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雾锁琼州:游客的归途与海南的前路丨凤凰网评论

 圆角望 2018-02-23

政府职能部门和航运企业应放低姿态,主动握手知名互联网企业把琼州海峡“智慧航运”先建立起来。



文丨特约评论员 王云帆


雾锁琼州。大雾起起散散,欲走还留,已连续七天在琼州海峡“搞事情”。气象部门称,春节期间的这场雾,67年未遇。


它偏偏赶上了春运。今年春节黄金周前半段涌入海南的自驾游车辆比往年增加了20%以上。两重因素叠加,从初四开始,造成了每天上万辆车滞留海口。一时间,举世关注。视觉冲击强烈的港区航拍图不但在中国社交媒体上广为传播,还引来了国外媒体争相报道。


连续大雾是60多年未遇,应对春运期间过海车辆滞留海口却有了经验和教训。前次类似事件,就发生在四年前的同一时期。


吃一堑,长一智。从219日起,海口启动港口滞港应急一级预案,设立了一级应急处置指挥中心,交通、气象、公安、环卫、市政、港航、海事、民政、旅游等职能部门纷纷组织人力放弃休假,与港区市民,热心企业、志愿者、新闻媒体等投入到为返程旅客的服务与保障之中。



一座文明城市成功经受了突发事件的文明大考一度发生的滞留车辆集体鸣笛事件,在常态化的志愿服务和全覆盖的过海信息推送下,逐渐消弭。


但再暖心的堵车,仍然是堵车。问题的根本还在如何安全且尽可能快速地消化滞留的车流和人流。


进出海南只有海空两途。对于自驾游客来说,琼州海峡过海通道是他们回家的唯一选择。而对于海事部门来说,遵循大雾停航标准也是确保安全的不二之选。空放嘴炮要求不顾通航条件强行出港,不但无助于消化滞留,反会激化矛盾,路堵之外更添心堵。


提升工作效率,挖掘运送潜力,腾出港区全部停车场地,让过海车辆能尽可能入场,在雾来时有序引导车辆上船,在达到通航标准时及时出港。强化统筹联动,跨省从广东协调支援26艘船舶增加运力。能想到的这些,海口都做了。


还有什么招呢?对外地车上岛说“不”,公共舆论场上也有这样的声音。在一个日益开放、以“全面深化改革”为指向的新时代,重提“封岛”旧话,不过是岛民心态的卷土重来。海南要封岛建自贸区,没有制造业腹地,拿什么贸易?没有足够的人流,跟谁交易?上海有长三角,广东有珠三角,都是全球制造业聚集地和人口最密集聚居区。海南有什么呢?


理想中的海南自贸区,主体消费者仍要指向游客,而且是足够多的游客。老想要高端游客,来到海南就有高消费,就能产生漂亮的旅游收入转化,问题是,亚特兰蒂斯等的确能吸引高端游客,它的伴随物却是“孤岛效应”:一方面,游客无法近距离感知海南的风土人情与民俗文化;另一方面,酒店挣了高端游客的钱,对本地民众增收无法形成直接关联。从近年来春节黄金周的游客组成看,海南要建设国际旅游岛,仍需优先建好夯实“国内旅游岛”。


这两个目标并不冲突,至少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海南作为“中国人民的四季花园”和“国内唯一热带海岛度假胜地”这一旅游定位不会变,国内游客作为海南旅游消费者的主体地位不会变。


正因为如此,破解琼州海峡交通瓶颈对于海南的未来才更显重要。海运易受大雾和台风影响,目前的粤海铁跨海通道注定只是过渡性安排,它无法替代跨海隧道或跨海大桥。当然,总有人担心琼州海峡跨海隧道或跨海大桥一通,海南将变成自驾客的停车场。从问题导向出发,这一担忧无可厚非,却也毋须夸大。自驾车滞留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在春节等海南旅游高峰期对进岛自驾车征收适当的环境资源税或实行严格数额限制,都是可考虑的方案。因噎废食不应是美好新海南的选项。


购票是开放的,先到先得。未来有了跨海隧道或跨海大桥,进岛也一样:旅游高峰期,先到先上岛,后到的请自动改道。在信息公开且确保公平的前提下,无视旅游警示坚持上岛就得承担相应的出行风险。要相信自驾客都是理性人,在透明的信息环境里会有理性的选择。



跨海大桥有待时日,今日之堵还得今日治。解决自驾车滞留,粤海两地协调、多部门联动机制已经有了,来年还得加上大数据思维,用大数据和市场机制来引导自驾车的进岛和出岛。政府职能部门和航运企业应放低姿态,主动握手知名互联网企业把琼州海峡“智慧航运”先建立起来,这是“海南智慧岛”的最基础工程。自驾车实行扫码购票,且进出岛双程一次性购票,每日在已考虑突发因素的前提下根据海峡最大运力实行限行。


旅游等部门联动发布出行信息提示,根据进岛车辆数在广东就实现对自驾车的疏导分流。针对自驾车滞留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且受天气条件影响较大,协调异地航运企业参与临时运营,通过票价浮动等市场机制来实现再分流也应成为应急预案中的常规选项。


路堵心不堵,才是久经春运大考的城市应该交上的答卷。


国务院《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国发〔201550)要求:交通旅游服务大数据。探索开展交通、公安、气象、安监、地震、测绘等跨部门、跨地域数据融合和协同创新。建立综合交通服务大数据平台,共同利用大数据提升协同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积极吸引社会优质资源,利用交通大数据开展出行信息服务、交通诱导等增值服务。


《海南省促进大数据发展实施方案》也提出,推进交通服务大数据挖掘应用,实时提供道路交通信息、换乘信息、气象信息、停车场信息以及其他相关信息,提高交通运输管理与信息服务智能化水平。


如今看来,用大数据这个“药引”,为“拥堵病”配出良方,有关各方还需继续发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