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记

 海天5cqisojvue 2018-02-26
老机篇
我的初烧大概要从1993年说起,记得那时候有个同事胖子,关系处的非常好,胖子每天都听AIWA的卡带,型号忘记了,音量大到周围的人听的清楚歌词,受胖子的影响,我买了一台香港产的彩星牌CD机器,350元,才用3个月弹盖就挂了,也就没听了,那时候对听歌也没什么兴趣,所有的精力都花在家用游戏上,从FC一直到XBOX,天天玩的天昏地暗。。。。2,3年后的某日,我买了台松下的SX220,650元,还是在同事的怂恿下,想想上下班路上实在无聊,买就买吧,又过了很久,来了个新同事,在南京新百买的一台SONY EJ-915,2500大洋,没想到还有这么贵的CD,那做工把我看的眼睛都直了,耳塞是E805,那音质如今回忆起来那个美啊,马上就觉得自己的SX220是垃圾,{攀比害死人啊},二话不说,下班直奔中山电子城,可惜囊中羞涩,试听了几台机器,觉得AIWA的XPV54性价比最高,砍价到750元,拿下,本来也该满足了,谁知道后来上了家电贼船,毒发身亡,一发不可收拾,CD随身听玩了100多个型号,这2年对机器基本淡了,兴趣转向了老塞,想起当年听E805,恍如昨日。。。。。。。。。。。。。

索尼NE--20   松下CT820    后期机型,一个阳春,一个白雪,不说也罢。
索尼EJ--01    松下CT570    特点:都是冷声机型,相比之下,01的特点是三频比较平衡,音场开阔,声音细腻自然,少修饰,低频的下潜和高频的延伸都不错,听古典人声都有不错的表现,而570的主要特点是中高频解析力高,声音甜美,适合听女声,没有01的适应面广,但是性价比高一点。
                                    缺点:音效都设计的不好,听01的朋友建议不要开2段低音,太混了,570的低音开大声也会微微有点破。
索尼D-335     松下SX500     特点:都是暖声机型,声音取向也差不多,低频厚实,中频饱满,听感上比较讨好耳朵。
                                     缺点:由于音染偏重,导致解析的不足,特别是高音方面。听听流行不错,其他类型就靠边站了。
索尼D-303     松下S700       特点:303实在是听人声的利器,三频解析较好,声音华丽优美,珠圆玉润,充满了感情。S700的声音朴实,自然,低频弹性较好。
                                      缺点:303的声音修饰过重,听古典时对乐器的还原不是很好,听人声过于华丽,不适合长时间聆听。S700的声音过于暗淡,解析比303差一些,音场也比303小了不少,好在声音自然,听久了也不会累。
索尼D--350    松下S900       特点:D350是一部很全面的机器,风格硬朗,声音不冷也不暖,比较中性化,容易搭配耳塞,无论那种音乐类型都有不错的表现,古典的时候感觉特别有气势。S900的声音温暖圆润,缠绵柔美,低频肥而不混,弹性很好,有人 觉得它没有S700声音平衡,的确,S900的低频过于肥大,但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对于人声的表现上,一个字,"毒“,很难用语言形容这个”毒“字,说的通俗一点,S900的声音就是”靡靡之音“。
                                      缺点:D350和前面几台机器比较,还真不好找缺点,不过相比较Z-555,D350的声音还是感觉有点粗,不够细腻。在人声的处理上多了一分理性,少了一分感性。S900的声音过于暗淡,柔和了,不够大气,这机器只适合对人声有偏好的朋友,还有个缺点,S900的底燥很大,不太适合小4之类的塞子。
索尼DJ--50     松下XP3         特点:DJ50的声音说实话,中规中距,个人感觉没什么特点,也没什么太大的缺点,和01的声音差不多。XP3个人感觉是S900的加强版,主要是中频部分,比S900要厚实一些,其他差不多,值得一提的是XP3的推力很大,HD580直推效果都很不错。
                                       缺点:DJ50是超薄机器,所以声音相对其他早期砖头机器有点单薄,三频的衔接也不是太理想。XP3的音染过重,中高频的解析不是很强,而且声音偏暗,适合搭配小4,A8等中高频耳塞或耳机才可以发挥其实力。
索尼D--100     松下XP6          特点:都走的高解析路线,冷声机的代表,D100的声音硬朗大气,音场宽阔,中高频的解析极高,也没什么齿音,声音分离度高。XP6的声音是XP系列的一个例外,走的是解析路线,声音明亮华丽,分离度高,三频衔接自然。
                                        缺点:D100的声音有点偏硬,听古典不错,听人声不太舒服没有Z555来的柔美,抓人,不过推力是索尼老机中最大的30毫瓦X2。XP6的声音有些偏亮,在听女高音的时候有些极高频部分有刺耳的感觉,感觉声音的整体控制能力不如D100,把高音滤波开关打开,刺耳的感觉没有了,解析力又下降了。
索尼D555        松下XP7          特点:555音色偏暖,清晰柔美,音场虽然感觉没有D100宽,但比起XP7来,各方面的综合实力感觉还是要高出一筹。XP7实际上就是XP3的加强版本,它比XP3的染色小一些,声音平淡一些,解析高一些。说句实话,XP7的解析怎么也不是555的对手,我曾经拿这2台机器对比了很多天,怎么听,都是555听感上强,如果你没有听过这2台机器,第一次听,你肯定会选择555,包括我自己也会选择555,但是后来经过反复的听觉比较,我选择了XP7,为什么,我自己也说不清楚,只是觉得松下的声音更加能从内心感动你,这只是个人观点,相信大多数人还是喜欢555的,呵呵。
                                         缺点:555的缺点就是推力小了一点,其他还好。XP7的声音偏暗了,不够明亮,其他也还好。

















