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天读点中国古代经典寓言(004)

 陋室书屋2 2018-02-25

 

寓言最初產生於民間,流行於民間,後來一些文人學者一方面引用人們已經創作出來的寓言,另一方面又不斷創作新的寓言,作為論證或辯論的手段,這樣,大量的寓言便在歷代文人的著作中保存下來,成為我國文學遺產的寶貴財富。

 

上行下效

 

  晏子辭世已經17年了。

  有一天,齊景公宴請各位大臣。酒席上,君臣舉杯助興,高談闊論,直到下午才散。酒後,君臣餘興未盡,大家提出一起射箭比武。輪到齊景公,他舉起弓箭,可是一支箭也沒射中靶子,然而大臣們卻在那裡大聲喝彩道:「好箭!好箭!」

  景公聽了,很不高興,他沉下臉來,把手中的弓箭重重摔在地上,深深地歎了一口氣。

  正巧,弦章從外面回來,見此情景,連忙走到景公身旁。景公傷感地對弦章說:「弦章啊,我真是想念晏子啊。晏子死了已經17年了,從那以後,就再也沒有人願意當面指出我的過失。剛才我射箭,明明沒有射中,可他們卻異口同聲一個勁地喝彩,真讓我難過呀!」

  弦章聽了,深有感觸。他回答景公說:「這就是大臣們的不賢啊。論智慧,他們不能發現您的過失;談勇氣,他們不敢向您提意見,唯恐冒犯了您。不過呢,話又說回來了,我聽說過這麼一句話,就是『上行下效』。不是嗎?國君喜歡穿什麼衣服,臣子就學著穿什麼衣服;國君喜歡吃什麼東西,臣子也學著吃什麼東西。有一種叫尺蠖(huo)的小蟲子,吃了黃色的東西,牠的身體就變成黃色;吃了藍色的東西,牠的身體就又變成藍色。剛才您說,17年來沒有人再指出過您的過失,這是否是因為晏子去世後,您就不再喜歡聽人家批評您,而只喜歡聽奉承話所造成的呢?」

  一席話說得齊景公心裡亮堂了,他不好意思地點點頭說:「太好了,今天這一番話,教我豁然開朗。這是你做了先生,我做了學生了。」

  看來,只有真心願意接受批評,才會經常聽到別人對你的批評、建議;如果總是聽到別人恭維自己,那恐怕原因就在自己身上。弦章的話是有道理的。

  

亡羊補牢

  

  從前有一個牧民,養了幾十隻羊,白天放牧,晚上趕進一個用柴草和木樁等物圍起來的羊圈內。

  一天早晨,這個牧民去放羊,發現羊少了一隻。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間有狼從窟窿裡鑽了進來,把一隻羊叼走了。

  鄰居勸告他說:「趕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個窟窿吧。」

  他說:「羊已經丟了,還去修羊圈幹什麼呢?」沒有接受鄰居的好心勸告。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發現又少了一隻羊。原來狼又從窟窿裡鑽進羊圈,又叼走了一隻羊。

  這位牧民很後悔沒有認直接受鄰居的勸告,去及時採取補救措施。於是,他趕緊堵上那個窟窿,又從整體進行加固,把羊圈修得牢牢實實的。

  從此,這個牧民的羊就再也沒有被野狼叼走過了。

  牧民的故事告訴我們:犯了錯誤,遭到挫折,這是常見的現象。只要能認真吸取教訓,及時採取補救措施,就可以避免繼續犯錯誤,遭受更大的損失。

  

  

亡國怨祝

 

  晉國的中行寅面臨大敵,家族就要被人滅亡了。他急忙找來給自己負責祭祀的太祝,準備問罪處罰他。

  他怒氣沖沖地詢問太祝:「你為我祭祀,肯定祭品不肥厚,齋戒時也不誠心。結果現在觸怒了天上的神靈,導致我亡國,你為什麼要這樣呢?」太祝簡回答道:「原來的君主行密子,只有十乘車。可他並不覺得太少,只是擔心自己的德行不夠,生怕有一點兒過錯。現在您已經有了戰車百乘,您卻不僅不擔心自己的沒有道義德行,只是嫌戰車太少。您就知道多造戰車戰船,這樣勢必增加了對百姓的賦稅。賦稅勞役一多,百姓自然不滿意,對您詛咒責罵。而您以為真的光靠向上天祈禱,就可以為家族帶來福運嗎?民心不服,上下都背離您,咒罵您,您也會滅亡。您只指望我為您的祈禱祝福,然而全國都咒罵您,我一個人的頌揚祝福能比得過全國人的詛咒責罵嗎?您的家族面臨滅亡難道不是十分自然的事情嗎?我又有什麼罪過呢?」

  中行寅聽了太祝簡的話感到萬分羞愧。

  中行寅行將滅亡不去尋找自己的原因,反而責備太祝。他哪裡知道,其實他滅亡恰恰是因為自己的貪奢引起民心不滿。

  

大道無處不在

 

  東郭子向莊子請教道家所謂的「道」究竟存於何處,莊子簡單而明確地告訴他:「大道無處不在。」

  東郭子似乎對這一回答並不滿意,他希望莊子能具體指出「道」在何方。

  莊子於是說:「『道』就在螻蛄和螞蟻中問。」

  東郭子不解地問:「『道』怎麼會在這麼卑微的生物中間存在呢?」

  莊子接著說:「『道』還存在於農田的稻穀和稗草之中。」

  東郭子更糊塗了:「這不是越發低賤了麼?」

  莊子仍然不緊不慢地說:「怎麼能說這是低下呢?其實,『道』還存在於大小便裡哩。」

  東郭子以為莊子是在戲弄他,便滿臉不高興地悶坐在一旁,再也不作聲了。

  莊子知道東郭子產生了誤會,便耐心地對他解釋:「您再三追問『道』存在於什麼地方,但這個問題並不是『道』的本質。因為我們不可能在某一個具體事物中去尋找『道』,大道無處不在,萬事萬物都蘊含著『道』的規則,並無貴賤之別。」

  莊子的理論說明,世間萬物在生存的意義上都得遵循生存的規律,彼此並無高下尊卑之別。而有些人在生活中往往要刻意去分辨貴賤並分別待之,這只能暴露出自己的淺薄與無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