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月牙泉,亿万年的沙子迷不住你的眼

 洮阳浪子鸿都客 2018-02-23

2017年10月河西走廊游之(7)


16日清晨,太阳一露头,我们就来到了鸣沙山和月牙泉景区。

本来,游玩鸣沙山和月牙泉最好的时间段应该是下午,还可以欣赏鸣沙山的夕阳。但是我们预约的莫高窟的门票是下午,只好上午来游鸣沙山了。

敦煌不单单有古老的丝绸之路文化、雄壮的汉唐历史遗迹、恢宏的莫高窟千佛洞佛教艺术,敦煌还有独特的自然奇观:鸣沙山和月牙泉吸引着全世界游人的目光。

说它们是世界奇观一点不假,它们的确是唯一的。当然,能响的沙地风景确实很多,这是一种奇特的却在世界上普遍存在的自然现象。美国的长岛、马萨诸塞湾、威尔斯两岸;英国的诺森伯兰海岸;丹麦的波恩贺尔姆岛;波兰的科尔堡;还有蒙古戈壁滩、智利阿塔卡玛沙漠、沙特阿拉伯的一些沙滩和沙漠,都会发出奇特的声响。据说,世界上已经发现了100多种类似的沙滩和沙漠。就是在国内,也还有宁夏中卫县的沙坡头、内蒙古达拉特旗的响沙湾和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境内的巴里坤镇的鸣沙山都是可以响的。

敦煌的鸣沙山和月牙泉是一对伴生的风景。用《红楼梦》中一对宝贝的铭文来形容倒是贴切得很:“不离不弃,芳龄永继。”“莫失莫忘,仙寿恒昌。”鸣沙山和月牙泉二者失一,这美景也就要大打折扣了。

它们奇就奇在泉如月牙,形状奇美,一奇也:沙山的沙子风劲、人登时声如雷鸣,无风时又会发出丝竹管弦之音,二奇也;置身于沙漠包围之中,永远不干不涸,三奇也:历经亿万年而不被沙子湮没,任凭白天游人踩下沙子,一夜之间恢复如初,四奇也。

有这四奇,难道还不神奇吗?所以说,称它们为世界奇观,也是实至名归的。


  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2001年建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先后获“中国最美五大沙漠之一”,“中国最佳自然景观旅游目的地”等荣誉称号。

近年来,通过标准化建设和软硬件提升改造等工程,进一步完善了景区综合功能,提升了旅游品牌价值,从而顺利晋升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成为甘肃省继嘉峪关文物景区、平凉崆峒山风景名胜区和天水麦积山风景名胜区之后的又一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敦煌鸣沙山月牙泉很重视旅游的软件建设,重视对游客的旅游素质的培养和教育。这一点,还是很符合世界文化遗迹的身份的。

  这是景区院子里展出的“德耀中华”系列宣传。

  景区的敦煌民俗博物馆,远处就是鸣沙山。

   转过景区建筑,一眼就看到连绵起伏的鸣沙山。它绵延40千米,南北宽20千米,高度100米左右,最高峰170多米,山体全由细沙聚积而成。沙粒有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晶莹透亮,一尘不染。

  沙山形态各异:有的像月芽儿,弯弯相连,组成沙链,有的像金字塔,高高耸起,有棱有角,有的像蟒蛇,长长而卧,延至天边,有的像鱼鳞,丘丘相接,排列整齐.。

由于山势陡峭,攀登只能缓缓而上。下山时,沙粒会随脚步滚动,发出管弦鼓乐般的隆隆声响,扣人心弦。

  历代文献对鸣沙都有明确的记载。最早见于两千多年前东汉的《辛氏三秦记》。“河西有沙角山,峰愕危峻,逾于石山,其抄粒粗色黄,有如干粮……”《后汉书·郡国志》记云:“水有悬泉之神,山有鸣沙之异。”唐《元和郡县志》云:“鸣沙山一名神沙山,在山南七里,其山积沙为之……”敦煌遗书中的有关记载更为详细。

