卫生,加工阶段水源不干净,操作人员自身卫生不合格,产品包装物不合卫生标准等等,都会给产品带来污染。 三、规范化栽培关键技术 香菇安全生产,根据产品要求,区别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3个不同级别,按照国家或部颁标准要求进行。这里针对绿色产品生产要求,提出生产全过程严格按照国家农业部颁布的NY/749-2010《绿色食品 食用菌》和卫生部颁布的GB7096-2014《食品安生国家标准 食用菌及其制品》为总纲,在现行袋料栽培各个环节中,严把安全质量的关键技术。 1、优化产地生态环境 绿色栽培的产地生态环境“六要求”:(1)远离食品酿造工业、禽畜舍、医院和居民区。环境清洁,空气对流;(2)栽培房棚安装紫外线灯照射等物理消毒,取代化学药品杀菌;(3)土壤必须采取深翻晒白后,灌水、排干、整畦;(4)菇床采用撒喷茶籽饼、烟茎等生物制剂,取代化学农药杀虫;(5)水源必须无污染,水质清洁,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6)茬口必须合理轮作,隔断中间病虫害传播寄主,避免重茬加重为害。 2、培养基质原辅材料严格把关 现有各地栽培香菇的原料,主要是木屑为主,辅以麦麸或米糠,并添加蔗糖、石膏粉等。上述原辅材料应符合农业部发布的《无公害食品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标准。注意把好关:(1)原辅料新鲜、无霉烂变质;(2)进仓前烈日曝晒,杀灭病源菌和虫害、虫蛆;(3)储存防潮关:仓库要求干燥、通风、防漏雨、防潮湿;(4)使用时提前堆料发酵,杀灭潜伏料中的杂菌与虫害。强调严禁使用农药拌料。 3、引用菌种十分慎重 (1)菌种生产单位必须具备《食用菌菌种生产经营许可证》;(2)禁用带有杂菌和病毒及虫害迹象的菌种,一经发现或怀疑,必须立即淘汰烧埋;(3)菌种必须具有抗逆力强,耐病性好的优良菌株;(4)供种单位必须提供种性说明书。 4、菌袋制作工艺五达标 菌袋是长菇的载体,要求五达标:(1)基料配方合理:理想的配方为:杂木屑等主料点80%、辅料麦麸18%、添加剂蔗糖1%、石膏粉1%。配料不得加入药物。料与水比:1:1~1.2,含水量60%。PH5.8-6.2;(2)装袋松紧适中,袋口扎牢不漏气,袋壁不破损;(3)料袋常压高温灭菌达到100℃,并保持16小时以上,达标后趁热卸袋,排场散热;(4)接种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病从口入”;(5)养菌适温、避光、防潮:注意通风换气;定期翻堆检查,及时发现并淘汰烧埋病害菌袋,防止扩大污染。 5、长菇科学管理 要达到安全高产的效果,长菇阶段必需把好科学管理关:(1)菌袋生理成熟:标准是:一般品种以菌丝走满袋后,色泽由洁白转灰白,基质稍有弹性。而香菇有特殊性,菌丝瘤状突起占三分之一,局部有转色信号,基质有弹性;(2)菌袋合理摆放。无论是露地或上架排筒,都必须间距2~3cm;(3)诱发菇蕾“三刺激”:人为制造昼夜温差刺激;喷水加湿和干燥交替刺激;光线由暗转明,强弱光线刺激;(4)菇棚冬季加温催菇,不得使用煤炭、煤球明火明烟,以免二氧化硫气体袭击菇褶;(5)喷水选用井水、河水、自来水。切忌使用池塘水,稻田水;同时防止喷水过量导致烂菇。 6、产品加工执行标准 按照国家颁布的绿色食品标准的要求:(1)鲜菇保持自然形态和田园风味,做到采收及时,菇体不损伤,修蒂不受热,集装不褐变,起运不超温;(2)干菇无含硫、无杂质、无烤焦,形、色、味俱全。产品必须严格分级分等包装;(3)储存运输强调“四要”:(仓库事先要净化,进仓菇品要足干、运输工具要清洁,装卸要防压)。(杨常青 丁湖广 福建古田县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