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动物预防“水土不服”的妙招

 大科技杂志社 2019-11-09

我们中国人过去有个习俗,当一个人远行时,往往要随身携带一包家乡的土,倘若到了异乡水土不服,就用它来泡水喝。

看来在距今5亿年前,一些早期从海洋来到陆地生活的动物已经懂得这一点。它们从海上上来的时候,也不忘随身携带一“瓢”海水。

    长久以来,美国古生物学家詹姆斯·哈伽东一直在研究威斯康星州中部,留在当地砂岩上的动物痕迹化石。这些痕迹可以追溯到距今4.9~5.1亿年前。那个时候,这一带分布着广阔的半干旱半潮湿的滩涂,对于过惯海洋生活的动物来说,这里完全是一个迥异于海洋的陌生环境。

哈伽东从中辨认出,一些痕迹是一种拥有很多对足、后面拖着一条尾巴的节肢动物留下的。一些痕迹还显示,这种动物好像有条弯曲的尾巴。

这种奇怪的印痕非常像拖着一个螺壳的寄居蟹留下来的那种。于是哈伽东猜测,这种节肢动物的部分尾巴很可能就藏在类似的壳里,当它们在滩涂上移动的时候,壳也跟着走。

拖着这么一个笨重的壳会给它们带来很多好处。首先,能使它们保持身体湿润,免于因脱水而死;其次,壳还能帮助它们抵挡强烈的紫外线,以及免受外界剧烈变化的气温影响。

这种节肢动物很可能像海蝎子,它有6~13对足。它的壳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像寄居蟹一样,从别的死了的软体动物那里“借”来的。壳里装着海水,一旦感觉“不舒服”,它们就可以缩回到壳里去。这对于早期大陆的“拓荒者”而言,不失为一个自我保存的好主意。

本文源自大科技〈科学之谜〉 杂志文章 欢迎您关注大科技公众号:hdkj1997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