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辰时读帖(2)——先秦 金文鉴识 商(王卂)鼎铭等(上)

 闻是文化 2018-06-22

金文

铭文作伪的几种主要手段有:假器假铭、真铭再造、真铭移刻、真铭舔刻等。辨识伪造的金文书法,除掌握有关青铜器铸造、种类、造型、纹饰、铭文等基本知识外,还应当注意几个要点:其一,殷周青铜器铭文绝大部分是范铸的,春秋晚期才出现整篇刻的文字。在陶范上刻的铭文是阳文,浇铸后的铜器铭文则是阴文,铭文笔画呈自然圆浑形态,与刀刻的阴文文字有显著区别。即便铭文原来就是刻出的,但那时没有钢刀,而是用做玉器用的一种小轮子琢磨出来的,字口比较光洁,没有刀痕。其二,若在真器上刻假铭,则会破坏皮色和锈蚀痕,尤其是字口内会出现爆裂,或露出铜底。后来的伪作者为掩饰伪迹,在字口内亦填进假锈色,但很难做到真锈的自然色相及坚实程度。其三,真铭书法虽风格、形态不一,但有一种自然、浑朴的风致,而假铭则或出于摹仿,或出于臆造,大多拘滞、呆板,与真铭书法水平相差悬殊。

辰时读帖(2)——先秦 金文鉴识 商(王卂)鼎铭等(上)

麦方鼎铭 商周时期 13行29字

清光绪年间出土。此器铭文为较少见的横式布局,字形雄健壮硕,但仍有较多商代金文意味。

辰时读帖(2)——先秦 金文鉴识 商(王卂)鼎铭等(上)

大保簋铭 商周时期 4行34字

清道光,咸丰年间出土于山东粱山。铭文记述录国谋反,成王命大保前往平定,大保完成使命,王赐以土地,因之做器。铭文是西周早期与书写状态最为接近酌作品之一,除“王”字以外,其他绝少修饰,所以看上去比较自然生动。其章法布局比较均匀疏朗。

商 (王卂)鼎铭

辰时读帖(2)——先秦 金文鉴识 商(王卂)鼎铭等(上)

司母戊

辰时读帖(2)——先秦 金文鉴识 商(王卂)鼎铭等(上)

辰时读帖(2)——先秦 金文鉴识 商(王卂)鼎铭等(上)

辰时读帖(2)——先秦 金文鉴识 商(王卂)鼎铭等(上)

中国商代晚期的青铜器。1939年于河南安阳殷墟商代晚期墓出土。因腹内壁铸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亦有人释作“后母戊”,后母戊即商王武丁妻子之一的妇妌。该鼎造型庄严雄伟。长方形腹,每面四边及足上部饰兽面纹。双耳,外侧饰双虎噬人首纹。四足中空 。高1.33米 ,口长1.10米,重达875千克 。用陶范铸造 ,鼎体(包括空心鼎足)浑铸 ,其合金成分为 :铜84.77% ,锡11.44% ,铅2.76%,其他0.9% 。司母戊鼎是前已发现的中国古代形体最大和最重的青铜器,在世界上也是仅见的,反映出商代青铜冶铸业具有极高水平。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静簋

辰时读帖(2)——先秦 金文鉴识 商(王卂)鼎铭等(上)

西周 《静簋》 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藏

辰时读帖(2)——先秦 金文鉴识 商(王卂)鼎铭等(上)

西周 《静簋》铭文拓片

铭文:唯六月初吉,王在蒡京。丁卯,王令静司射学宫,小子及服及小臣及夷仆学射。雩八月初 吉庚寅,王以吴来吕刚合豳师邦君射于大池。静学(教)斁。王赐静鞞剢。静敢拜稽首,对扬天子丕显休,用作文母外姞奠簋,子子孙孙其万年用。

静簋为西周中期穆王时代器物。现为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所收藏。簋,是一种盛饭的礼器。此器高4.1、腹深4.1、口径7.3寸,重7.9375斤。侈口束颈,下腹向外倾垂,兽首双耳,下有方垂珥,圈足沿外侈。颈饰垂冠回首夔纹和浮雕牺首,腹饰垂冠回首大鸟纹,均以云雷纹填地。 器内有铭文八行九十字,大篆。唐兰解说铭文,小臣,官名,盖诸小臣之长。静似是以小臣而司射者。小臣应是年轻的高级奴隶,《仪礼·大射》有小臣正、小臣师,可见小臣的数目比较多,而作为官名的小臣,则是管理这些小奴隶的。从文意推断,静似乎以前就是小臣,后来得到王的赏识,让他负责“射学宫”,教其他的人射箭。静教的很好,王感到很高兴,就赏赐给他“鞞 ”。这里的小臣是一类人的称呼,并不是官职的名称。而且静也不一定就是小臣,因为在这里学习射箭的还有“小子”和“夷仆”。很难想象,王会派一个地位低下的“小臣”或者“小臣之长”来教贵族子弟射箭。

