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村落游之四:李家山(1)

 江山携手 2018-02-23

碛口当年的繁荣辐射到周边广大地区,带动了周围一大批村落的崛起。这些村落的商人依托碛口发家,致富后他们不遗余力地建设着自己的家园,为后人留下了西湾村、李家山、垣上以及碛口等一共七处保存相对完好的明清民居建筑群,而碛口的历史价值,也只有与这几个村落形成系统时,才能充分体现出来。每个村子都有自己独有的特点,李家山村在过去便是以文艺见长的文艺村。

来碛口前,李家山就深深地印在我们脑海中,所以,我们在碛口匆匆吃过迟到的午餐,没有游览碛口,而是徒步前往六里外的李家山。从碛口过湫水河,爬上山峁,翻过几个山头才能到李家山。李家山距碛口6里左右。到李家山的路上,河南网友很兴奋,一路走着说着唱着,一位网友心急如焚,不顾当地村民的指引,从一条羊肠小道走捷径,差点走进山中死胡同。我们走的虽然叫大路,但在我们看来,也只是一条小路而已,路宽尽一两米,有的地方只能走过一辆小平车,路上黄土有半尺厚,一踩一个深坑,路面坑坑洼洼,留下两条深深的车轮印,象两条历史的痕迹。

古村落游之四:李家山(1)

 

古村落游之四:李家山(1)

 

古村落游之四:李家山(1)

 

我们走了半个小时,走到山顶上,望着远处的李家山,看着周围的黄土坡,无不感叹一番。李家山的自然条件是恶劣的,从地形地貌来看与陕北典型的黄土高原风貌极其相似,贫瘠、干旱、沟壑纵横、支离破碎。李家山四周的山坡都很陡,笔直如削,山间的小路有如蛇行,曲折盘旋于黄土坡上。

李家山的山上有许多红枣树,正是干枝时节,秋后一定红枣挂满树。网友高兴地说,秋后还来,来这里欣赏枣林,品尝枣味。

李家山村面南座北,其地形概括地说就是“两沟四面坡”,两条小沟壑向南延伸,与垂直于它们的一条山涧会合后向西注入黄河。据说,过去的风水先生称李家山是一只凤凰,夹在两沟之间的山峁为凤凰头,两沟外侧则为凤翼。

李家山村大大小小有百十来个院落,400多间住舍,居住着220多户人家,760多口人。李家山的民居,主要集中在左翼、右翼、左胁、右胁四个立面和凤头、凤背两个平面上。

凤凰左翼被称为旧村或小村,居住着陈、崔两姓人家,而在李氏家族迁来之前,这儿被称为陈家湾。与其它三面坡上坚固美观的石窑不同,散布于左翼上的是极为原始的单眼土窑洞。

古村落游之四:李家山(1)

 

古村落游之四:李家山(1)

 

古村落游之四:李家山(1)

 

从小村转个弯向下望去,倚着坡上的那一片就是大村。小村和大村相比,建筑风格完全是两个天地。小村至今还有人住着“一柱香”独门独窗土窑洞,有人说他们还是过着原始穴居的生活。

李家山村民居的形态在8种以上,这些无论豪华的清代建筑群,还是穴居生活的土窑洞,都在这里将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融合,蕴藏着丰厚的民情风俗和黄河文化。

李家山民居沿坡壁呈阶梯状分布,下一层的窑洞就是上一层窑洞的前庭,有的窑洞甚至就直接建在下层窑洞的窑顶。一层层的窑洞就这样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的层叠而上,直至坡顶,画面极为丰富。这多达七、八层的窑洞看似随意的布局,完美的结合了山势的坡度与走向,凝固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李家山的中心区域,村路均由青石板铺就,石板按照“两平一竖”的顺序整齐排列,竖者为棱,平者做面,串连起一户户庭院。在凤凰右翼,修建于坡壁的小路两次十字交叉,与砖石砌成的平整护坡构成了优美的菱形。右翼对面的山坡上,砖石护坡修建得更为齐整,沿着护坡曲折向上的小路从沟底一直攀升到凤头上。

古村落游之四:李家山(1)

 

古村落游之四:李家山(1)

 

古村落游之四:李家山(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