'传道神沙异,暄寒也自呜,势疑天鼓动,殷似地雷惊,风削棱还峻,人脐刃不平'。这首生动的咏景诗,是唐代诗人对敦煌鸣沙山奇观的描述。鸣沙山自古就以璀璨、传神的自然奇观吸引着人们。西汉时就有鸣沙山好似演奏钟鼓管弦音乐的记载,《后汉书·郡国志》引南朝《耆旧记》云:敦煌'山有鸣沙之异,水有悬泉之神'。《旧唐书·地理志》载鸣沙山'天气晴朗时,沙鸣闻干城内'。敦煌遗书载鸣沙山'盛夏自鸣,人马践之,声振数十里,风俗端午,城中子女皆跻高峰,一齐蹙下,其沙吼声如雷'。清代《敦煌县志》将'沙岭晴鸣'列为敦煌八景之一。

对于鸣沙山的鸣响之谜,古人难以理解,只好用传说故事来解释。如今进入科学发达的现代,人们对此谜进行科学的探究和推测,对于鸣沙山的鸣响之谜主要有三种解释:

一为静电发声。鸣沙山沙粒在人力或风力的推动下向下流泻,含有石英晶体的沙粒互相摩擦产生静电。静电放电即发出声响,响声汇集,声大如雷。

二为摩擦发声。天气炎热时,沙粒特别干燥而且温度增高。稍有摩擦,即可发出爆裂声,众声汇合一起便轰轰隆隆地鸣响。

三为共鸣放大。沙山群峰之间形成了壑谷,是天然的共鸣箱。流沙下泻时发出的摩擦声或放电声引起共振,经过天然共鸣箱的共鸣,放大了音量,形成巨大的回响声。

  在朝阳下,一队队骆驼载着游客,朝沙山而去。

  红衣女郎衬着驼队,在蓝天下显得分外妩媚。

  驼队穿梭,往来不绝。

据说景区有1000多峰骆驼。 如果这1000多峰骆驼同时出动的话,也是颇为吓人的。

曾有游客把敦煌鸣沙山国庆长假期间千驼竞出的照片放在网上,并戏称匈奴大军来了,确实也见气势。

如今虽然是长假过后,但对这样的不停来往,踩踏流沙,心里却隐隐不安:如此掀起的沙尘,真的没有超过沙山自身的复原能力,可以使它恢复如初吗?假如不能,应该如何解决?否则,若干年过后,我们还能见到这奇观吗?


  通往月牙泉的路边芦苇摇曳.

  头顶的沙山巍峨,就像金字塔一样棱角分明。

清道光年间敦煌知县苏履吉有诗詠“沙岭晴鸣”景曰:


沙州自古是名区,地似鸣传信不诬。

雷送余音听袅袅,风生细响语喁喁。

如山积满高千尺,映日晴烘彻六隅。

巧夺天工赖人力,声来能使在斯须。

  前面就是月牙泉。

苏知县也有诗詠月泉晓彻曰:

胜地灵泉彻晓清,渥洼犹是昔知名。

一湾如月弦初上,半壁澄波镜比明。

风卷飞沙终不到,渊含止水正相生。

竭来亭畔频游玩,吸得茶香自取烹。

  月牙泉位于鸣沙山北麓,东西长300余米,南北宽50余米,水深约5米,泉形酷似一弯新月,故名月牙泉。泉被鸣沙山四面环抱,但并不为流沙所掩,始终碧波荡漾,清澈见底,久雨不溢,久旱不涸,风景十分优美。它的神奇之处就是流沙永远填埋不住清泉。过去,人们难解大自然的奥秘,却以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优美的神话传说来解释自然现象。

  历来水火不能相容,沙漠清泉难以共存。但是月牙泉就像一弯新月落在黄沙之中。泉水清凉澄明,味美甘甜,在沙山的怀抱中娴静地躺了几千年,虽常常受到狂风凶沙的袭击,却依然碧波荡漾,水声潺潺!它像绝世佳人的眼睛——清澈、美丽、多情;它像窈窕淑女的嘴唇——神秘、温柔、诱人;它像是一牙白兰瓜——碧绿、甘甜、晶莹。

  月牙泉边,白杨婷婷玉立,垂柳舞带飘丝,沙枣花香气袭人,丛丛芦苇摇曳,对对野鸟飞翔,风景如诗如画。泉南岸台地上建有娘娘殿、龙王宫、药王洞、玉泉楼、雷音寺等雕梁画栋、勾心斗角的大片古建筑群。月牙泉内游鱼成群。据传,鱼叫做“铁背鱼”,能医治疑难杂病;草叫做“七星草”,有催生壮阳作用。吃了鱼和草,可以长生不老。因之,月牙泉被又称为“药泉”。