此时期金文大篆字体正由西周中期向晚期过渡。《静簋》通篇铭文均称舒适,淳朴典雅,有“笔短趣长”之势。不失为西周中期金文书法艺术的代表作。

禽簋铭

辰时读帖(2)——先秦 金文鉴识 商(王卂)鼎铭等(上)

史墙盘

辰时读帖(2)——先秦 金文鉴识 商(王卂)鼎铭等(上)

全拓大图

史墙盘为西周恭王史官墙所作的礼器 。器形宏大,制造精良。1967年于陕西扶风庄白村出土。现藏于陕西扶风周原文物管理所。盘高16.2厘米 ,口径47.3厘米 。圆形,浅腹,双附耳,圈足。腹饰鸟纹,圈足饰窃曲纹。内底铸有铭文18行284字,文章使用的四言句式,颇似《诗经》,措词工整华美,有较高的文学价值。铭文前半部分颂扬西周文、武、成、康、昭、穆诸王的重要政绩,后半部分记述墙所属的微氏家族的家史,与文献记载可相印证,是研究西周历史的重要史料。铭文字体为当时标准字体,字形整齐划一,均匀疏朗, 笔画横竖转折自如,粗细一致,笔势流畅。有后世小篆笔意。《牆盘》年代久远,其中许多文字已无法辨认,留待研究金文学者探考。

曶鼎

辰时读帖(2)——先秦 金文鉴识 商(王卂)鼎铭等(上)

辰时读帖(2)——先秦 金文鉴识 商(王卂)鼎铭等(上)

吴昌硕题签

辰时读帖(2)——先秦 金文鉴识 商(王卂)鼎铭等(上)

辰时读帖(2)——先秦 金文鉴识 商(王卂)鼎铭等(上)

此鼎为西周恭王时期器物。久已遗失,仅存铭文拓本下缘残泐,大篆。铭文茂密朴实,厚重凝练,有古拙雄伟之气,是西周中叶铜器铭文中最为精美的一章。

矢人盘

辰时读帖(2)——先秦 金文鉴识 商(王卂)鼎铭等(上)

辰时读帖(2)——先秦 金文鉴识 商(王卂)鼎铭等(上)

辰时读帖(2)——先秦 金文鉴识 商(王卂)鼎铭等(上)

散氏盘又名“矢人盘”,是西周历王时期重器。清乾隆初年陕西风翔出土,曾藏于乾隆内府。以其长篇铭文著称于世。

散氏盘铭文铸于盘内底上,共三百七十五字。是一件风格非常突出的作品。其书法浑朴雄伟,字体用笔豪放质朴,敦厚圆润,结字寄奇隽于纯正,壮美多姿。有金文之凝重,也有草书之流畅,开“草篆”之端。

西周 县改簋

辰时读帖(2)——先秦 金文鉴识 商(王卂)鼎铭等(上)

毛公鼎

辰时读帖(2)——先秦 金文鉴识 商(王卂)鼎铭等(上)

辰时读帖(2)——先秦 金文鉴识 商(王卂)鼎铭等(上)

辰时读帖(2)——先秦 金文鉴识 商(王卂)鼎铭等(上)

辰时读帖(2)——先秦 金文鉴识 商(王卂)鼎铭等(上)

毛公鼎为西周晚期的宣王时期器物。清道光末年于陕西岐山出土的重器。铭文长达四百九十七字,为皇皇钜制,被誉为“抵得一篇尚书”。其内容是周王为中兴周室,革除积弊,策命重臣毛公,要他忠心辅佐周王,以免遭丧国之祸,并赐给他大量物品,毛公为感谢周王,特铸鼎记其事。其书法是成熟的西周金文风格,奇逸飞动,气象浑穆笔意圆劲茂隽 ,结体方长,较散氏盘稍端整。李瑞清题跋鼎时说:“毛公鼎为周庙堂文字,其文则尚书也,学书不学毛公鼎,犹儒生不读尚书也。”

虢季子白盘

辰时读帖(2)——先秦 金文鉴识 商(王卂)鼎铭等(上)

辰时读帖(2)——先秦 金文鉴识 商(王卂)鼎铭等(上)

《虢季子白盘》铭文拓片(吴湖帆题拓)

全集》

辰时读帖(2)——先秦 金文鉴识 商(王卂)鼎铭等(上)

辰时读帖(2)——先秦 金文鉴识 商(王卂)鼎铭等(上)

辰时读帖(2)——先秦 金文鉴识 商(王卂)鼎铭等(上)

辰时读帖(2)——先秦 金文鉴识 商(王卂)鼎铭等(上)

