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扬州个园01 从官盐和私盐、盐运和盐商说起

 江山携手 2018-02-24

(网络图片:程咬金的画像,貌似右边的是宋代临摹,但左边的粗犷汉子更贴近其在书中的形象)

少儿时期的口罩颇喜欢的书籍中有《隋唐演义》,到如今还能把隋唐好汉们的名字、绰号和排名如数家珍;口罩印象最深的却是无论怎样排名都没进入“十八好汉”之列的混世魔王程咬金,此人造反之前的职业是“贩私盐”的,十来岁的口罩问了好几个大人也没弄清什么是“私盐”。

 

扬州个园01 <wbr>从官盐和私盐、盐运和盐商说起 

(网络图片:盐场)

食用盐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历朝历代都有严格法规来管理盐的生产、运输、销售等环节,目的是掌控盐业所带来的巨额税收。盐历来是零售价格低廉的商品,而且相比粮食、食用油等,需求量也相当小。然而,正是这种看上去不起眼的东西,因为生产成本极低,特别是制盐工艺在清初从煎制改进到晒盐之后,盐价从产地到零售市场的价格差有数十倍,却仍是百姓们所必须、也买得起的东西,巨大的利润空间是政府进行专管的原因进而达到控制税收的目的,也是各种形式的私盐屡禁不止的动力。有资料表明,清代中后期的私盐至少与官盐平分天下,甚至要大于官盐。

 

扬州个园01 <wbr>从官盐和私盐、盐运和盐商说起 

(网络图片:《大清盐商》海报)

清朝盐业基本承袭明制,除少数地区外,政府都严格确立了引额分配及产区与销区的配套。食盐行销之前,首先必须“请引”,并立即进行课税,然后盐商才有资格去规定盐场收盐、按规定线路运输、在规定区域销售。以传统产盐的两淮地区为例,清代淮南有二十个盐场、加上淮北的三个,共有廿三个盐场登记在册;两淮盐商的行销区为江苏、安徽、河南、江西、湖北和湖南六省范围。造册外的盐场之产品、超过盐引的数额、销往规定区域之外的行为,都算是“私盐”。因为制造成本低廉而且利润丰厚,“私盐”历来都在最终的零售量占有相当高的比例,政府损失相当数额的盐税且不说,同时也聚集了相当客观的民间财富,而处于风头浪尖上的就是“盐商”。

 

扬州个园01 <wbr>从官盐和私盐、盐运和盐商说起
(网络图片:关于乾隆下江南的影视剧,这三人搭档的和珅、乾隆、纪晓岚似乎更广为人知)

在官督商销体制下,盐商有总商和散商之别,盐引一般由总商一次领出,然后散商分认额引。总商往往由德高望重的大盐商担纲,游走于盐务衙门和散商之间,实为盐业中真正的“大鳄”。康雍乾时期,国家统一、经济发展,激增的人口导致了食盐需求量的暴增,政府不得不采用允许预提、甚至增拨配额的方式来缓解这一矛盾,盐税的总收入当然增加,同时产盐重地的盐商们获利丰厚,政府与盐商的关系迅速步入“蜜月期”。每当政府有“需求”时,盐商们踊跃捐款,称之为“报效”。以乾隆朝为例,两淮盐商共计军需报效1480万两、助赈报效210万余两、助工报效231万余两、备公报效927万两,以上共计2849万余两;既然得到了大量报效,朝廷也采取各种措施以保障盐商得到更多实惠,如加斤、加价、豁免、缓征等,还多次发放库存帑银,借给盐商领运,俾资周转。乾隆和嘉庆两朝,两淮盐商积累了大量财富,其总商更是如日中天的角色。

 

扬州个园01 <wbr>从官盐和私盐、盐运和盐商说起  

说到两淮盐商的总商,黄至筠是非常重要的一位。此人原籍浙江,其父曾在赵州做官,黄至筠本人于乾隆卅五年(1770)生在赵州。十几岁时,黄至筠父亲去世,家产亦为人掠去。数年后,他骑着一头毛驴独自进京,凭借父亲的朋友给他的一封信,见到了在京的两淮盐政。不知是被黄至筠的谈吐和才气所折服、还是二人达成了什么私下交易,或者本就是黄本人可以杜撰,这位管辖两淮盐政的最高长官,居然把这个骑驴而来的年轻人送上了两淮总商的位置。前文说了,总商一般为德高望重的大盐商担任,黄至筠既没有盐商的身份、也没有可以服众的年龄和身世,能够坐上总商的位置是相当不可思议的事情。

