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麻城市“十三五”规划纲要

 wupin 2018-02-22

根据《麻城市“十三五”规划纲要》和《湖北林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的要求,制定麻城市“十三五”林业发展规划。

一、“十二五”林业建设发展简要回顾

(一)主要成就

“十二五”时期,是麻城市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推动林业科学发展取得重大进展的五年。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全市林业部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为使命,紧紧围绕“重点建设生态林业,加快发展经济林业,着力打造形象林业”的总体部署,大力实施科技兴林,奋力推进造林绿化和项目建设,进一步强化依法治林和资源保护,不断深化林业改革,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1、“十二五”计划全面完成。

五年来,全市共完成人工造林23万亩,中幼林抚育60万亩,年均封山育林80万亩。全市林业用地面积 292.87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219.5万亩,活立木蓄积69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53.26%,比“十一五”期末的47.4%增长12.36个百分点,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5%,比“十一五”期末的30%增长35个百分点,林业社会总产值达到7.5亿元,比“十一五”期末的 4.9亿元,增长53个百分点。

在林业重点工程造林中,主要是完成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荒山造林2.6万亩,造林补贴4.8万亩,长防林1.3万亩,低产林改造、油茶产业发展等项目4.3万亩。五年来,林业发展建设资金大幅度增加,资金渠道进一步拓宽,结构进一步优化。争取国家资金19000万元,利用德国政府援款造林项目资金2800万元。全市共到位各类涉林建设资金5亿元,其中:中央林业投入15000万元,省级林业投入4000万元,其它资金31000万元。比“十一五”期间增加了23000万元,增幅185%。

林木种苗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十二五”期间,管护林木良种基地3个,面积350公顷,育苗面积140公顷,累计生产苗木1亿多株,林木良种使用率达85%。

2、生态建设成效显著。

五年来,全市通过实施长江防护林、退耕还林、国家林业生态示范项目、低产林改造等国家、省林业重点项目,加快实施绿色通道和乡村绿化建设工程,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森林面积持续增加,林种结构更加优化,林分质量不断提高,生态功能显著增强。绿化美化村屯105个, 城市新增绿地300公顷。绿化铁路80公里、公路600公里、河流50公里。五年来,全市累计义务植树1900万株,建成农田林网10万亩,控制农田面积65万亩,基本农田防护率达到41%,全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3、林业产业快速发展。

以争创全省林业产业强市为目标,精心谋划,科学布局,林产品(油茶、板栗)经营加工、苗木花卉、森林生态旅游等林业产业发展加快。全市共发展专业合作社156个,注册资金2200万元,会员0.95万个。投资在300万元以上的加工企业33个,年产值约18200万元。2014年,全市板栗产量约3.5万吨,油茶产茶籽1.4万吨,中林木业等林业加工增值收入约2.8亿元,林业生态旅游收入约2.6亿元。林农人均林业纯收入由4800元(2009年),提高到6500元(2014年)。在林业产业发展过程中,林业科技培训工程技术人员1200人次,林农23000人次。

4、森林资源管理不断加强。

全市建立健全了林业行政执法、森林资源管理、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体系,有效地保护了森林资源,维护了森林资源管理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组建了专业扑火队、半专业扑火人员,筹措森林防火经费1200万元,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3‰以内。森林病虫害防治率和监测覆盖率提高到95%以上。林木采伐、林地林权管理得到加强,林权证登记、发证、建档工作进入正常程序,林木、林地权属得到落实。

5、生物多样性保护进一步加强。

继续实施了禁猎,加强了珍稀野生动植物保护 。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普遍得到恢复和增长。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建设进一步加快,截止目前,全市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面积2600公顷,国家级湿地公园1个,面积9700公顷。森林公园建设进一步加快。国家森林公园1处,面积2000公顷。省级森林公园、湿地公园1个3处,面积3300公顷。组织参加了各项技术培训,促进了我市野生动植物保护事业的快速发展。

