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扬州个园02 清朝中期盐商骄奢淫逸生活的缩影

 江山携手 2018-02-24

扬州个园02 <wbr>清朝中期盐商骄奢淫逸生活的缩影
(享誉全国的“富春包子”,至今在原址经营的百年老店,名气远超曾火了一阵子的“庆丰包子”)

个园是个坐北朝南、前宅后园的建筑群落,住宅区位于南部,分别以“禄、福、寿”为主题,由东、中、西三条轴线组成,每条轴线分为前、中、后三进,由两条火巷分隔,采用传统的九宫格布局。沿着参观路线进入住宅区域,首先进入的是黄家的厨房,有大小灶各五眼。据说黄至筠的饮食相当讲究,单说鸡蛋就是专门用人参、白术等名贵的中药材喂大的鸡生的,每个蛋的成本价要一两银子,黄至筠每天早晨除了燕窝、人参等,还要吃两枚这样的鸡蛋,仅每天的鸡蛋价值就相当于普通百姓大半年口粮的费用。淮扬菜能把中国普通的菜肴发扬到极致,扬州的众多盐商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扬州个园02 <wbr>清朝中期盐商骄奢淫逸生活的缩影 

厨房不远处就是餐厅,因横梁采用的是金丝楠木,所以又称“楠木厅”。采用粗大的楠木作为大梁,是黄家丰厚家资的真实写照。正前方条案上东边摆放的是只花瓶、西边是座插镜,瓶和镜取谐音为“平静”;中国民间会把这种美好祝愿发挥到极致,清末开始又在中间再摆放一只座钟,加上东瓶西镜,取义为“终生平静”。

 

扬州个园02 <wbr>清朝中期盐商骄奢淫逸生活的缩影 

餐厅中央的圆桌是两个半圆的桌子拼成,若男主人不在家,桌子两边分开靠墙摆放,男主人在家时则拼成圆形,寓意“团团圆圆”。

 

扬州个园02 <wbr>清朝中期盐商骄奢淫逸生活的缩影  扬州个园02 <wbr>清朝中期盐商骄奢淫逸生活的缩影 

接下来进入的是黄家接待一般来客和处理日常事务的地方“清美堂”,“清美”以清为美,是人们追求的一种思想境界,不知富甲一方的盐商们有几个可以做到。抱柱上的楹联为“传家无别法非耕即读,裕后有良图惟勤与俭”,既是传统耕读文化的诠释,也是勤俭持家的训示。堂外的天井设计也遵循传统,四周的屋檐向内披下来,雨水会全部流淌到天井里来,称为四水归堂。水在风水学上是“财”,如此“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设计,就是聚财的意思。

 

扬州个园02 <wbr>清朝中期盐商骄奢淫逸生活的缩影  扬州个园02 <wbr>清朝中期盐商骄奢淫逸生活的缩影 

“汉学堂”是大宅门主厅,为黄家正式的礼仪接待场所。此厅面阔三间,架构和轩梁都采用柏木,是扬州最大的一座柏木厅。整个构架造型简练,全无清代的繁复,应为原宅的明代遗留,其中堂为郑板桥旧联“咬定几句有用书可忘饮食,养成数杆新生竹直似儿孙”。堂名以汉学标榜,高规格的建筑格调和渊雅的文风相映成趣,不以富贵骄人,反觉书香袭人。太师壁两侧所饰扇面拓片,作者均为屋主黄至筠,看来黄至筠并非仅是个暴富的俗人,还是有些品味、也有些才学的。中路中进是黄至筠次子黄奭的居所,此人乃清代的辑佚大家,十余年几乎足不出户,治学态度十分严谨,重实证而轻议论,著有《清颂堂丛书》等共计数百卷,可见黄家主厅汉学堂的儒雅之风并非附会而成。

 

扬州个园02 <wbr>清朝中期盐商骄奢淫逸生活的缩影  扬州个园02 <wbr>清朝中期盐商骄奢淫逸生活的缩影 

西路的前后三进住宅是黄家内眷的生活场所,前进为杉木构架,是园主人举行黄氏宗族聚会、议事、祭祀等盛大活动的场所,也是时而排戏唱“堂会”的地方,黄家上百人的家庭戏班就经常在此演戏。此厅因黄至筠晚年“清誉有佳”而名“清颂堂”,抱柱上的对联为“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中进为主人的起居室,明三暗五格局,即看上去是三间,实为五间横排,楼上下共十间。后进的二层为绣楼,以前大户人家的女儿是十三岁上楼、十四岁盘头,十五、六岁出阁。

 

扬州个园02 <wbr>清朝中期盐商骄奢淫逸生活的缩影 

前文提到个园的住宅群落在东西方向分为三落,其间由两条巷道分隔。巷道的主要功能是防止火灾蔓延,因此被称之为火巷。个园的火巷设计不仅增强了空间透视感,而且是南宽北窄的“船巷”。盐商的生意需要通过水路运输,船形设计有着更深远意义。火巷的南面有一口水井,值得注意的是旁边墙上砌成拱形,运用力的分散原理,防止长期取水导致墙体下沉,而且一旦拱形内的砖块因为水渍变得松动,亦可随时更换,这个设计相当聪明,也相当精细。

扬州个园02 <wbr>清朝中期盐商骄奢淫逸生活的缩影 

个园最负盛名是“四季假山”,是中国园林叠石艺术的巅峰之作。正中的月洞门,门额上刻着黄至筠所书“个园”二字。门外两侧各有一个方形花坛,花坛内修竹劲挺,竹丛中插有青绿班驳的石笋,入园的小径以白色石块拼接,似乎是早春湖面刚破开的碎冰;