 

扬州个园01 <wbr>从官盐和私盐、盐运和盐商说起 

目前能找到相关黄至筠的记录并不太多,他初做总商的嘉庆初期,正是两淮盐商如日中天的时候,但到了道光年间,盐政改制,他仍然尽心尽力地让两淮盐界的局面多维持了一段时间,之后两淮盐业就走了下坡路。黄至筠到如今还有名气,是因为他在扬州留下一座私家园林,号称与颐和园、避暑山庄、拙政园并称“中国四大明园”。

扬州个园01 <wbr>从官盐和私盐、盐运和盐商说起 

相当富有的两淮盐商们在两淮官盐集散地扬州建了不少私家园林,往往以自家姓氏冠名为张园或李园等,颇有攀比和斗富的意思,现存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的就是黄至筠的“个园”。黄至筠累计二十年、耗银六百万两(相当于江苏的全年税赋),建造了这座私家园林。之所以没有叫做“黄园”,盖因黄至筠生性爱竹,竹叶三片形似“个”字,即为“竹”字的一半,于是种植了诸多竹子的黄氏园林被取名为“个园”。有钱,才能有个性;有钱,就这么任性!

 

扬州个园01 <wbr>从官盐和私盐、盐运和盐商说起  扬州个园01 <wbr>从官盐和私盐、盐运和盐商说起 

口罩的参观是从侧门进入的,那里恰好是个园内的“万竹园”,现有六十余种竹子近两万竿,其中不乏稀有品种。给口罩留下不错印象的是三种:一种是竹节颇似乌龟甲壳的竹子,称为“龟甲竹”、另一种叫“黄金间碧玉”,此竹竹秆金黄色,貌似枯萎其实是优良的观赏竹,还有一种是孝顺竹,也叫慈孝竹,丛生竹种,笋期在夏季,新笋围着老竹生长,像是遵从古训“父母在,不远游”。

 

扬州个园01 <wbr>从官盐和私盐、盐运和盐商说起 

沿着悠长纤瘦的竹林小径,转个弯就是一道白色的山墙,门上的匾额是“竹西佳处”四字,“竹西”取自晚唐诗人杜牧吟咏扬州的诗句“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后来到宋代词人姜夔又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后来人们就以竹西佳处来指称扬州了。此门进入是桂树掩映的小径,而且种的是银桂,“银桂”谐音“迎贵”,是迎接贵宾之意,因此又称“迎宾道”。

 

扬州个园01 <wbr>从官盐和私盐、盐运和盐商说起  扬州个园01 <wbr>从官盐和私盐、盐运和盐商说起 

小径的尽头是座上下两层的小楼,叫“丛书楼”,上面是给园主人儿子读书、藏书的地方。丛书楼匾额原本属于清代乾隆年间扬州大盐商马氏兄弟,就在个园对面的街南书屋,马氏败落后,黄至筠购得马宅,将街南书屋中一些厅堂匾额、楹联移入个园之中。马氏兄弟虽为盐商,但勤敏好学、广交朋友,是典型的儒商。“二马”时期的丛书楼曾以藏书十余万卷名噪一时,乾隆年间朝廷编纂《四库全书》时,马家进献书籍七百七十六种,为全国各地私人进献之最。

 

扬州个园01 <wbr>从官盐和私盐、盐运和盐商说起 

丛书楼附近的地面上有两处鹅卵石砖片瓷片铺设的图案,一是铜钱两枚、花瓶一只、戟三支,寓意为“连中双元、平升三级”;另一处是传统的“五福同寿”圆形图案,五只蝙蝠围绕着“寿”字,五福所指是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和善终。无论是“平升三级”还是“五福同寿”,都是中国古人对人生的美好憧憬和祈愿,但摆在“个园”这样的豪华私家园林里还是显得有些俗气了。(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