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乳糖不耐受,并不意味着这辈子就告别牛奶了...

 好大水 2018-02-22

· · · · ·


上回我们在奶牛听了会哭泣:其实大多数中国人都乳糖不耐受... 这篇文发出之后,很多粉丝留言说,“本宝宝从小到大喝牛奶根本没你说的那种感受啊,怎么测出来还说乳糖不耐。”


请努力回忆一下那个悄咪咪放屁打嗝的自己,是不是自己都没注意。


上次文中提到中国牛奶产量排名世界第三,同时也是世界乳糖不耐受人数比例最高的国家之一。



中国牛奶产量的变化趋势


这就是我们乳糖不耐依然保持牛奶销量全球第三的客观事实,别担心,我们并没有喝假奶,因为: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每个人身体里有个管喝奶的开关,这个开关绝大多数人在出生的时候是打开的,打开的人随便喝,天天一斤奶强壮中国人,然后随着年龄增加,这个开关就逐渐关闭。而这个开关就是乳糖酶的活性是“开启”或是“关闭”状态,也可以说他是乳糖酶的持续性。



绝大多数人小时候都能够产生足够的乳糖酶有消化乳糖的能力(婴儿只靠喝母乳维持生命),但年龄越大乳糖酶活性迅速下降,通常在5岁左右会开始乳糖酶活性降低甚至停止生产乳糖酶。(非洲人种可能在2岁左右)。


然而在大了之后,虽然喝奶后逐渐感觉到很不爽,但依然在母爱的滋养下一杯接一杯,逐渐就“习惯”了。


当然,这只是一小方面的原因,母爱再强大也改变不了你的基因。



△随着年龄的增加乳糖不耐受的占比随之增加


再者,还有咱的饮食习惯原因


一直以来绝大多数中国人喝牛奶遵循着剂量不超过250ml、不空腹、不喝冰牛奶的“潜规则”。而250ml的规格恰好是中国人对乳糖耐受的阀值。

而且中国很少有人会空腹喝牛奶,更没有喝冰牛奶的习惯。


我们应该经常在微信的家庭群里看见类似:“速看,空腹喝牛奶的X大坏处”“喝牛奶你不知道的1000件事”

绝大的观点都在说,牛奶不能空腹喝,要不然就相当于白喝了。


然而,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其实100ml牛奶中约含4.5%的乳糖,人体会优先分解乳糖供能;此外牛奶中还含有3%左右的脂肪,也能起到供应能量的作用,最后才是蛋白质。所以空腹喝牛奶也不算白喝




实际上不空腹喝牛奶的原因,是因为牛奶与其他食物一起食用能减缓乳糖的运输时间,避免过快的摄入牛奶所引起的肠道负担加重进而引发不适症状。


另外因为大多数人有乳糖不耐受的状况,如果是空腹状又引起腹泻症状更有可能导致脱水、血压降低和电解质失衡,使得少量乳糖造成的轻度症状引发更大的健康风险。饮用热牛奶也有利帮助胃肠道消化吸收乳糖


于是,很多人虽然从基因的层面上来说,确确实实是乳糖不耐的人群,但依然喝的很开心,并没有觉得不舒服。


对于现在想喝牛奶,然而喝牛奶确实不舒服的吃货盆友,小编给你条明路,你就一直强忍着自己的不适感喝下去,喝热的别空腹,也别超过250mL,喝个几年也就能为我们全球牛奶销售全球第三的大业增砖添瓦了。





参考资源:
[1] Quartz Media LLC, Sprint Business.
[2] Wang Yongfa, et al.  Prevalence of primary adult lactose malabsorption in three populations of northern China[J]. Hum Genet .1984. 
[3] Yang J, et al. Prevalence and presentation of lactose intolerance and effects on dairy prod- uct intake in healthy subjects and patients with irritable bowel syn- drome. Clin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13 .
[4] Zheng X, et al. Self-reported lactose intolerance in clinic patients with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symptoms: prevalence, risk factors, and impact on food choices[J]. Neurogastroenterol Motil, 2015.
[5] Bloom G, Sherman P. Dairying barriers affect the distribution of lactose malabsorption [J]. Evol. Hum. Behav.2005.
[6] Bayless, TM; Brown, E; Paige, DM  'Lactase Non-persistence and Lactose Intolerance'. Current gastroenterology reports.2017.
[7] Deng Y, Misselwitz B, Dai N, Fox M  'Lactose Intolerance in Adults: Biological Mechanism and Dietary Management'. Nutrients (Review).2015.[8] Laure Se ́gurel and Ce ́line Bon. On the Evolution of Lactase Persistence in Humans [J].Annual Review of Genomics and Human Genetics.201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