6、林业改革向纵深推进。

不断创新林业体制机制,基本完成了以集体林地确权到户、培育林业多元市场主体为主要内容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任务,呈现出生态状况改善、农民群众增收、林业经济增长的喜人局面。全市集体林地勘界确权工作全部完成。2013年麻城市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队(2004年组建,丙级),经国家林业局批准更名为麻城市林业勘察队(乙级),累计资源评估30万亩,先后完成各年度林业项目《作业设计》、《麻城市可造林地普查》、《麻城市2014-2018年乡村绿化规划》等。

7、林区民生不断改善。

“十二五”期间,改造国有林场(含场辖村)危旧房358户,面积35800平方米;享受廉租房、低保政策的职工328户。改扩建给水项目3个,改善和增加日给水能力180吨,解决了600人的饮水困难。2014年林业职工年收入由2010年5500元增加到26000元。

8、自身建设不断增强。

按照“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总要求,全市林业系统认真开展思想、组织、作风、业务、制度五大建设,全面加强自身建设,工作作风进一步好转,行政效率和业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林业行业社会地位进一步提升。“十二五”期间,全市投资50万元建成了森林防火指挥中心,投资600万元改造林业站办公楼,投资100万元添置了办公设备,办公条件显著改善。全面推行工作目标管理和党建、精神文明建设及业务工作,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加强项目资金和财务管理,及时进行财务审计和检查,建立了12项制度,规范干部职工行为。先后荣获“全省先进林业局”“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市级文明单位”、“政风行风评议优秀单位”等荣誉称号,档案管理达省一级标准。

(二)基本经验

1、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强力推进林业的发展。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级党委、政府深刻认识林业生态建设在促进城市转型、建设“两型社会”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各级政府层层签订了林业年度工作目标责任书,落实了责任人,有力地推动了全市林业的发展。

2、突出林业建设重点,以重点工程带动林业的发展。

我市以实施退耕还林、油茶产业、长江防护林、造林补贴、低产林改造、森林抚育、生态公益林保护工程等林业重点工程为核心,积极开展林业生态建设,发展林业产业,建设生态文明。全市生态建设,森林资源保护、国土绿化、水土流失治理、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林业产业基地建设等各个领域均取得了丰硕成果,重点区域水土流失得到缓解,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林业产业不断壮大,结构趋于合理。

3、深化林业改革,增强林业发展的生机和活力。

我市进一步明确了林木、林地的使用权和所有权,实现了土地、劳力、资金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使林地承包者真正拥有了林地使用权、经营权和收益权,调动了广大群众植树造林的积极性。通过林权制度改革,激活了投入机制,拓宽了投资渠道,变过去由国家、集体投入为主,为群众个人投入为主,形成了多元化的投入机制,解决了绿化资金不足的矛盾。同时,通过林权制度改革,拓宽了集体和群众增收的渠道,使闲置多年的荒山荒地变废为宝,不仅盘活了集体资产,而且增加了集体收入。

4、坚持依法治林,为林业发展提供有效支撑。

一是加大了对森林防火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全民的森林防火意识不断提高,森林防火各项规章制度得到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火源管理工作得到加强;森林防火法制建设和执法主体不断完善;森林火灾扑救指挥程序日趋规范;加强了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极大地提高预防和控制森林火灾的综合能力。

二是不断强化检疫执法体系建设,加强了对种苗、花卉、木材等产地检疫的监管,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预测预报管理,建立了专业监测与基层监测相结合的监测预警体系,有效遏制了我市林业有害生物的势头。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生态体系总体效能不强。森林林分质量不高,马尾松纯林约占70%;新造林以湿地松为主,品种单一,生态功能脆弱。

二是生态建设任务繁重。全市尚有44.8万亩可绿化造林地,部分区位脆弱的生态环境继续恶化,举水流域水土流失仍十分严重。全市珍贵树种较少,部分陡坡耕地荒芜。另外,造林后续管理资金难以到位,严重影响造林保存率。

三是产业化发展水平不高,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在木材加工方面,主要有中林木业有限公司;在油茶加工方面,主要有四季春等有限公司。但都存在资金、源料不足等困难。

