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ID:hlmyj001 编辑微信:dongzhu1968 投稿:hlmyj001@163.com 关注 按 作者蔷薇,居于上海,爱红楼,爱中医,爱武侠,著有长篇中医元素武侠小说《此间的帝王》。 作者 梅原 之所以注意到梨香院,是由于想写一篇关于冷香丸的中医方面文章,翻书时见到一条脂批,说宝钗:“吃冷香丸,往梨香院,有趣。”这句话引起了我对梨香院的兴趣,于是便着意去查找梨香院在全书中出现的情景。 若串联起这些情景,竟有缀玉连珠之感。其中或有真意,且待我一一道来。若有牵强附会之处,还请一笑置之。
一 梨香院作为当日荣公暮年养静之所,大约是因为院中的梨树而得名。 梨香院第一次出现是在第四回,薛姨妈和薛蟠陪宝钗进京待选,住进了梨香院,原因却是贾政怕薛蟠在外生事,提议让他们母子三人住进梨香院。 梨香院有着特殊的地理位置,“另有一门通街”任意可以出入,是往来府内府外的一个通道,让薛蟠等居住在贾府的各纨绔子弟于此自由来去,不受监管,“竟可以放意畅怀”。
二
梨香院第二次出现,是第七回,此回中提到埋在梨花树底下的冷香丸,正好“梨”与“香”字均在,冷香丸是宝钗独有的丸药,可治疗热毒,梨香院作为曾经的养静之所,梨花如雪,掩映之下,自带冷香真味。
三
梨香院第三次出现是第八回甲戌本的回目里:“薛宝钗小恙梨香院 贾宝玉大闹绛云轩”。
本回之中,除了宝钗容颜与个性得到第一次描写之外,还有金玉良缘初现端倪,曹公为我们细细描写了通灵玉与金锁的样子,其上镌刻的“莫失莫忘,仙寿恒昌”与“不离不弃,芳龄永继”也是珠联璧合。
本回另有庚辰本回目名“比通灵金莺微露意 探宝钗黛玉半含酸”,从此回开始,宝、黛、钗三人的情感纠葛从梨香院正式展开。
四
第十八回《皇恩重元妃省父母 天伦乐宝玉呈才藻》里,宝钗已搬离梨香院,贾蔷从姑苏采买的十二女伶住进了梨香院,贾府请了教习在此教演女戏。
这一回是彰显梨香院的戏台功能,从此“梨香院”便正式与学戏、演戏,与“梨园”联系在一起,可以观照出一种“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的感觉。
五
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黛玉路过梨香院,听见唱戏的女孩子们在排练牡丹亭,其中有“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等句,令黛玉“感慨缠绵,心动神摇”。 白先勇的评论是:“黛玉听了这一句非常警觉,无论多么美的如花美眷,抵不住似水流年,再好的鲜花也挨不过秋冬。” 前面的第十八回里,还有这么一句话,“又另派家中旧有曾演学过歌唱的众女人们,如今皆已皤然老妪了,着他们带领管理。”此处的脂批是:“又补出当日宁、荣在世之事,所谓此是末世之时也。”
梨园弟子白发新,亦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的写照。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警的是黛玉对命运的感悟。
后文黛玉的诗词中多次出现这种感悟,比如 “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这一回,是用梨香院上演的剧目,来预示黛玉的命运。
说来也巧,第二十二回刚写过“听曲文宝玉悟禅”,宝玉被那段鲁智深的唱词“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初次开悟禅机;紧接着第二十三回黛玉就“牡丹亭艳曲警芳心”,正好是二人命运的伏笔,一个如鲁智深一样出家为僧,一个如杜丽娘一般香消玉殒。
六
梨香院的再一次出现,是在第三十六回,《绣鸳鸯梦兆绛芸轩 识分定情悟梨香院》。
梨香院在本回的出场,和龄官有关。龄官是黛玉的影子,书中说她“眉蹙春山,眼颦秋水,面薄腰纤,袅袅婷婷,大有林黛玉之态”。
