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氏盘》张传忠临写与书法解读欣赏

 小若山人nkywmv 2018-02-23

《散氏盘》张传忠临写与书法解读欣赏

《散氏盘》是西周后期的青铜器,上有铭文375字,内容为土地交易移交时的约契,是研究西周土地制度的珍贵史料。

从书法方面来看, <</span>散氏盘铭文作为西周时期粗犷遒劲的金文书法,是学习大篆的极好范本,与<</span>毛公鼎,《大盂鼎》并称为金文瑰宝。

《散氏盘》张传忠临写与书法解读欣赏
散氏盘高圈足,左右两耳,满器施饰,庄重华丽。铭文铸于盘内底上,共三百七十五字。是一件风格非常突出的作品。其书法浑朴雄伟,字体用笔豪放质朴,敦厚圆润,结字寄奇隽于纯正,壮美多姿。有金文之凝重,也有草书之流畅,开草篆之端。

《散氏盘》张传忠临写与书法解读欣赏
                    书法家张传忠临《散氏盘》(放大图)
    《散氏盘铭文》的最大审美特征在于一个“拙”字,拙朴、拙实、拙厚、拙劲,线条的厚实与短锋形态,表现出一种斑驳陆离、浑然天成的美。《散氏盘铭文》的字形构架并非是固定不变、呆板生硬的。它的活气跃然纸上,但却自然浑成。特别是在经过铸冶、捶拓之后,许多长短线条之间,不再呈现对称、均匀、排比的规则,却展现出种种不规则的趣味来。散氏盘书法浑朴雄伟,字体用笔豪放质朴,敦厚圆润,结字寄奇隽于纯正,壮美多姿。铭文结构奇古,线条圆润而凝炼,字迹草率字形扁平,体势欹侧,显得奇古生动,有金文之凝重,也有草书之流畅,开“草篆”之端。因取横势而重心偏低,故愈显朴厚。其“浇铸”感很强烈,表现了浓重的“金味”,因此在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现代著名书法家胡小石评说:“篆体至周而大备,其大器若《盂鼎》,《毛公鼎》,……结字并取纵势,其尚横者唯《散氏盘》而已。”先生一个“横”字道出了《散氏盘》的与众不同。《散氏盘》的结字仪态万方,自然生动。因取横势而重心偏低,故愈显朴厚。其“浇铸”感很强烈,表现了浓重的“金石味”。 

《散氏盘》张传忠临写与书法解读欣赏
                                            书法家张传忠临《散氏盘》(放大图)
     《散氏盘》铭文的结字“横”的特点,是相对于其他金文和小篆而言的。它的结字还是以方形和长方形为主,如“强”、“宫”、“君”、“邦”“暮”、“封”等字,也有许多圆形的结字,如“道”、“南”、“周”、“罪”等字,另外,许多字随形就势,一任自然。还有一个重要的结字特点就是相同的字表现出不同的趣味,如全篇18个“封”字,或大或小,或庄重、或严谨、或疏朗,各各不同,千变万化,耐人寻味。如“以”字,全篇共9个,这个字在金文中的笔画比较少,所以,要变化的难度就相当大,但在《散氏盘》铭文中,我们却能看到每个“以”字,个个神采飞扬,变化万端。另外,如“道”、“散”等字,也是处处经营,字字匠心,这种经意的水平确实让人能感受到它的珍贵与高妙。 它是金文尚意书风中的代表之作。
《散氏盘》张传忠临写与书法解读欣赏

   书法家张传忠临《散氏盘》(放大图)

  殷和西周的金文书法,较甲骨文更丰富多彩。在共同时代风格中,又有多样的个性。从风格来看,殷和西周金文,由雄浑壮实,趋向典雅工饬。昭王之前的可算前段,穆王以后算后段。前段点画形态较多样,起笔收笔往往露锋,多有圆点和肥笔,字形长短、宽窄、大小,相当随意,章法上行距不整齐而互相争让者多。也有行距字距相对整齐的,如《大盂鼎》。后段点画较单纯,增强了线条化,起止藏锋已如后世小篆;字形大小多渐趋一律;章法上以行距字距相对整齐为主。有的还有明显的长方形界格。西周的《颂壶》、《墙盘》、《散氏盘》、《毛公鼎》等,都是代表作品。

《散氏盘》张传忠临写与书法解读欣赏

                  书法家张传忠临《散氏盘》(放大图)