四是林区基础设施落后。由于投资不足等多种因素影响,林区道路等级低、路况差,大多数路面为沙石,部分道路弃养,桥涵破损严重。林区居民区内硬化、亮化、文体设施等设施不完备,制约林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五是国有林场改革滞后。国有林场资源减少,债务繁重,富余职工多。没有经济收入和财政资金支持,国有林场经济十分困难,拖欠职工工资和养老保险资金约1500万元。

以上问题,已存在多年,已经成为推进林业改革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要完成好我省“十三五”期间林业改革发展的各项任务,必须从多方面入手,采取综合性措施,着力解决好这些问题。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编制依据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生态文明、美丽中国和“五个湖北”建设大局,深入落实生态立省、绿色富民两大战略,全面实施绿满荆楚行动,加快国有林场改革,全面实施以生态建设为核心、产业发展为重点、优势项目为支撑的林业发展战略,坚持依法治林、科教兴林,加强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扩展发展领域,提升保障能力,推动林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全面建设新农村作出更大贡献。

(二)基本原则

坚持生态优先,把建设生态安全体系作为林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坚持空间优化,严格保护林地、湿地等各类生态用地;坚持改善民生,因地制宜发展绿色富民产业;坚持绿色发展,切实转变林业发展方式;坚持科技支撑,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坚持依法治林,完善生态安全法制体系。

(三)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2、《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3、《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绿满荆楚行动的决定》鄂发[2014]24号;

4、《国有林场改革方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

5、《湖北林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

6、《中共麻城市委、麻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

7、《麻城市“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8、《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

9、《麻城市可造林地普查》;

10、《麻城市2014-2018年乡村绿化规划》。

三、全市林业发展目标区域布局及重点工程建设

(一)发展目标

“十三五”时期,是全市林业生态特色进一步彰显的时期,是林业产业加速发展的重要时期。我们要紧紧围绕“生态立市”的战略目标,努力把麻城建设成为大别山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中的林业产业强市、地区最大的苗木花卉生产基地、最大的林产品加工生产基地和长江中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明确界定国有林场生态责任和保护方式。推进国有林场事企分开。健全林场职工转移就业机制和社会保障体制

“十三五“林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1、全市林业用地面积确保292.8万亩的红线,活立木蓄积806.8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55%,初步建成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

2、全市每年参加义务植树人数达到75万人,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90%以上。

3、全市新建林业产业基地30万亩,其中新建以杨树、湿地松为主的速生丰产林基地15万亩、以观赏苗木和木本花卉为主要特色的苗木花卉基地2万亩。全市林业产业基地总规模达到150万亩,林业总产值达到15亿元。

4、全市森林资源年采伐量控制在3万立方米以下。

5、全市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0%。

6、全市林业案件综合查处率达到95%以上,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3‰以内,森林病虫害防治率达到90%以上。

附:

麻城市林业“十二五”期末与“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对照表

指标内容

“十二五”期末

“十三五”规划

增长百分点

森林覆盖率(%)

53.26

55

3.27

林业用地面积(万亩)

292.8

292.8

0

活立木蓄积(万立方米)

696

806.85

16

中心城区绿化覆盖率(%)

40.5

60

48

农田林网控制面积(万亩)

65

90

38.5

林业总产值(亿元)

7.5

18

140

森林采伐限额(万立方米)

2.5

3

20

义务植树尽责率

75

85

13

重点公益林面积(万亩)

29

48

65.5

自然保护区面积(万亩)

3.9

8

131

湿地保护面积(万亩)

15.5

20

29

道路绿化率

60

85

41.7

村庄庭院绿化覆盖率

30

50

66.7

河渠堤绿化率

45

65

44.4

平原农田林网控制率

41

65

58.5

生态文化宣传教育普及率

30

70

133.3

公民对生态环境满意率

60

85

41.7

(四)总体布局

根据全市不同自然环境、区位特征,结合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方向、目标和任务,将全市划分为麻东水土保持及板栗产业经济区、麻北水源涵养及油茶产业经济区、麻中南农田防护林及林农牧循环经济区。

