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街改造与匠心

 苏迷 2018-02-25

朱赓荪

  最近,我去了一趟甪直古镇。

  那是秋雨停歇的下午,步入古镇老街,中市河沿岸的香樟树挺拔碧绿,还像春天般生机盎然。小河两岸弥漫着的一阵阵酱香气味直灌鼻孔,同行的游人说是小河北岸酱品厂门市部的酱菜香。可我总觉得有点不太贴切,其实那是酱品厂与小河两岸不少店铺门口都在售卖的“甪直萝卜干”的香气。久违了,这种带有些许甜味的、沁人心脾的香气!

  一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萝卜干酱菜,却能够历时一个半世纪之余而不衰退,至今尚能引动着游人不时为之驻足,并掏钱买上几包捎回自己的家乡,从中不难看出历代腌制师傅用在萝卜干上的那份匠心,乃是如何得地道和极致啊!

  匠心,《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就是“巧妙的心思”。一只最最不起眼的萝卜干酱菜,经过一代又一代腌制师傅的匠心独运,所以才能绵延至今而仍然受到食客们的青睐。

  然而,踏进今天那些经过改造建设的老街和古镇,却给人一种独缺匠心的雷同。不是吗?那些老街和古镇上的房屋宅院、商店饭馆以及经营销售几乎都是一个模子里整出来的东西:一律的飞檐翘角,一律的不见民居宅院,一律的都是商铺酒楼,一律的都是大红灯笼高高挂,一律的臭豆腐,一律的时装鞋帽,一律的工艺珠宝玉器陶瓷……仿佛不是这样的建设铺陈,就算不得是古镇与老街的改造。殊不知这种不见匠心独运只见雷同的改造,却恰恰是改掉了老街与古镇上固有的历史风貌和自然景观。而将原住民的全部迁出,也迁掉了古镇老街上那已传承了百年千年的民俗风尚。无怪乎游人边走在这样的古镇老街上,边感叹与走在今天的平江路上没啥两样。

  一只极其普通平常的萝卜干酱菜,尚且要腌制师傅倾注全身心的精力和运用巧妙的心思,我们那些老街和古镇的规划建设者们有这样一种孜孜以求的匠心吗?

  我国明末的园林建筑大师计成在《园冶》一书中写道:“斯谓雕栋飞楹构易,荫槐挺玉成难。”在机械设备不如今天这样先进发达的明代时期,盖些雕梁画栋飞檐翘角的房子也蛮容易,难的是不能破坏原有的植被等自然景观和历史格局。也因此,今天我们在老街、古镇的改造建设中,关键还是要保留住原有的文物、文化遗存和历史格局,还是要保留住已传承了百年千年的民风民俗,更要在保留中注重老街、古镇的历史文化传统建设和顺其自然的风雅素朴面貌。倘若真能这样做到在老街和古镇的改造建设与开发中匠心独运,那么,呈现在我们游人面前那么多的老街和古镇必将会是形式多样、自然多姿、各具千秋和各呈巧妙生动的自然景观,就不会像现在这样的千人(街、镇)一面了。而匠心独运之关键在于要“悟”,无“悟”就是无“巧”,无“巧”便是无文化。至于如今这种看似重利实乃轻景的改造建设,亦是没有文化的一种短视作为。

  要知道,外地游人之所以路远迢迢来老街和古镇上走走看看、住住游游,他们不是要来看雷同的建筑和一串串红灯笼,不是要来品尝到处都有的麻辣火锅臭豆腐,不是要来购买差不多的工艺品。他们来的目的,就是要观看、欣赏、享受各具特色的建筑遗存、民俗风情和当地特色土特产品以及有关这一老街古镇的特殊的文化产品。

  如今我国的各行各业都在倡导、践行和光大“工匠精神”。这种工匠精神就我不算全面的理解,应是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必须要像能工巧匠那样匠心独运地在精益求精上苦下功夫,将所要做的事情真正做得超乎其类、脱乎其俗,并经得起世人乃至子孙后代的挑剔审视。就像明代的那些出自匠人之手的明式家具,虽历经几百个寒暑春秋,仍因其工艺、材质的优良让人爱不释手。而今天作为民居、民游、民娱、民乐的老街和古镇,我们的规划建设者就更没有去马虎敷衍的理由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