金文发展至西周后期变化是比较大的,《散氏盘》铭文则是其中粗放尚意一类的代表。它与厉王时期所作的端庄遒美的铭文形成鲜明的对照。铭文笔画粗细均匀的特征,和武王时的《天王簋》,恭王时的《卫鼎》、《卫盉》等金文的书风一脉相承,唯《散氏盘》之文字更较恣放、宽博。从字形上来看皆作正方形,结体比较疏阔。若与晚于它的《毛公鼎》等比较,尤其是与解放后所出恭王时的《史墙盘》等比较,在书风上虽有拙、秀之分,但其质朴浑厚的气势,以及潇洒的神韵,还是堪为楷模的。

《散氏盘》张传忠临写与书法解读欣赏

               书法家张传忠临《散氏盘》(放大图)

《散氏盘》铭文整体来看,气势宏大,意态飞扬。整个铭文拓片呈方形,铭文的字与字间隐约可见阳文直线界栏,纵横有序,字距行距适度,具有明显的行、列特征。它的字大都是在一定的空间内,左右奔突,大小、攲正变化极具其能。许多印刷品重新排版,这种秩序感不知所踪。《散氏盘》铭文笔画粗细变化多端却又十分统一,无论是通篇读来,还是欣赏单个字,都有一种壮美的意味,醇古朴茂,奇谲雄健,这种信息显然是源自于结字、运笔、章法等诸多因素综合而成的结果。

《散氏盘》张传忠临写与书法解读欣赏

                  书法家张传忠临《散氏盘》(放大图)

临习《散氏盘》铭文,首先要用酣畅淋漓的笔墨表现出它的浑厚苍茫,以及通篇古茂雄秀、大气磅礴的气势。 临习毛笔的选择因人而异,不同性能的毛笔表现出的线条也各有不同。羊毫毫颖柔软,蓄墨足、濡墨快,线条醇厚古朴,富有纫性。狼毫毫颖锐利坚挺、弹力十足,线条苦涩老辣,遒劲爽健。我个人喜欢兼毫,蓄墨适中,刚柔相济。

《散氏盘》张传忠临写与书法解读欣赏

                  书法家张传忠临《散氏盘》(放大图)


从书法的角度看,它既不似甲骨文那样犀利瘦劲,也不像大盂鼎铭文那样端庄凝重,而表现出一种“乱头粗服”的风格。明显展现出西周金文后期的特征——自由奔放、随意率性、朴素自然。透过浇铸翻模的痕迹,我们依稀可以感受到书写人不斤斤于书法技巧的豪放情怀,一种任凭感受的自由驰骋代替了理性的严谨法度。一些本应写得平直对称的笔画,在感性的驱使下写得方向多变且富于内在的张力。这些看似不经意的处理,正是书写人突破笔画限制、追求艺术化效果的表现。与这种自由的笔法相适应,散氏盘书法在结构上呈现出倾斜之势,改变了之前方正安稳的特点,使每个字都产生一种向左上方飞升的动感。就像吴法乾先生所说:“扁圆的字形,无一字不款侧,而字间呼应,随势生发,又无一字不稳妥。造型奇姿百出,妙趣横生,令人目不暇接。如一群活泼可爱的顽童,欢腾雀跃,呼之欲出。”其章法因线条的豪放粗犷与凝重含蓄、结字的飘逸潇洒与稚朴可掬,显得朴茂而空灵。散氏盘铭文将稚朴与老辣、恣肆与稳健、粗放与含蓄十分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既有金文的凝重遒劲,又兼草书的流畅飞扬。难怪有人称之为“金文中的草书”了。


《散氏盘》张传忠临写与书法解读欣赏
                     书法家张传忠临《散氏盘》(放大图)
  结字的变化多端是《散氏盘》铭文的一个重要的特色,自然也是学习的重点。字体呈扁形,取横势,重心偏下,结构一般左高右低。实临在结构与笔法上尽可能准确,追求《散氏盘》铭文的质朴天趣的风韵和漫漶残泐的金石气息。意临则是由临摹走向创作的关键步骤。临摹时可以在用笔上参以行草的笔意加快运笔的节奏,在字形上也可进行适度的夸张变形,在墨色上可加以变化,再现作者的个性与激情。 
《散氏盘》张传忠临写与书法解读欣赏
书法家张传忠临《散氏盘》(放大图)
《散氏盘》张传忠临写与书法解读欣赏
书法家张传忠临《散氏盘》(放大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