1、麻东水土保持及板栗产业经济区。

本区以三河、盐田河、木子店、龟山等乡镇为主,是我市重要生态屏障,也是国家森林资源的战略储备(大径材)基地。该区域重点实施森林保护与培育,调减木材产量,加快中幼龄林抚育,调整树种结构,提高林分质量和林地生产力。板栗产业发展上以盐田河中心,加大低产林改造力度,大幅提高产量。进一步加快林下多种资源开发,重点发展板栗深加工、森林绿色食品、药材,加快森林旅游业的开发建设,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

2、麻北水源涵养及油茶产业经济密集区。

本区以福田河、黄土岗、乘马、顺河等乡镇为主,是我市重要水源涵养区,重点实施森林保护与培育。油茶产业发展上以福田河、顺河为重点,加大新造林管护和低产林改造力度。同时开展林下多种资源开发,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

3、麻中南农田防护林及林农牧循环经济区。

本区以夫子河、中驿、宋埠等乡镇为主,该区域生态建设以水土保持林和农田防护林为主,完善农田防护林体系,加快农田防护林更新改造,提高防护效益。产业发展上重点开发杨树产业,培育种苗花卉和林产品加工贸易基地。

四、“十三五”发展主要任务

(一)深入开展生态建设

我市林业“十三五”规划,以扩大城乡绿化总量,提升绿化美化水平,建设生态文明为目标,以创建国家绿化模范城为重点,发挥国家重点生态工程的带动作用,规划新造林20.25万亩,低产林改造11.72万亩,封山育林80万亩。

详见附表一:“绿满麻城”行动造林绿化年度任务表

1.启动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

目前我市仍有25度以上坡耕地7.7万亩。“十三五”期间积极争取国家启动退耕地造林2万亩。

2.继续实施林业重点造林工程。

以建设生态屏障为目标,以防沙治沙和治理水土流失为重点,把防护林体系建设、造林补贴项目、低产林改造等工程同新农村建设、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相结合,加大造林力度,完善防护林体系,提高综合防护功能,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十三五”期间,完成人工造林15万亩,封山育林20万亩。

3.继续实施油茶产业工程。

按照国家油茶产业项目要求,加大造林力度,“十三五”期间人工造林5万亩。

4.深入开展绿色乡村建设。

以提高城乡绿化水平为目标,逐步改善人居环境,提高整体绿化水平。“十三五”期间,以改善农村环境面貌为中心,以四旁绿化为主攻方向,建设绿色示范村200个,绿化美化村屯500个,绿化面积9.3万亩。加强绿色通道建设,绿化面积0.19万亩。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全市义务植树1.2亿株,建设义务植树基地100个。

5、继续实施省级生态公益林工程。

大力开展生态公益林建设。将生态公益林建设规模由“十一五”的29万亩扩大到48万亩。规范生态公益林管理办法,把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落到实处;创新生态公益林管理机制,坚持各级领导齐抓共管,层层落实监管责任人;搞好生态公益林宣传教育,争取群众理解支持;狠抓生态公益林防火、防病虫害、防乱砍滥伐,确保生态公益林安全生长。

6、启动实施森林资源保护工程。

以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为中心,实现森林资源持续增长和林区社会稳定的双重目标。加强森林资源管护,管护面积100万亩。

7、加强森林培育,提高林分质量。

认真总结和完善前期森林经营的经验,继续实施科学培育经营措施。对林相残破、森林质量和生产力低等林分,采取采育兼顾式经营模式,实行低强度采伐,畜力集材,合理补植珍贵树种,培育多树种的复层异龄林分。针对中幼龄林比重大,林分质量有待提高的实际情况,加大中幼龄林抚育力度,重点加强幼龄林抚育,优化林分结构。“十三五”期间完成森林抚育30万亩。

8、加强森林和林地保护。

加强林木采伐管理,打击非法采伐,规范木材运输和经营加工管理。建立科学的林地利用保护管理机制,规范林地利用秩序,严格林地用途管制,严格控制征占林地规模。开展专项行动,严厉打击非法侵占、蚕食林地等行为,及时收缴被侵占的林地。