宝玉到梨香院,想让龄官给他唱一段牡丹亭,却遭到了拒绝。 之后贾蔷来看龄官,二人如宝黛一般作小儿女情态吵吵闹闹,哭哭笑笑。 宝玉目睹着一切,从而悟出人生情缘,各有分定,只是每每暗伤“不知将来葬我洒泪者为谁?”这与黛玉的“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叹今生谁舍谁收”,亦是一样。
七
第五十八回《杏子阴假凤泣虚凰 茜纱窗真情揆痴理》,发生在清明时节,梨香院诸人被遣散,从此梨香院大门长闭,雨打梨花深闭门。
由于老太妃去世,皇上敕谕天下:“凡有爵之家,一年内不得筵宴音乐”,“又见各官宦家,凡养优伶男女者,一概蠲免遣发,尤氏等便议定,待王夫人回家回明,也欲遣发十二个女孩子”,“ 凡梨香院一应物件,查清注册收明,派人上夜”,“将去者四五人皆令其干娘领回家去,单等他亲父母来领;将不愿去者分散在园中使唤”,“ 更又将梨香院内伏侍的众婆子一概撤回,并散在园内听使,”似乎与贾府大厦将倾时、各路人物飞鸟各投林的抄家情形差相仿佛。
梨香院的遣散,是贾府被抄家的镜像投射。
八
梨香院再次出现的时候,是被用作停灵,关键词是死亡。
第六十九回《弄小巧用借剑杀人 觉大限吞生金自逝》中,尤二姐被凤姐设计迫害,吞金自尽之后,她停灵的地方,竟然是梨香院。 “贾琏便回了王夫人,讨了梨香院停放五日,挪到铁槛寺去,王夫人依允。贾琏忙命人去开了梨香院的门,收拾出正房来停灵。贾琏嫌后门出灵不象,便对着梨香院的正墙上通街现开了一个大门。两边搭棚,安坛场做佛事。”此处梨香院的通道功能再次彰显。
“开了梨香院的门”,说明此时梨香院门户紧闭无人居住已久,五十八回是清明时节,尤二姐去世时,已是腊月天,从春到冬,芳菲早尽。
九
此后,梨香院这个名字就再也没出现过。但如果仔细去看,会发现后文里,梨香院的故人们,还有余音袅袅。
第七十七回《俏丫鬟抱屈夭风流 美优伶斩情归水月》中,芳官跟了水月庵的智通,蕊官藕官二人跟了地藏庵的圆心,各自出家去做了尼姑。 出自梨香院的芳官、藕官、蕊官,这三人,正好是宝玉、黛玉、宝钗的丫鬟。这三人最终的结局都是出家。也许就是在影射宝玉悬崖撒手,出家为僧的结局。
十
梨香院的特殊地理位置和功能属性,注定了它在整本红楼中的特殊地位。
梨香院有通道和戏台两大属性并存,若将梨香院看成一个戏台,那么前面述说的幕幕,都是于此上演的人生之戏。
而梨香院本身又是一个通道,连接着大街与内院,礼法与声色,生与死,阴与阳。这个通道,不仅仅是物理层面上的通道,还有精神层面上的通道,比如黛玉和宝玉在这里对命运和情之为物的断然了悟。
十一 梨香院里的悲欢,上演着红楼梦的真故事。
白先勇先生说过:“《牡丹亭》、《南柯梦》、《邯郸记》三部作品合起来看,可能就是对《红楼梦》的影响。”
细细想来,牡丹亭是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讲的是姻缘与生死;南柯梦和邯郸记,都是主角在梦里经历种种大起大落,最后一梦醒来看破红尘,做了出家人。 ▲青春版《牡丹亭》剧照 红楼里又何尝不然,姻缘是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生死有黛玉的泪尽而逝、尤二姐的自尽,出家是宝玉悬崖撒手出家为僧。
宝钗的露面始于梨香院,金玉良缘与木石前盟的初次交锋是在梨香院,黛玉在梨香院感悟了“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的命运,宝玉在梨香院情悟姻缘,梨香院提前上演了贾府抄家的情景,梨香院还和死亡牵扯,作为了尤二姐的停灵之处,最后的最后,梨香院的故人们走上了出家的道路。
有过鲜花着锦的热闹,有过烈火烹油的爱情,有过豁然开朗的情悟,有过冷气森森的死亡,最后的最后,所有的“瞬息繁华,一时欢乐”都风流云散,同归于寂,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
而梨香院,在目睹与经历了这一切之后,庭院深深锁尽一切,梨花满地不开门,一如你我手捧红楼,阅尽书中悲欢,读到最后,掩卷不语。 苹果用户打赏通道 喜欢本文的读者,可以扫描上方小程序码向作者打赏哦 扫 |
|
来自: 昵称37581541 > 《红学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