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邀请,关于这个问题,不是回答为什么北宋的生产总值比明代高,而是根本不存在这样的“对比”的可能性,特别需要说明一下的是,题目所说的“生产总值”应该是指现代经济概念中最常用的国民生产总值,要知道这个概念以及相应的计算方法都是建立在现代社会经济统计的基础之上的,古代,不论是宋代还是明代,都不具体进行这种“经济统计”的可行性,也没有相关的数据可以进行统计,目前网上流行的宋代GDP和明代GDP的数据都是非专业领域的人的“估计”,基本上是不靠谱的。所以网上关于中国古代任何时期的GDP数据都是乱猜的,根本不具有可比性。 比如网上一度流传着宋代GDP的最高值为2280亿美元的说法,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这个数值比1982年的中国GDP还要高(2050亿)还要高,但这个数据完全是“作者”乱猜出来的(该数据出自《富甲天下的大宋王朝》,载《商业文化》2008年第12期),他的依据是: 北宋王朝税峰值达到1亿6000万贯。1两黄金=10两白银=10贯,所以,1贯=5克。现在1克黄金=19美元,按黄金折价,现在约值152亿美元。当时的税率约为1/15,那么GDP差不多是152×15=2280亿美元。 作者觉得自己的“猜想”是差不多,其实是完全没有根据,国内生产总值,是现代经济核算体系中的核心指标,是对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国民经济活动总成果的计算,反映该区域的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先不说他的用现代金价去比对宋代是不靠谱的,仅仅用税收来“猜”,忽略真正的“生产”和“收入”的产值,也是相当搞笑的,税收的高低,只能代表国家政财汲取能力的强弱,并不能代表国民经济的真实水平。 何况,宋代的统计单位和税率也是非常复杂的,有田赋、商税、各种临时或非临时的加派,以及通过特殊商品的垄断经营(比如盐、茶、酒等专卖)而获得财政收入,其税率之高,完全超出今天人的想像,但组合之复杂,又根本无法计算出一个简单的“税率”来,所以绝不是什么1/15的税率。而“1两黄金=10两白银=10贯”的等式更是“简单粗暴”,事实上宋代的金、银、钱的比例是处于不断变动之中的,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比值,比如仁宗年间,银价达到3000文1两,而金价在真宗年间为5000文1两,到了高宗时,又达到30000文1两。 更重要的是宋代政府的财政统计是没有一个统一的“计量单位”的,这个一亿6000万的数据的真正单位不是“贯”,而是“贯石匹两”,是把钱、粮、縜、布、金银的“数值”加在一起的笼统数,根本不具有“统一计量标准”的统计学意义,这个数值的真正意义打个比方吧(以下数据纯属虚构哈),比如我在学校,2017年总共工资是5万元,学校发过3个保温杯,2床棉被,4张电影票,10斤米,2桶油,那么按 宋代的统计数,我一年总入就是50021。 事实是,宋代史料虽然汗牛充栋,但是在各类史料中却几乎找不到可以比照规范GDP核算的年度数据。要相对准确地统计出宋代某个年份的全国性平均亩产、粮食价格等符合GDP统计要求的数据,同样无法做到。宋代相关资料的缺乏,不但无法进行GDP的统计,甚至进行估算亦无可能。宋代是这样,明代也是一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