9、加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建设和湿地保护与恢复。

全力抓好龟峰山风景区,五脑山森林公园,龟峰山森林公园,五脑山、狮子峰、龟峰山省级野生动植物保护小区,杏花村和狮子峰森林公园森林资源的保护管理。积极筹措资金,加快森林公园建设规划的实施速度,改造和完善已有景点,提升品质档次,创新旅游宣传形式,加大旅游宣传力度,提高公园知名度和游客接待能力。

加大浮桥河国家湿地公园、三河水库省级、明山水库省级湿地公园基础设施建设。

10、加强物种保护和监测体系建设。

加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监管,开展全市陆生野生动物调查。建设国家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3处。建设野生动物救护中心1处。配备相关设备,抓好业务培训,提高管理水平。

(二)大力推进林业经济强市建设

按照现代林业经济发展要求,积极转变林业发展方式,优化林业产业结构。突出发展林产品精深加工,提升传统产业,催生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现代林业服务业,提高林业整体产出功能,构建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经营格局。

1、着力推进四大特色产业建设。

一是油茶产业。到2020年,全市油茶面积达60万亩;使油茶成为山区农民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加大油茶改造力度,年产量提高2000万吨以上,实施品牌战略,变初加工为精深加工,提高附加值。规划期内,新发展油茶5万亩,低改20万亩。油茶良种使用率达到80%。产品质量明显提高,有机、绿色、无公害产品种植面积比率达60 %。安排就业 5000人/年,带动农民增收,实现人均增收 1200 元/年。

二是板栗产业。继续加大投入,对现有80万亩板栗林进行综合改造,尽快提高板栗产业规模和产出水平,争创全国板栗第一县。力争到2020年,全市板栗总产量达到12000万公斤以上,系列产值过5亿元。

三是花卉产业。建设林业苗木及花卉产业基地。加快构建信息化、网络化营销体系和现代服务体系,推动林业苗木花卉业快速发展。

四是森林生态旅游业。充分利用我市得天独厚的森林旅游资源,推进旅游资源整合。抓好《麻城市森林生态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的编制和实施,研究制定扶持政策,拓宽投融资渠道,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森林旅游开发建设。加快以森林、湿地为主的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民俗风情等旅游产品开发,促进森林旅游业快速发展。

2、加强林业产业园区建设

按照因地制宜,分区施策,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的原则,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园区承载能力。广泛招商,把大企业、大项目引进园区,扩大园区综合产能,发挥林业产业园区的整合资源、积聚资本、吸纳劳力、集散产品、辐射带动作用,使园区成为拉动区域经济的支撑点,林业产业扩能升级的增长点。“十三五”期间要新建设林业产业园区1-3个,成为建设林业经济强市的重要支撑。

巩固壮大晨鸣公司和湖北麻城木本粮油科技产业园景田、四季春等茶油加工企业,引进1—2家现代化板栗加工企业,使之成为龙头企业,积极开展意杨、油茶、板栗造林基地建设。与专业合作社和林业致富带头人等林农组成“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产业链,密切关注市场行情,尽力规避市场风险,科学组织生产经营,实现产业链各方效益最大化。力争到2020年全市规模大、效益好的林业产业链条达到6条,产业链联结帐的林农达到2万户,林农从产业链获得的收入人平达到2000元。

3、加强林业品牌建设。

围绕优势产业,推进林产品标准化建设,尤其要加大对国家级、省级名牌林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推动资源整合和战略重组,打造更具竞争力的知名品牌。充分利用国家林交会、农博会等形式,组织龙头企业、大众传媒、中介组织等加大我省优势林产品宣传力度,扩大知名度,提高影响力,增强市场竞争力,巩固现有市场、开发潜在市场、进军高端市场。

(三)进一步改善林区民生

1、彻底改善林业职工居住条件。

抓住国家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工程的机遇,继续实施林业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工程。要将林业棚户区(危旧房)改造与林场布局调整相结合,重点加强五脑山、西张店、狮子峰国有林场棚户区改造。 “十三五”期间改造林业棚户区(危旧房)500户,建设面积5万平方米。积极协调各级政府和住房保障部门,将贫困林场职工纳入廉租房政策范围内,解决困难职工住房问题。

