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几点认识

 大巧之朴001 2018-02-24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党正带领各族人民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阔步前进。我们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也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之一。然而,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随着大众传媒的迅速发展,社会转型进一步加快,群众对社会公平与正义、民主与进步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同时,随着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冲突和矛盾也日益增多,如:城乡差距悬殊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社会成员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比较突出,部分群众生产生活存在一定困难,在土地征用、城镇拆迁、企业改制等工作中部分群众的利用受到了侵害等等,党群干群关系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更加重视群众工作。
  一要正确把握和充分认识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首先要正确的认识和把握好什么是群众工作,我们认为,当前的群众工作,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群众工作,也不是狭义上所说的信访工作,而是以理清情绪、促进稳定、解决群众最为关心的热点问题为切入点的群众工作,说到底就是要以人为本开展工作。只有正确的把握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新情况、新特点、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真正做到认真听取群众呼声,才能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群众的根本利益。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我们党作为全国人民的领导核心,在长期斗争中屡经艰险磨难而不衰,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使中华民族走上了全面振兴的成功之路。这其中一条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来自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同人民群众保持着密切的血肉联系,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在新形势下,党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更准确、更有效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必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扎实做好群众工作,这对于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和国家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要正确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情况、新特点
  1、群众工作趋向多元化。一是工作对象多元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各类社会阶层不断涌现,下岗职工、农民工、贫困人口等弱势群体的问题不断显现。群众工作的对象、类型呈现了多元化。二是反映问题多元化。当前群众集中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既有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环境保护、企业改制、就业保障等问题,也有干部作风、分配不公、民族宗教、历史遗留等多层面、多领域的问题。各类公共突发事件也成为了诱发群体事件的新热点。这些问题往往是历史问题与现实问题相互交织,处理问题的复杂程度增加,处置难度加大。
  2、矛盾纠纷趋向复杂化。一是直接的利益冲突和间接的利益冲突并存。因经济基础薄弱,目前,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还不平衡。一方面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群众的有些要求无法及时得到满足;另一方面由于沟通、诉求等机制还不健全,民意得不到充分有效的表达和释放,同时也存在着大量无直接利益冲突的潜在的参与者,往往是少数不法分子违法犯罪与少部分群众无目的参与相互交织,一旦产生诱因,往往会出现众多的围观、起哄甚至挑衅,加大了解决问题的难度。二是合理诉求与不合理诉求并存。从实际情况看,群众反映的问题,有的是由于初次信访重视不够,该解决的没有解决,但也有个别人,抱着“不闹不解决、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的心态,对于法律渠道、民间渠道可以正常解决的事情,动不动就越级上访、重上访和集体访。三是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并存。当前许多矛盾基本上都是非对抗性矛盾,但也出现了一些对抗性矛盾的矛头和倾向,一些重大的群体事件往往是事先有策划、组织,有分工,有行动方案和进退措施。同时,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员、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人民内部矛盾,竭力挑拨离间党群关系,危害极大。
  3、矛盾形成原因趋向多样化。一是由于决策失误造成的。有的是在制定政策、执行政策的过程中,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估计不足,措施、办法脱离实际。有的干部工作随意性较大,特别是对涉及群众切生利益的问题缺乏慎重考虑,造成失误。二是由于处置不当带来的。有的干部对群众的生产生活不熟悉、不了解,对群众的联系不紧密,把握不了群众的思想动向,不会和群众对话,工作方式方法简单,处理矛盾纠纷不够及时。有的行政管理和执法部门工作人员在具体执行公务中,考虑社会效果不够,工作不深不细,作风简单粗暴等等,致使一些本来可以妥善解决的矛盾激化,成为影响稳定的隐患。三是由于诉求渠道不畅引起的。当前,群众表达反映自己利益诉求的方式方法和数量都呈现上升趋势,但诉求渠道狭窄乃至缺失的问题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四是心理失衡带来的。一些群众对改革的必要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思想准备不足,不能站在全局、长远的角度理性看待问题,只是片面的考虑自己的利益得失,容易出现心理失衡和认识偏差,产生怨气,引发不满。如贫困差距拉大,一定层度上造成了社会成员间的矛盾,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不满情绪增加等。
  三要注重方式方法,扎实有效地开展好群众工作
  1、深入细致地做好群众思想政治工作。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民意如水,宜疏不宜堵,只有做好疏导化解工作,正确引导群众,才能消除矛盾。在对待苗头性问题,要提前做工作,尽早化解;对长期性问题,要经常做工作,逐步化解;对突发性事件,要集中做工作,及时化解;对周期性矛盾,要不断做工作,反复化解。在做思想政治工作时,要把说服教育、释疑解惑和排忧解难结合起来,一方面要因时因地把握群众情绪,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进行说服教育,另一方还要回答好群众关心的问题,帮助群众消除误解,同时,还要设身处地地为群众着想,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得到群众的理解。
  2、要真正依靠群众,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一是要充分相信群众,把政策交给群众,把事实告诉群众,既不回避问题,也不掩盖矛盾,既不避重就轻,也不敷衍群众,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二是深入了解民意,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在作出决策前,开展工作时,认真进行调查研究、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倾听群众的愿望要求,特别是要听取群众的不同意见,以群众拥不拥护、暂不赞成作为衡量工作和决策的标尺。三是要从群众的实践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要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问技于民,向群众学习,不断总结群众创造的新方法、新经验,以此作为制定工作方案、出台政策的依据,真正把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好,保护好。
  3、努力关心群众,切实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做好群众工作必须要努力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维护好群众的根本利益。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中去,使群众的困难得到解决,生活得到保障,生产得到发展。始终坚持一个原则: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凡是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有明确规定的,应该解决和能够解决的,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予以解决。凡是要求合理,但没有法律和政策没有明确的,应该坚持从实际出发,认真研究解决。凡是一时无法解决的,可先部分解决,确实因客观原因无法彻底解决的,应向群众讲清道理,做好解释;凡是群众要求不合理,不合法的,坚决不开口子,不做不符合规定的许诺,防止产生以闹取胜的不良影响。
  4、密切联系群众,转变工作作风。一是要建立干部经常下访的工作机制。各级干部要以求真务实的作风经常性的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察社情、访民意,及时发现各种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础,把矛盾消化在萌芽状态。二是健全领导定期接访的工作制度。特别是县市领导、部门领导要开展定期的接访工作,并不定期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下访接待群众,倾听群众呼声,体察群众疾苦,亲自化解事关群众利益的矛盾纠纷,督办解决群众的困难等问题。三是不断提高干部做群众工作能力。特别是要重点组织年青干部学习和实践做新时期群众工作的方法,学习好、掌握好党的政策方针、法律法规,市场经济知识、科技知识和必要的专业知识,锻炼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解社区民意的能力,做思想工作能力、动员群众的能力、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通过下派基层任职、参加工作队、蹲点锻炼、到基层单位体验生活等方式,为干部创造了解社情民意、提高动员、组织群众能力的有力条件,在实践中打牢做群众工作的坚实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