  月牙泉最早的记载见于东汉《辛氏三秦记》:“河西有沙角山,峰愕危峻,逾于石山,其沙粒粗色黄,有如干躇。又山之阳有一泉,云是沙井,绵历千古,沙不填之。”这里所记“沙井”即今日之月牙泉。自此之后,关于月牙泉的记载便屡见史籍,并与鸣沙山紧密地连在一起。唐《元和郡县志》载:“鸣沙山有一泉水,名曰沙井,绵历古今,沙填不满,水极甘美。”

  据史书记载,鸣沙山与月牙泉成为沙漠奇观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千百年来,人们面对这一沙海奇观,始终感到奇怪,作为沙丘的鸣沙山为何千年不变?而在沙海之中的月牙泉又为何“泉映月而无尘”、“月泉晓澈,亘古沙不填泉,泉不涸竭”?这大自然创造的奇迹,古人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好叹为“山之神异,泉之神秘”。

  现代人可以科学地解释沙不进水、泉不蒙尘现象了。

据考证,月牙泉四面沙山高耸,山坳随着泉的形状也成月牙形,吹进这种环山洼地里的风,由于空气力学原理,会向上旋,于是月牙泉周围山上流下来的沙子又被送回四面的鸣沙山脊的另外一侧,这就是泉水不为黄沙掩盖的道理。两千多年来,正是因为这种独特的地形运动,使沙山和泉水保持著矛盾而又和谐的天然共生共存状态。尽管风沙肆虐,月牙泉依然碧水粼粼。

  月牙泉南岸原有雷音寺,是一组古朴雅肃、错落有致的建筑群,从东向西计有娘娘殿、龙王宫、菩萨殿、药王洞、雷神台等百余间。各主要殿宇有彩塑百尊以上,所绘壁画数百幅。重要殿堂均悬置匾额、碑刻,如“第一泉”、“别有天地”、“半规泉”、“势接昆仑”、“掌握乾坤”等,书法雅俊,堪称上品。当时这里亭台楼阁,庙貌辉煌,宫厅柱廊,临水而设。林木蓊郁,泉光与山色相映,古刹神庙,绕以常年香火。历代骚客游玩,吟诗咏赋,挥毫者不乏其人。

  悲天悯人的菩萨孤独地坐在院子里,无言地看着人们出出进进,喧嚷闹腾。

  天上还有滑翔机飞来飞去。

  时不时传来机声的轰鸣。

  游完月牙泉,就要离开了,再回头看看。

月牙泉,梦一般的谜,千百年来不为流沙而淹没,不因干旱而枯竭。在茫茫大漠中有此一泉,在黑风黄沙中有此一水,在满目荒凉中有此一景,深得天地之韵律,造化之神奇,令人神醉情驰。


一池清水映碧空,四围沙山环抱中。形分月牙钟秀色,声领鸣沙如雷奔。千载蒙尘终不掩,万里扬名走西东。今看汉唐形胜地,非关人力赖天工。


“月牙晓澈”为敦煌八景之一。月牙泉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被称为天下沙漠第一泉。

记得1983年第一次来敦煌游月牙泉的时候,湖面要比今天大上几倍,而且水深一直要到今日新修雷音寺的台畔。1987年再来的时候,湖水水位已经低下去,而且去月牙泉的路上有了种麦子的田。这些根本不是七十年代发生的事情,而是步子更大一点的后果。

如今,月牙泉已经就剩这么大点了,而来的人越来越多,践踏沙山也只会越来越严重。据有心人说,鸣沙山已听不到沙的鸣响,沙子的足迹离月牙泉也越来越近。如何解决好保护和开发的问题,这是需要人们重视的。

希望鸣沙山和月牙泉,当然还有敦煌自己,不要重蹈很多地方开发就是破坏的覆辙,让这可爱的奇观、奇景永远保存下去,让我们的后代还能见到。

  这应该不是我这忧天杞人一个人的愿望吧!

诗曰:万里游途来何急,欲待归去意迟迟。奇山奇水奇景地,不知再见是几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