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南应该建跨海大桥吗?

 修悟搏 2018-02-24

感谢邀请!我是土生土长海南人,这几年又在滨海大道居住,对是否修建大桥有点感受,并且也曾经回答过类似问题了。实际上,这个问题是老生常谈了,但近期又成热点,主因是今年从大年初三到现在,海南琼州海峡大量车辆严重滞留而再次引发的。结合今年车辆滞留情况,个人更加坚定地认为:

不应该修建跨海大桥



1、是否建桥并非一个简单的交通问题,而要从海南的发展定位和方向来进行综合考量。实际上,导致今年春节期间车辆滞留的原因,并非琼州海峡运力不足的问题,而是大雾导致轮渡频频停航而造成的。这里面主要是如何及时有效地应对的问题,而非一味要建桥的问题。原因我在第三点会做分析。

是否建跨海大桥,目前虽然官方没有明确公开发布停建跨海大桥的信息,但实际上已经做出了否定的行动。其原因,是综合考虑了保护海南岛独特生态环境、提高入岛客流质量,更多地发展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新兴产业,减少资源消耗型的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好海南的生态优势。

2、建桥看上去似乎更便捷,但由此将可能带来更大的负面效应。大量输入性人口,对整个海南在人口、公共服务、资源消耗等方面,尤其是在海南的生态保护上,将带来更大的压力甚至是灾难性的影响。而现在海南进出岛的方式,航空运输已经更为优质、高效,采取这种方式往来的客流也越多。如果确有自驾需求,海南的自驾企业完全能够满足车辆提供的需要。

3、建桥可能更便捷,但更为考验管理的水平而非简单就可以一劳永逸解决问题。目前,入岛的方式是海、空两个,建桥后,就凑齐“海陆空”了,咱们随便开个拖拉机都可以到海南潇洒走一回了,大量的客运车辆和自驾游车辆激增,带来的管理能力要求绝对只加不减!而大桥自身桥上的通行条件和能力,以及衔接南北桥头区域的通行瓶颈等等,都是我们未建桥的情况同样要必须面对的问题。

3、关键的关键:问题不在于是否建桥而在于提升交通管理、服务和综合保障水平!而如何提升这方面水平,可以有以下几个手段:

一是实行“三港(秀英港、新海港和南港)”车辆通行压力评估。也就是对在满负荷承载的情况下,进出岛车辆的通行承载力进行测试,并据此实行流量管控,运用大数据整合分析三港实时车流情况,从而在源头上把车辆滞留的可能性降低到最小。

二是制定局部区域大交通综合疏导服务方案。对以海口滨海大道为轴,东至万绿园西侧,西至南港,南至海秀路,北至海岸线的区域,作为一个应对应急安置片区进行资源整合,就进出港车辆流向路线的引导管控,避免北上南下车辆对冲;加强应急措施,整合停车场(位)、加油站、餐饮等服务设施,设置包括临时医疗、如厕、志愿服务站点,特别是实时路况和三港通行信息发布等,避免出现过港车辆滞留后带来的种种问题。

三是在琼北地区打造更多优质旅游产品。从入岛游客的旅游目的地看,现在还是主要集中在海南南部以三亚为主的片区,而在海口、定安、文昌、澄迈等琼北片区,有较强吸引力的旅游产品不多,作为旅游通道的格局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这也为何绝大多数自驾游的宁愿在海口码头蜗行十余小时,也不愿在周边花费时间等待的原因之一。也造成了无论如何提示,大量车辆还是执着地赶到三港“围堵”的局面。

就今年车辆严重滞留情况,海口市已经集全市力量进行了全方面的保障。但今年的大雾天气频发,叠加进出岛车流量大幅增加(仅海口旅游人数就增加了11%以上),致使车辆滞留时间持续,这也重燃“修建跨海大桥”的呼声。尽管如此,本人还是坚持,从海南的整体情况综合考虑,不宜修建跨海大桥。

以上为一管之见,说不对的地方,欢迎大家拍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