2、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增加职工收入。

将符合条件的林业职工和林区居民全部纳入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覆盖范围。国有林场要扶持林业职工创业,把发展林业产业、中幼林抚育工作与职工收入增长紧密结合起来,促进林业职工多途径就业创收,千方百计增加职工收入。

(四)加快林业改革开放步伐

“十三五”期间,要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推进国有林场改革,深入探索推进国有林区改革,建立运行有序、充满活力、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林业管理体制。扩大开放,广开资金渠道,为我市林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1、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在全面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任务的基础上,围绕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和保障收益权,积极推进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要在林木采伐指标分配、规范林权流转、建设林业综合服务中心、建立和完善林权抵押贷款、政策性森林保险制度以及创办以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家庭林场、股份制林场为主体的林业经济合作组织等方面,研究制定具体政策措施,加大支持和扶持力度,逐步建立起规范有序、权责明确、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新型林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集体林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2、全面实施国有林场改革。

明确界定国有林场生态责任和保护方式,合理界定国有林场属性。五脑山、狮子峰国有林场,主要承担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等生态公益服务职责,继续按从事公益服务事业单位管理,从严控制事业编制。

要全面落实政策,一是加强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加强对国有林场的财政支持;三是加强对国有林场的金融支持;四是加强国有林场人才队伍建设。

3、形成全社会办林业的局面。

通过深化改革,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建立鼓励各类社会投资主体参与林业建设的社会投入机制。在产权明晰的基础上,切实落实谁造谁有、合造共有的政策,依法保护投资者的权益。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在林权保护、投融资、林木税费、林地使用、森林采伐利用等方面为各种社会主体参与林业建设提供条件,吸引各种生产要素向林业集聚,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利用林业系统内跨行业、部门多的优势 ,积极与各部门协调沟通,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实现全民动手、全社会办林业的格局,推动全市林业快速发展。

(五)加强林业基础设施建设

1、加强林木种苗和良种繁育基地建设。

推广现代育苗技术,实现苗木生产专业化、规模化和产业化。 “十三五”期间新建、改扩建2个重点苗圃,面积1000亩,年育苗2000万株。重点发展容器育苗、组培育苗、生物质能源林苗木、绿化苗木。加强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基地建设,开展全市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制定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名录。加快收集保存全市优良树种、花卉、木本中药材等基因资源。加强林木良种基地建设,新建油茶良种基地2处,面积2000亩;改扩建3处林木良种基地,其中:种子园1个,面积5000亩;重点母树林1个,面积10000亩。加强市级林木种苗管理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相应的设备设施。建设林木种苗信息系统,林木良种使用率达到90以上。

2、加强森林防火体系建设。

加强预防、扑救、保障三大体系建设,增强预警、监测、应急处置和扑救能力。

一是加强森林防火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更新升级现有5个森林火险监测站,建设20个森林火险监测站,30个火险因子采集站。

二是加快防火通信和指挥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森林防火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增强处置紧急突发事件和重特大森林火灾的能力。

三是加强森林防火阻隔系统建设。在维护好现有边境防火隔离带的同时,在重点林区和险要地段,开设区域性防火隔离带。新建、维护机耕带500公里、防火线500公里、边境防火隔离带200公里。

四是加强专业扑火队伍建设。建立起2支标准化、正规化专业森林消防队伍,配备相应的扑火装备。

五是加快火情监测系统建设。进一步升级、改造、完善瞭望监测月等监测体系。

3、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全面加强森防检疫体系建设,构建与现代林业相适应的监测预警、检疫御灾、防治减灾、应急控灾、公共服务保障体系。加强外来有害生物防范,全面提升应对大面积林业有害生物灾害事件的防治能力。

一是加强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更新完善 1个市中心测报点设施,建设乡镇林业有害生物测报站和监测站。

