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存在就是被测量,意识是什么--柒易

 願隨身 2018-02-22

量子论认为在我们没有观察之前,一个粒子的状态是不确定的,处于各种可能性的混合叠加,它的波函数弥散开来,代表它的概率。当我们探测以后,波函数坍缩,粒子随机地取一个确定值出现在我们面前。
一个放射性原子,它何时衰变是完全概率性的,只要没有观察,它便处于衰变/不衰变的叠加状态,只有确实地测量了,它才随机选择一种状态出现。
那么把这样的一个原子放在一个不透明的箱子中让它保持这种叠加状态,现在薛定谔想象了一种结构巧妙的精密装置,每当原子衰变而放出一个中子,他/她就激发一连串连锁反应,最终结果是打破箱子里的一个毒气瓶,而同时在箱子里的还有一只可怜的猫,事实是,如果院子衰变了,毒气瓶被打破,猫就被毒死。要是原子没有被衰变,那么猫就会好好活着。
当它们都在箱子里时,因为我们没有观察,所以那个原子处在衰变/不衰变的叠加状态,因为原子的状态不确定,所以猫的状态也不确定,只有当我们打开箱子看时,事情才最终定论,要么猫四脚朝天躺在箱子里死掉了,要么它活蹦乱跳喵喵直叫。
问题是当没有打开箱子时,猫处在什么状态,唯一的可能是,猫和原子一样,处在叠加状态,这只猫当时陷入死亡/存活的混合状态。
现在不只是原子是否是幽灵的问题了,现在猫也变成了幽灵,一只猫同时是死的又是活的?它处在不死不活地叠加状态。
王阳明在《传习录·下》中也说过一句话,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如果王阳明懂量子物理,他也许会说,你未观测此花时,此花并未实在的存在,按波函数而归于寂,你来观测此花时,则此花波函数发生坍缩,它的颜色一时变成明白的实在……测量即是理,测量外无理。

什么样的行为算是一次观测?如果用仪器来测量,仪器本身也是由不确定的粒子所组成的,它们也拥有自己的波函数,如果我们不观测这台仪器本身,它的波函数便也陷入一种模糊的叠加状态。
当我们用仪器去测量仪器,这个链条的最后一台仪器总是处在不确定状态中,这个大系统的波函数从未彻底坍缩过,,这叫做无限复归。
当人的主体意识介入以后,看到了仪器的报告结果后,这个过程就结束了,就不会陷入模糊的叠加状态。
难道说,人类意识的参与才是波函数坍缩的原因?只有当电子随机选择结果被意识到了,它才真正的变为现实,从波函数中脱胎而出来到这个世界上,只要它还没有被意识到,波函数便总是留在不确定的状态,波函数终于彻底坍缩,世界终于变为现实,是人的主体意识造成的!
这个结果让很多人感到震惊,当初哥白尼将人从宇宙中心驱逐了出去,现在量子论的研究结果是宇宙的中心是人类的意识,也就是灵魂。 

维哥那认为,意识无疑在触动波函数中担当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当薛定谔的猫在箱子里默默等待命运的判决之时,维哥那的朋友带着防毒面具也同样在箱子里观察这只猫,维哥那则在房间外不去观察箱子里到底发生了什么。因为维哥那对房间里的情况一无所知,他是不是可以假定箱子里处于一个(活猫、高兴的朋友)+(死猫、悲伤的朋友)的混合态呢? 但是当他事后询问他这个朋友时,后者肯定会否认这种叠加状态,因为当朋友的意识被包含在整个系统中的时候,叠加态就不适用了。即使维哥那在门外,箱子里的波函数还是因为朋友的观测而不断地被触动,因此只有活猫或者死猫两个纯态的可能。
意识可以作用于外部世界,使波函数坍缩不足为奇。
意识是组成脑的原子群的一种组合模式。我们脑的物质基础和一块石头没有什么不同,是由同样的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组成的,构成我们脑的电子和构成一块石头的电子完全相同。我们的意识完全建立在我们脑袋的结构模式之上。只要一堆原子按照特定的方式排列起来,它就可以构成我们的意识,只要一堆字母按照特定的方式排列起来,就可以构成名著《老人与海》。
一个猴子不停的随机打字,总有一天会碰巧打出莎士比亚全集,假如这个猴子不停地在空间中随机排列原子,只要经历足够长的时间(长的远超过宇宙的年龄),它也能碰巧造出一个有意识的生物来,不需要上帝的魔法,只需要恰好撞到一个合适的排列方式就是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