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正的大学

 文明世界拼图 2018-02-23
杨绛先生有句话写给当时正在读高中的费孝通:你的问题主要是读书太少而想法太多。这是我在大学整整五年时的状态。
医学不适合我,我早就应该意识到。但,总是在给自己一些借口来逃避这些事情。大一的时候,听学长说“平时不用学,考试突击准过”,于是,信以为真,或者说,我真的就非尝愿意去相信,玩儿三年,专业能力基本算是医盲。大三,本准备考研,有听说“半年时间准备考研,一点问题没有”,于是又信了,然后开始在别人读晚自习的时候打球、喝酒。时间真不等人,转眼,离考研还剩半年,然后开始自己感动自己的从头复习,像别人一样用功,但别人用四年打下的基本功,我却用半年时间来补。所以,医学综合每次测试,几乎都不及格,然后拼命对着答案背习题。苍天不负有心人,有付出必有回报,所以,我周围的大多数校友都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唯独剩下寥寥,但包含了我!无奈之下,只得再来一年,不过,这次可真有底气,觉得自己是复习生,对学弟学妹则该指导指导,该说教说教,完全一副学长是过来人的样子。每次想偷个懒,就会告诉自己,“你已经够努力了,复习一年肯定没有问题,反正考研来回也就考那么几个点”,于是,再次成为名落孙山的孙子!
大学就这么玩儿完了!
那时我觉得,我的人生也就这么玩儿完了!
事实上,我这回总算蒙对了一回。
于是,漂泊,成了宿命。其主要原因还是希望可以,让自己滚的远远的。自己难受,别人看见你也不舒服。
然后,就开始了为期三年之久的“流亡”生涯。
至于之间的种种,不多讲了,总之,每个人在成为你想成为的人之前,都会有一篇,自己都不忍直视的血泪史。不过,好在我是幸运儿。
后期的后期,我在所谓的“流亡”期间,我最为幸运的事就是,无论生活多么困苦,我始终没有放弃羽毛球和读书。记得每月只有1800元工资的时候,我花费1500元买了一支尤尼克斯的球拍,这是我第一次用高端拍,上一支拍子才300块,但我知道,我必须要这样做。后来工资涨到2000,我就可以再度花费1000元,买了我现在还一直穿着的尤尼克斯Y11球鞋。那时候,坐公车都要看开头是不是K(带K的是2块钱,有时间等一块钱的公车,就坚决不做带K的)的我,确实很奢侈呀。记得那个月,还花费300块买了书来读。鬼知道我那个月是怎么过来的。
当我把自己买过的、借过的书一本本读完,在每晚下了班,泡一壶茶,就开始挑灯夜读的时候,我是幸福的。2015年,我一年时间读过30本书。2016年,现在30本书已经阅毕,但年初给自己定的小目标是一百本,看来还是相差甚远(这就是吹牛皮的代价)。读书的过程是孤独的,但孤独正是这其中的乐趣。因为,它让我明白,什么才是。
俞敏洪先生曾经的传记里写,在大学四年里要读完800本书。也就是平均每1.825天就要读完一本书,当然,这中间还包括了假期。但,他做到了!
我所理解的“”,其实并不是大学本身,而是,你在大学期间需要完成的一些事情,或者说使命!我在这三年里,曾经面试了近50名大学生,我多半都会像汪峰开口时必须要问的一句话“你的梦想是什么”去问“大学给了你什么”。(PS:汪峰的这句话并不造作,而是一种情怀,这是一种长久绝境里不停支撑他坚持下去的力量和信念,或者我们称之为“信仰”)我听了很多回答,比如“学生会让我学会了组织能力”“考试一直在拿奖学金”“打工付学费”“打游戏交了很多朋友”“读了很多课外书”“喜欢出门旅行”“学了架子鼓”等等不一而足。这些应该是他们想,然后达到的。
我也在问自己,我需要什么样的大学?
几年的反复思考后,我给出了尚不成熟,但却为我所思所想的答案:大学,我需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欲望来支撑自己,不要停下“求索”的脚步。
说到欲望,拉康哲学里有这么一句话:“幻想必须超越现实,因为在你到手的那一刹那你没办法也不会再想要它。为了继续存在,欲望的客体必须永远无法达成。你要的不是"它"本身,而是对"它"的幻想。欲望与疯狂幻想相辅相成。”但是,我们在拉康哲学中得到的教训则变得比较明显而深刻:“心想事成的人绝对不会快乐。最符合人性的真谛是,尽力活在你的想法和理想中,不要依据你达成多少欲望来衡量你的生活。而该以获得多少真诚、怜悯、理性,甚至自我牺牲的时刻来衡量。因为到头来衡量我们生平轻重的唯一标准取决你如何看待他人的生命。”这几句话奠定了人群主义者大卫戈尔用尽一生力量将“无死刑论”在美国铺天卷地,形成风潮。
当我意识到自己需要孤独时,我会为自己打造空间,然后把自己放进去,因为有句话说“孤独要趁好时光”,在这个时光里,我可以去为满足欲望做好基本的铺垫。比如,为了工作的需要,我可能要一个人完成关于心理学、哲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厨房综合管理等一系列书本的学习;再或者,为了保证对文学的持续热爱,我不得不在下班时间,减少自己的睡眠,来满足自己心理上对三毛、刘墉、冯唐等大师文学作品的渴望。为了打好羽毛球,我在下了夜班后,会利用早上不上班休息时间,到处背着球拍打交流,当然也交到很多朋友。

其实我们中间很多人,因为离开了大学,参加了工作,拿到比较不错的薪水,结了婚,生了宝宝,升了职,加了薪,就会丢掉自己当年因在大学没有钱只有梦想后的梦想,然后表达出一种无奈,最后一句用一句“我们没有办法改变世界,只能被这世界改变”总结完毕,然后认命。不评价别人的人生,是我给自己预设的基线。但我有理由过好自己的一生。
我不太喜欢空下来时间去浪费,可能是因为我觉得自己浪费的已经足够多。两天前,在《中国三明治》上看到了关于安来宁的专访,题目大概应该是“平衡的世界,有没有尽头?”这个题目是在发问,也是在回答。生命的意义,就是在不断的建立平衡和打破平衡。安来宁在音乐和工作中平衡的特别好,因为他觉得这两者之间并不矛盾,放弃哪一个,都是生活的残缺。我觉得很对,因为他在不断平衡和追求的过程中,生命嫣然已变得富足且有意义,不是么?
如果,你在抱怨工作的疲惫、同事关系的尔虞我诈、名利场的见血封喉,我的想法就变得简洁而温暖。子曰“三十而立”,又曰“三十岁之前爱做,三十岁之后做爱”,这样,或许生活和工作就可以变得有趣的多。
不知不觉,在豆瓣上混迹已经四年了,至少现在还觉得自己像个文艺青年。豆瓣上打出的副标题“我们的精神角落”,是红尘中的一抹阳光,让我屡屡在生活中受挫后,都会回到的角落。安抚魂灵,重新上路,平衡自我,不被改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