二是加强检疫御灾体系建设。建设市级林业有害生物评估中心和1个简易检疫除害处理场,与现有的木材检查站相结合,建设1个森林植物检疫检查站。

三是加强应急防治体系建设。建设市级应急防控指挥中心、改扩建及完善1个市级药剂药械库。

4、加强森林公安、林政稽查、林业工作站、木材检查站等设备设施建设。

大力加强森林公安正规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新建和改建各级林业公安业务用房,建设标准化派出所。加强林业行政执法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县级以上林业行政稽查部门用于办案、检查及稽查工作交通、通讯、取证、办公等装备设施,配备交通工具4辆,通讯、取证、办公设备20套。适应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要求,继续加强乡镇林业工作站建设。重点建设5个、改造5个乡镇林业工作站业务用房,购置办公、通讯、工作设备。完善全省木材运输检查监督网络体系和一级站标准化建设,改善工作环境,提升执法形象。

(六)大力提升林业科技创新驱动能力

以科技创新为途径,以应用技术开发为核心,攻克一批我市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促进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提高林业科技对林业经济的贡献率,推动林业发展方式转变。

1、攻克重大关键技术。

重点开展油茶造林技术研究,开展珍贵阔叶树种试种,开展我市主要林业有害生物、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治和浆果等林产品加工技术研究,解决我市林业发展技术难题。

2、加快林业科技成果转化。

重点推广困难立地造林及植被恢复技术、林木良种及繁育技术,推广抗旱树种,推广森林有害生物防治技术和森林防火预警技术,围绕林业产业发展推广木材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技术。

3、完善林业科技推广体系。

进一步强化政府部门在林业科技推广体系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加强林业科技推广机构装备建设,完善各类设备设施,提高科技推广能力。

四、项目策划

完成“十三五”建设任务,一方面要依托项目带动促发展,另一方面要自力更生谋发展。本次共规划38个项目入库,资金160.096亿元,其中:中央和省财政121.576亿元,地方38.52亿元。

详见附表二:麻城市林业“十三五”规划项目(2016-2020年)。

五、保障措施

(一)继续转变观念,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要进一步从传统林业转变到全面发挥林业的生态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上来,从林业部门单打独斗转变到全社会办林业上来,从偏重行政管理和计划调控转变到主要依靠市场配置资源上来,从重公有轻民营转到经营主体多元化上来,从重管理轻服务转到优质服务上来,以发展方式的大转变促进全省林业的大发展。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发展林业重要意义的认识,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要把林业发展摆到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建立林业发展约束激励机制,实行各级政府林业发展目标责任制,把林业发展列为各级政府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的重要依据,实行任期目标管理。

(三)完善林业投入体系,加大林业投入

加大林业建设投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一致的林业建设投入体系,力争林业建设资金与国家财政收入同步增长。争取国家加大对我市天保工程二期、退耕还林、森林抚育、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野生动植物保护等项目投入。进一步完善生态效益补偿制度,逐步提高重点公益林补偿标准。实行国家重要湿地、省级以上湿地保护区和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效益补偿,扩大省林业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额度,建立完善县财政支持林业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制度,不断加大林业贴息贷款支持林业产业发展的力度。

(四)加强林业法制建设,提高行政执法水平

改善执法条件,提高执法监督队伍素质,提高林业行政执法水平,强化林业执法。加强林业法制教育和生态文明教育,为执法人员依法办事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执法环境。

(五)加强行业作风建设,从严控制开支

为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部门的“八项规定”, 进一步推进干部作风建设,严肃干部纪律,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公务用车管理制度、干部考勤制度、财务制度、公务接待制度和减少办文办会制度。改进调查研究,深入基层和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在公务接待方面,进一步规范公务接待工作,严格执行有关规定,不超标接待,减少会议活动,压缩规模和时间,提高效率和质量,坚持节俭办会。切实改进工作作风,牢固树立廉洁从政意识、节约意识和法纪观念。

(六)加快人才培养与引进,加强林业队伍建设

结合我市林业发展实际,重点培养引进森林经营、荒漠化治理、湿地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资源资产评估、森林碳汇等重点领域专门骨干人才。制定优惠政策,创造条件吸引林业大专毕业生到林区创业。利用省林业生态工程学院师资力量,开展林业基层职工教育培训,提高林业队伍整体素质。加大对林业行政和事业经费投入,将林业部门行政、事业人员和公用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保障林业部门履行职责的经费需要,提高林业队伍管理服务水平。

麻城市林业局

2015年5月20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