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方法学缺陷对于其发展的影响

 老宋329 2018-02-24
田建华

众所周知,中医的概念是与西医,以及以西医技术方法为基础,同时又吸纳了众多其它不同医学方法学的现代医学相对而言的。换言之,它们目前仍然属于不同方法学或各是其不同方法学的代表。即:一旦其相互的方法学发生改变,就会存在命名权的问题,或中医的冠名权由于现代医学阻塞去路而出现了心理的障碍。但由于中医的技术缺陷主要来源于其技术方法或方法学,因此如果其不改变就会无法发展,或只能停留在目前的状态。例如:与现代医学相比较,由于中医过多的采用了抽象与哲学的概念,或由于对于物质的描述是间接方法,从而造成其物质关系的比对无法直接或也只能横向或间接的进行,因此与现代医学的表述及其概念才会不同。即:由于只能采用定性或哲学的描述,而为其表意带来了困难。即:语言的多向性描述特色或较通俗的称为语言的广义与狭义之分。即:由于同一表述所涵盖的内容往往较多,因而表意往往随其不同环境与讨论主题而不断发生变化。例如:作为中医理论核心的阴阳,就既是一对相互对立并有着宽泛外延的哲学或分类概念,但其同时又是一类物质、功能状态、病理特征、主客关系及疾病演变过程中多种因素的不同代表。所以,在讨论事物变化时,阴阳就是矛盾双方的代表;在讨论人体构成、生理及其功能时,阴阳就是不同类别的物质或其外在表达;而在讨论病理及其演变过程时,既是一类特征性的症状、征候群(证)或其功能状态的代表,同时又被用于描述疾病进程、主客关系、变化趋势及正邪双方的状态等。从而不仅使其理论或表述系统晦涩难懂并且易生歧义,并且由于所提供的主要是间接关系,或不能直接对于物质进行测量、直观描述等,而只能停留在目前的阶段。从而不仅为其技术应用造成了困难,同时也是其方法学的缺陷,并且直接限制了其技术的发展。

即:由于目前的中医技术实际上只与其产生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条件相适应,或其方法学的构成中,并没有为其物质的直接描述预留技术介入的空间。因此,尽管已经有了现代医学的参照、比较、实践探索及其相互竞争,其中尤其是与现代医学的能力比较,如:在危重疾病及其状态下的处置方面所具有的致命缺陷。因此,不仅退出了医学的主流,并且其目前的技术能力也在被替代之中。即:由于对于物质阐述既是其技术缺陷形成的原因,也是其基本特征,并且只要改变其物质论述方式,必然面临重新定义概念及其技术系统的问题。因此,也使其陷入了两难或无法发展的境地。例如:除非其物质概念可以继续分解,或能够在其纵向或垂直的不同层级的物质及其表达之间进行比较。如:引入可测量与比较其物质的技术工具等,对于如阴阳、五行、脏腑、气血、津液等中医的物质概念进行重新阐述。否则,仍然将无法比较其内在物质与其外部表达之间所存在的因果关系,进而也仍然无法改进或提高其技术能力。换句话说,就仍然只能停留在其目前的状态,且脱离了其传统理论的指导,便会失去方向,进而无法操作。这既是其必须反复学习、理解与对照其2000多年前的传统理论及其经典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其不能如现代医学那样不断取得较大或实质性进展的方法学瓶颈。

即:由于中医的方法学本身具有局限而面临更新,否则就会被不断发展的现代医学所替代或消灭,并且这样的过程自现代医学兴起,直至目前就没有停止过。然而,由于创新必然超出其传统理论所表述的范围,且不借助现代科技,就需要另外创新工具系统。而物质表达及其描述技术手段的缺乏,恰恰正是其不得不采用物质抽象方法的根本原因。因此,且不说中医能不能依靠一己之力原创出一整套,既区别于几乎倾尽世界不同行业、民族及其资源等类似技术及其成果才发展到目前水平的现代科技。就是其能够实现,也仍然需要与现代医学相比较。因此,虽然理论上中医技术仍然能够发展,但却由于物质概念无法更新,或只要改变其目前的状态,便会与现代医学相接近或已经不是中医。因此只能陷入不发展便会由于无法完善技术、弥补其被现代医学比较出现的致命缺陷而被替代或竞争性消灭,而发展又会由于新的技术必然超出其表述范围立即不战而亡的悖论怪圈。

