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重庆合川城郊的一片竹林后面,有一家百年历史的老酱园,至今他们还保持着最初传统手工制作酱油的工艺。据在现场干活,已年近70岁的苏师傅讲,他们这家酱园可是有年头了。自清朝光绪年间,老祖宗从一个小作坊开始,历经几代人。制作酱油都是用发酵过的黄豆,麦子麸皮制成,放进缸里发酵经过近200多天的晾晒,才能制作出酱油来。由于都是手工制作,每年的产量只有3万斤左右,酱油酿好以后,半个月就会销售一空。 ![]() 别看他们厂子小,80年代初的时候厂里酿造的酱油还得过奖,名声大起,但是由于制作酱油的周期时间长,产量也有限,所以没有做大做强。现在来买酱油的也大多是以前的老顾客和专门慕名而来的人。他们家最好的酱油一斤卖15元,也只能包住他们4个工人一年的工资。现在市场上售卖的酱油大多是工业制作,时间周期短产量大,但是传统手工艺制作每天的工序太繁琐,年轻人也看不上,所以现在厂里只剩下他们4个老工人还在坚守。 ![]() 除了酱油以外,他们还坚持制作辣椒酱和面酱。等酱做好了,也不用打广告,就被熟人老顾客抢购一空,良心制作才受欢迎。 ![]() 太阳好的时候他们会将缸上面的斗笠掀起,晒缸里的面酱。 ![]() 发酵后准备用来制作豆瓣酱的豆子。 ![]() 慕名而来的顾客直接到厂里,拎着瓶子打酱油。 |
|
来自: growinghome > 《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