虢季子白盘是西周宣王时期青铜礼器。传清道光时期陕西宝鸡 川司出土,为西周著名重器。

虢季子白盘内底部有铭文八行字。长篇铭文不仅有史料价值,也是先秦书法代表作。其书法颇具新意,用笔谨饬,圆转周到,一笔不苟甚有情致。这派圆转书风对后世影响深远。

铭文的临习要点

虢季子白盘铭文书法的艺术性十分突出,是先秦书法代表作。铭文字形较大,结构严谨,笔画圆润遒丽,布局和谐,体势在平正、凝重中流露出优美潇洒的韵致,已开《石鼓文》、《秦公簋》的先路,是西周金文中具有代表性的书法艺术之精品。它的金文排列方式与字形处理方式显然有别于其他西周铭文,却与东周后期战国吴楚文存在着某种相近的格局。比如,它非常注意每一文字的单独性。线条讲究清丽流畅的感觉,而字形却注重疏密避让的追求,有些钱条刻意拉长,造成动荡的空间效果。造型的精练与细密,也使我们惊讶于西周金文中这样清丽秀逸的格调。 为了充分体现《虢季子白盘》的这种艺术格调,创造者们还特意对文字排列进行了“处理”。于是,在整篇珠玑璀璨的大效果中,我们又看到每一文字独立美的凸现:一个字,就是一个世界、一个粲然的宇宙。千变万化的姿态被蕴育在每个字的造型中,使他们如行山阴道中,目不瑕接。

铭文给人的整体感觉应归於清丽一路,韵味风神流荡。但细观文字,其 线条却是极富变化。部分字的字口稍有漫漶渗蚀,使笔画产生了类似刻画的情趣。该盘的结字亦有奇趣,如“庙”等字,或欹侧,或谲诡 ,其中的变化之多令人叹为观止。该铭文的另一主要特点体现在分行布白上,字距、行距空阔,显得特别从容不迫,优悠闲适。其书法用 笔谨飭,圆转周到,一笔不苟,甚有情致。体视在平正、凝重中流露出优美潇洒的韵致,是西周金文中具有代表性的书法艺术精品,同时也 是先秦书法代表作,这派圆转书风对后世影响深远,开秦系文字之先河。

虢季子白盘是西周金文中的绝品,其铭文线条清丽挺劲且流畅,有些线条刻意拉长造成动荡的空间效果。字形结构简炼细密并有疏密避让的感觉。章法疏朗清雅,既有每个字的独立性又有呼应顾盼之势。临习虢季子白盘注意要藏锋落笔自然收笔,中锋涩笔缓行,线条犀利挺劲,结字较长,章法疏朗。

辰时读帖(2)——先秦 金文鉴识 商(王卂)鼎铭等(上)

清代 吴昌硕 节临《虢季子白盘》 121.6×39.2cm 己酉(1909年)作

辰时读帖(2)——先秦 金文鉴识 商(王卂)鼎铭等(上)

清代 吴昌硕 节临《虢季子白盘》 140×34.5cm

栾书缶

辰时读帖(2)——先秦 金文鉴识 商(王卂)鼎铭等(上)

春秋 栾书缶铭文 高48.8厘米 口径16.5厘米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辰时读帖(2)——先秦 金文鉴识 商(王卂)鼎铭等(上)

栾书缶铭文拓片

辰时读帖(2)——先秦 金文鉴识 商(王卂)鼎铭等(上)

栾书缶反相

辰时读帖(2)——先秦 金文鉴识 商(王卂)鼎铭等(上)

栾书缶实物

辰时读帖(2)——先秦 金文鉴识 商(王卂)鼎铭等(上)

释文:正月季春元日乙丑余蓄孙书已择其吉金以作铸缶以祭我皇祖余以祈眉寿栾书之子孙万世是宝。

此缶系春秋晚期晋国器 。是祭祀祖先时盛酒容器,盖有铭文两行八字,是传世最早的错金铭文铜器。

此缶铭文线条柔韧婉转,婀娜多姿,呈风流妩媚之态,颇堪玩味。

《栾书缶》是栾书祭祀祖先时盛酒的用器,高48.8厘米、口径16.5厘米。器身及盖各有四环纽,纽作斜角云纹。自颈、肩及於上腹有错金铭文五行四十字,盖内铸铭两行十字,由左而右,字皆嵌金,为栾书子孙祭祀祖先而作,但多年来习称栾书缶。栾书又称“栾武子”或“栾伯”,是春秋时晋国大夫,执政14年,于鲁成公四年(公元前587年)将中军,卒于公元前573年。

错金相嵌铭文,始於春秋中期。错金铭文多见於兵器,铭文往往数字。象《栾书缶》这样长篇错金铭文,十分罕见。也是传世最早的错金铭文铜器。《栾书缶》铭文十分精美,铭在器物显著的位置上,具有装饰作用,文字异体较多,字呈纵势,线条圆婉转,显得婀娜多姿。此缶无论从器形还是字体看,都属楚国作风,故可能是后来入于楚国的栾书子孙的遗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