即:在目前的科技氛围条件下,中医实际上已经失去其仍然独立、不受现代科技影响,或仍然依靠其原创力量进行独立技术更新与孤独发展的机会。这本来是一件好事,或并不影响其已经取得的伟大成就,或就是没有西医或现代医学的比较,理论上这样的问题同样存在。因此,所谓中西医只不过是一种“心理障碍”、割裂思维,或由于现代医学技术方法堵塞去路,继而出现的“身份”问题而已。即:即便中医仍然有其独立发展的机会,也仍然需要包括类似于现代科技的医学方法学。这与直接借助现代科技没有质的区别。即:一种方法包打天下,不仅现代科技做不到,中医的先哲实际上根本就没有这样做。例如:正是其不断借鉴与融合了与其同时代的不同技术,如:引进西洋参等大批非中国原产中药等,中医的发展才能达到目前的规模。与现代医学相比较,差别只是同时代不同,内容各异罢了。

与此同时,毫无疑问,中医之所以与西医或现代医学相对主要是指其发源。但背后的原因却是与其不同的方法学有关,否则早已被归入现代的概念之下。或方法学不同,才是其需要分别阐述的关键。然而,同样由于方法学的原因,其间并不是相互对立的关系。或只不过由于目前大部分医生只具有一种能力,或根本就不知道其相互的异同与结合的切入点,因此混乱了人们的思维罢了。例如:尽管中西医方法不同,但对于物质的认识均是二元论。即:矛盾和阴阳。只是由于中医的物质系无法独立描述的抽象概念,或由于受限于工具或物质描述技术手段的缺乏,而只能借助物质的哲学属性或其自身功能、外在表达等进行了替代,进而不仅导致其不能直接比较因果关系,并且由于研究所见,只能是物质的表象或横向关系,因此只能停留在横向物质分类,而不是现代医学的垂直分级罢了。因此,只要中医仍然是在其目前的概念与表述之下,就只能停留或保持在其目前的状态。否则,就会出现逻辑混乱,方法学变形等而影响其技术能力,或其目前的价值就会消失。而由于现代科技一开始物质与其功能便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所以只要有足够的积累,中医的真相便会大白于天下或根本没有秘密可言。然而,由于已经出现了中西医不同。即:现代医学已经占据或命名了中医发展的去路,因此便也失去了其继续独立、原创或仍然在中医的概念之下发展的机会。否则就会陷入抄袭或“身份”更加混乱。然而,科学本身并不存在这类社会问题,或科学的发展本身就是不同文化或不同技术方法学的结合及其产物。因此,其只是中西医不同人群的心理障碍或被扭曲的认识或割裂思维罢了。

因此,虽然由于中医的积累明显较多,且经过漫长时间及其实践的不断检验,所以现代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倾向于中医的理念,甚至直接是其翻版。但由于其关系的架构及其操作并不能直接利用中医的论述,因此便也不是中医。而这无疑对于中医的自然发展非常不利,或只要其处于对立与竞争的状态,中医必然出现萎缩。这不仅是一种损失,其中尤其是中华民族及其子孙应该深思的问题。与此同时,如果中医的积累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或在不公平的竞争过程中被无谓的消灭。不仅对于医学的发展是一种迟滞,同时对于中华民族及其子孙也是一种耻辱。

因此,尽管有些人看来,中医技术粗糙落后,但现代科技还是不断从中医的积累与资讯中发现了有价值的东西。例如:其近年的新药开发及其不断取得的成果就是实证。这其中,既有现代医学的自然发展及其向中医的自然覆盖,也有中医技术人员自身的研究、资源开发及逆向扩张。路径虽然不同,但最后结果一样。

因此,中医技术发展只能选择与现代医学结合。因为其与中医自己的称谓一样,同样只是一类方法学的代表,或虽然其方法学也与其一定文化及其背景相关,但其发展显然已经融入了全世界各族人民及其不同行业的成果与不同技术。或事实上,医学首先是一个总的概念,然后才是中西医等方法学的不同。与此同时,它们又是一些不同方法学的医学资讯,或人人都能习而得之的技术能力。因此,中医也根本没有必要自建“围城”、“门墙”或“一厢情愿”的为了保持其所谓的“血统”而自绝于现代科技。否则,不仅只有灭亡一途,并且会连带“葬送”祖先为我们创造的为世界医学做出贡献的机会。而那样的结果不仅非常“愚蠢”,并且人家西医还是对你“嗤之以鼻”。因为其不仅违背科学发展的一般规律,并且割裂其相互发展的历史及其自然历程。

     然而,只要中西医技术的能力还有区别,中医理论便不会,也不能被淘汰,或仍然是其资源获取最佳技术能力的指导与方法学,或其仍然具有价值、需求及其市场。或祖先为我们留下的“饭碗”就不会“破”。但前提是首先必须能够“登上”已经被现代医学所“占据”优势的医学发展平台,或如果没有了这样的平台,中医技术就是“纯金”,也必然“黯然失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