 

扬州个园02 <wbr>清朝中期盐商骄奢淫逸生活的缩影  扬州个园02 <wbr>清朝中期盐商骄奢淫逸生活的缩影 

进入园内是一片形态各异的太湖石,酷似各种姿态的动物,构成了“十二生肖闹春图”,是为个园的“春山”。

 

扬州个园02 <wbr>清朝中期盐商骄奢淫逸生活的缩影 

全园的布局中心为“宜雨轩”,门前楹联为“朝宜调琴暮宜鼓瑟,旧雨适至今雨初来”,下联中的“旧雨”指老朋友,“今雨”指新朋友,第二个“雨”字特意多了两点,寓意螚多有新朋友。这里曾是主人接待宾客,与新朋老友欢聚的场所。

 

扬州个园02 <wbr>清朝中期盐商骄奢淫逸生活的缩影 

步入轩内的台阶为不规则的太湖石堆叠而成,模拟空中云朵形状,踏上台阶,有“平步青云”之意。宜雨轩是四面厅,南面设落地长窗,其他三面半窗,四季景物都绕厅而置。人在厅中,透过四边窗户赏四季美景,如同身在画中。

 

扬州个园02 <wbr>清朝中期盐商骄奢淫逸生活的缩影  

“夏山”是数株高大的广玉兰和枫杨掩映着一座苍翠欲滴的太湖石假山,湖石色泽青灰,飘逸俊秀,形姿多变,状若天上带雨的云朵。曲桥侧立的那片修长飘逸的湖石,是个园的镇园之宝,自下而上有三个近圆形的孔洞,像是“月”字,唐代徐凝的《忆扬州》诗曰“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以“月”代表“扬州”颇为妥帖。叠石之上的四角小亭名为“鹤亭”,相传主人在此养鹤,夏山如云,若有鹤舞其间,那可真是神仙福地了。

 

扬州个园02 <wbr>清朝中期盐商骄奢淫逸生活的缩影 

由夏山向东,是个园中最大体量的建筑“抱山楼”,楼前匾额为“壶天自春”。抱山楼楼上楼下各七间,沿其南侧长廊东行,可直达“秋山”。

 

扬州个园02 <wbr>清朝中期盐商骄奢淫逸生活的缩影  扬州个园02 <wbr>清朝中期盐商骄奢淫逸生活的缩影 

秋山以黄石叠成,是四季假山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山,外形峻峭,分西、中、南三峰,其间设计了相当隐蔽的步道。秋山植物也以枫树为多,黄石丹枫,秋色倍增。从秋山上可以直接到达“丛书楼”二层,在这等清幽之处读书,就算是顽皮的男娃也能专心于书本吧。

 

扬州个园02 <wbr>清朝中期盐商骄奢淫逸生活的缩影 

由此南行数步既是“冬山”,是用宣石垒叠而成,为园中占地最小的一组假山,但却是最富创意的。宣石亦称雪石,来自安徽宣城,主要成分是石英;石英在阳光直射下熠熠闪光,但在背光之下却是皑皑露白,仿佛冬日残雪未消的样子,山脚又以白矾石铺成冰裂纹的形状来加深寒冬气象。设计者采用了一块块形似小狮子的宣石,又非常注意因势制宜,使整个冬山高低、疏密、大小相互呼应,好像有无数的小狮子在雪中嬉戏,使寂寥的冬季充满了生机,所以冬山被人称为“群狮戏雪图”。

 

扬州个园02 <wbr>清朝中期盐商骄奢淫逸生活的缩影 

冬山栽植了三株腊梅,其中一株是“冬前素”,花期最早,在冬至前后就开花了;另一株为“扬州黄”,色泽也比一般腊梅更深,花期较冬前素稍晚;还有一株是素心腊梅,立春前后才开花的,所以从冬至到立春,整个冬季都有梅香四溢。冬山上还有一株老榆树,取“年年有余(榆)”之意,可谓是神来之笔。冬山所倚靠的南墙上有廿四个圆形孔洞,代表廿四个节气。每当风从高墙窄巷间穿过,墙上空洞会呼呼作响,仿佛北风呼啸般。这占地最小的冬山,不仅传达了全年节气的变迁,而且在色、形、声三个角度勾画冬天意境,辅以植物烘托冬的气息。

 

扬州个园02 <wbr>清朝中期盐商骄奢淫逸生活的缩影 

透过冬山的西墙上两个圆形的漏窗,可见春山的石笋再度映入眼帘,让人立刻有“大地回春,周而复止”的联想。个园的四季假山以春山为开篇、夏山做铺展、秋山是高潮、冬山来收尾并颇具匠心地回转到春天,如同郑板桥所撰楹联“秋从夏雨声中入、春在寒梅蕊上寻”,巧妙的道出了四季景色的变幻和时光的流转。造园者以他独特的思维方式,赋予了自然山水另一种不同寻常的生命,如同刘凤诰在《个园记》中写到:“不出户而壶天自春,尘马皆息”。

 

扬州个园02 <wbr>清朝中期盐商骄奢淫逸生活的缩影 

清代中期的盐业两淮总商黄至筠,依仗殷实的家资,耗费二十年时间、六百万两纹银,打造出奢华的私家园林和住宅,尤其是有着奇思设计的四季假山,成为一代名园。其铺张与精致、奢华与宁静的结合把造园和建宅艺术推向一个顶峰,也成为清代盐商们骄奢淫逸的生活的缩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