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情和心态

 四通书斋19 2018-02-24

心情

是任何想法都能产生的源泉,这就包含了,对和错两个方面想法。

本体会陷入到对自己本体不能理解的状态中,因为心能产生任何想法,不能分出对错,不能分出自己。

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心情

1.换个新发型:研究人员发现,从美发厅出来的妇女,不仅看起来漂亮,而且她们的情绪也明显地变好。另外,通过将电极接到妇女身上的实验观察到,在洗头、梳理并吹干的过程中,精神变得愉快;同时,心律亦变缓,血压呈现下降。心理学家还认为,一个人在情绪变坏时,若能改变一下发型,可以抑制坏情绪的早期发作及干扰引起抑郁症的激素的产生。而且发型的改变可获得心理上的轻松和愉悦,使情绪好转。

2.雨中散步:国外科学家研究发现,在毛毛细雨中轻松悠闲地散步,能充分领略雨中的自然美景,犹如欣赏一首欢快的交响乐,从而陶冶性情,驱烦解忧,有益于心理平衡。初降雨时会产生大量的'空气负离子',这种享有'空气维生素'美誉的物质,可以调节神经功能,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进而起到安神镇静、防病健身的作用。

3.白日做梦:美国心理学家指出,白日梦虽然是虚幻的'遐想',但对人的精神心理有积极作用。对每日从事紧张、刻板、枯燥工作的人们,白日做梦能使你从乏味、烦恼的现实中游离出来,徜徉于白日梦境中,情绪能获得松弛,有助于消除生活和工作中的不悦。

4.聊天:心理学家认为,聊天是获得美好心情的一种有效而愉快的手段。茶余饭后,节假闲暇,亲朋好友一聚,合家老少相围,连珠的妙语,风趣的谈话,一切烦恼琐事都会抛于脑后。聊天之乐,益于身心。

5.欣赏音乐:音乐疗法兼有心理治疗和物理治疗两种作用。节奏感强、音调高昂的乐曲,可增强信心,振奋精神;节奏缓慢、音调和谐的乐曲,可使呼吸平稳,心跳规律,血压下降,有助于调整植物神经功能,起到镇静安神的作用。

6.拥抱大树:当你心情不畅、烦事缠身时,不妨到郊外、公园等环境幽雅静谧的地方,伸开双臂拥抱大树2至3分钟,定会使你产生身心舒畅的效果。医学家认为,拥抱大树可以使机体释放'快乐'激素,而与之作用相反的肾上腺素即'压抑'激素分泌减少。在'快乐'激素的调节下,人的心情格外愉悦舒畅。

7.保持爱心:日本心理学家、畅销书作家日野原重明多年来一直提畅用生活细节赶跑抑郁等'现代病'。其中,保持一颗爱心,对家人时刻关爱、对弱者施以援手,能让人永远充满活力,积极乐观。

8.锻炼注意力:注意力集中的人,看起来会更加朝气蓬勃、精神饱满。因此,做事情时提醒自己,一旦开始就要全身心投入。

9.树立榜样:要学习的事情很多,人们往往觉得无从下手。对此,可以针对最近的目标,树立一个典范,比如跟着某个朋友一起减肥,引导自己往前走。

10.体会他人的心情:喜悦和欢乐经过分享,快乐的程度就会扩大,所以我们要试着去感受和分享他人的心情,这样可以让自己的心更柔软,更敏锐。

11、倾诉 倾诉可取得内心感情与外界刺激的平衡,去灾免病。当遇到不幸、烦恼和不顺心的事之后,切勿忧郁压抑,把心事深埋心底,而应将这些烦恼向你信赖。头脑冷静、善解人意的人倾诉,自言自语也行,对身边的动物讲也行。

12、旅游当一个人心理不平衡、有苦恼时,他应到大自然中去。山愈健康,心理就愈容易平静,开心。当然,还读书,就走出自己的家门也行,有山的话,就太好喽。呵呵

13、读书读感兴趣书,读使人轻松愉快的书,读时漫不经心,随便翻翻。但抓住一本好书,则会爱不释手,那么,尘世间的一切烦恼都会抛到脑后。


心态,即 心理状态。心理过程是不断变化着的、暂时性的,个性心理特征是稳固的,而心理状态则是介于二者之间的,既有暂时性,又有稳固性,是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特征统一的表现。

还有你的心态就是你真正的主人 ,一个健全的心态比一百种智慧更有力量。

根据心理状态与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的关系,心理状态的分类应考虑三方面的因素:

一是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在心理状态上的表现,即心理状态的主要构成成分。以此为标准划分心理状态可以较好地概括各种具体的心理状态, 把心理状态划分为'认知的心理状态、情感的心理状态、意志的心理状态和动机的心理状态!'。

二是人的心理在各种活动中的调节作用。据此可把心理状态和其发生的基础即活动相联系而加以考察, 可分为活动的动机和完成活动的能力两大类心理状态。

三是心理状态在不同的心理活动阶段和活动领域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体现出复杂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用单一的分类标准或只从一个角度去分类研究是很困难的,也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应该根据不同领域、因素,用不同标准对心理状态进行多方位的考察和研究。如以心理状态对活动效果的影响为标准, 可将心理状态划分为最佳心理状态、一般心理状态、不良心理状态; 根据持续时间的长短, 可把心理状态划分为相对稳定的、持续较长时间的状态( 态度、兴趣、心境) , 另一种是情景性的、持续时间较短的心理状态(激情、应激状态); 根据心理状态是否具有显著的周期性, 可将其划分为周期性心理状态和非周期性心理状态; 根据心理状态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心理要素, 可将其划分为情绪的心理状态、意志的心理状态、感知过程居多的状态、注意状态、积极的思维状态等: 按照常态、异常可以把心理状态划分为正常心理状态、异常心理状态; 按照整合过程的不同阶段, 可把心理状态划分为待整合无序状态、整合过渡状态和整合有序状态。显然, 这种多标准的划分方法可以对心理状态进行多角度的研究, 还可以满足各个行业如教育、医学等部门的需要, 所有这种划分更具有实践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