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時時刻刻不染著

 祥瑞祥瑞 2018-02-24


有一次,尊者阿難隨佛陀來到憍薩羅國首都舍衛城遊化,住在南郊的祇樹給孤獨園。 
  

一天夜晚,尊者阿難在講堂集合比丘,為他們講「跋地羅帝」偈頌,並加解說。 
  

佛陀知道了,想瞭解尊者阿難是如何說的,就問尊者阿難說: 
  

「阿難!你如何為比丘們說跋地羅帝偈呢?又如何解誥皋偈頌的含義呢?」 
  

於是,尊者阿難就在佛陀面前,說出跋地羅帝偈的內容: 
  

「慎莫念過去,亦勿願未來;

過去事已滅,未來復未至。 

現在所有法,彼亦當為思:

念無有堅強,慧者覺如是。 


為作聖人行,孰知愁於死!

我要不會彼,大苦災患終。 

如是行精進,晝夜無懈怠。

是故常當說,跋地羅帝偈。」 

 

佛陀接著問: 
「阿難!怎樣是『念過去』呢?」 


「世尊!對記憶或過去經驗中的色、受、想、行、識,起欣喜、歡悅、欲愛、執著、沉迷,就是『念過去』。」 
  


「阿難!怎樣是『不念過去』呢?」 
  

「世尊!對記憶或過去經驗中的色、受、想、行、識,不起欣喜、歡悅、欲愛、執著、沉迷,就是『不念過去』。」 
  


「阿難!怎樣是『願未來』呢?」 
  

「世尊!期盼將來有令自己欣喜、歡悅、愛著、樂住的色、受、想、行、識,就是『願未來』。」 
  


「阿難!怎樣是『不願未來』呢?」 
  

「世尊!不去期盼將來有令我欣喜、歡悅、愛著、樂住的色、受、想、行、識,就是『不願未來』。」 
  


「阿難!怎樣是『染著於現在』呢?」 
  

「世尊!對眼前的色、受、想、行、識,起欣喜、歡悅、欲愛、執著、沉迷,就是『染著於現在』。」 
  


「阿難!怎樣是『不染著於現在』呢?」 
  

「世尊!對眼前的色、受、想、行、識,不起欣喜、歡悅、欲愛、執著、沉迷,就是『不染著於現在』。 
  


世尊!我在講堂就是這樣為比丘們解說的。」 
  

「很好!很好!我有這樣具智慧之眼,能說法利人的弟子:所謂弟子能在老師面前,充分地解說法義。剛才阿難所說的,大家應該好好的記住,好好的實踐,為什麼呢?因為跋地羅帝偈,就應當作這樣的觀察思惟。」 


按語: 

一、本則故事取材自《中阿含第一六七阿難說經》、《中部第一三二阿難一夜賢者經》。 

二、就像尊者舍利弗所聽到尊者馬勝說的「緣起偈」一樣,推斷「跋地羅帝偈」也是佛陀時代,在佛弟子間輾轉傳誦的偈頌。這類偈頌,應該能算是佛教最早「經典」集出的一類了。 

三、「跋地羅帝」,《佛說尊上經》作「賢善」(大正大藏經第一冊第八八六頁中),《中部第一三二阿難一夜賢者經》作「一夜賢者」,英譯本作「A single Excellent Night」(一個傑出之夜),佛光本註解譯為「賢善一夜」,演義為「夜夜(日日)全然如是賢善生活之人」(第一四八三頁註解四)。依偈頌中的「晝夜無懈怠」,以及經中含意的說明,應當不止限於一夜之賢善的不染著,所以,將「一夜」演繹為「日日夜夜」,亦即「時時刻刻」應十分恰當。 

四、嘗試以白話表達跋地羅帝偈的內容:不要回味過去,不要欣樂未來,因為過去的已經過去,未來的還沒來。對現在的一切,也要這樣思惟:這一切都是無常不牢靠的啊,有智慧的人應當這樣覺悟。只要依著像這樣賢聖的修行,有誰還會憂愁死亡的來臨呢!但如果不這樣修,苦難與災禍終究要臨頭。像這樣努力精進,日夜都不懈怠,這就是大家應當常說的跋地羅帝偈。 

五、跋地羅帝偈的主要內容,簡單說,就是:「不回味過去,不欣樂未來,不染著現在」。初看似乎教人要忘掉過去,也不要去想未來還沒發生的,只要好好地活在當下就成,其實不然。反過來說,檢討過去,策劃未來,應該都不是問題,活在當下,卻不離執著,也沒什麼好讚揚的。所以,其重點應該是「不執著」,不論在過去、現在,亦或未來。不染著的內容,除了本則故事所說的五蘊外,《中阿含第一六五溫泉林天經》(《中部第一三三大迦旃延一夜賢者經》)則以六根認識六境來說明。 

六、曾經聽人說:「青壯年時要多做點事,以便為年老時留些美好的回憶。」跋地羅帝偈的教說,與這樣的觀點是何等的不同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