老塞篇

上论坛前,我只有E136猪嘴和E741,我觉得已经很好了,上论坛后,不比不知道,原来还有那么多我不知道的牛塞,先从V16,V14玩起,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佛家说人性“贪”“嗔”“痴”,在我身上完美体现,极度的虚荣心让我越陷越深,不能自拔。。。。。。。。在老塞上我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真的是玩物丧志,一事无成。。。。。。。






以上都是随便听听的塞子,下面谈谈当时的牛塞,888和575略过,直接进入主题,先从484说起。。。。。。。。。
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买到了初版本484,在没有得到这条耳塞之前,我一直不太相信484有这个版本的存在,明明是白色,包装合上却印着484B,难道是错版[s:41] [s:41] 直到耳塞入手打开包装,我才打消了先前的疑虑,20几年的老家伙了,外观身子骨依然硬朗,从外观上看很难分辨网面是金属网面还是塑料网面,象是一种特殊材料,手感很硬,对光看孔与孔之间缝隙紧密,密度极高,在没有听音之前,根据本人的经验判断,SONY早期高端耳塞刚发售的时候,声音会和后期有所不同,早期发售的产品染色相对小,偏向于解析和平衡{符合少数人口味},如262金属环版本,888G等。后期染色多些,注重听感{符合大众口味}如262塑料环版本,484B,888MP,紫水晶等。
酥软粘稠之SONY 4系列顶极型号
先大略说下484几个版本的特点:
484G:这个版本是港版的,个人认为,状态好的G还是不错的。大气,{这个大气是相对的,相当于2系列和松下的HV系列就没优势了}松软,平衡。强烈的包围感,久听不累。
484B:484W:这两个版本是日版或者欧版的,不但保留了G的优点,在G的基础上听感更加松软,耐听,模拟味更浓。
484D:日本本土版本,公认最好的版本,主要是线材的提升,其他版本484的低频都有一个缺点,打个比方,低频是个皮球,下去的时候还是个球,上来的时候球就炸散了,D解决了这个缺点,下的去,收的回,D的聚焦定位密度也是最好的。
喝了点茶,先冷静一下[s:14] 随便找了张王菲的天空,刚开声,虽然有了心理准备,还是吃了一惊,
这那里是484的声音,染色少,层次分明,听起来比其他版本要来得硬朗,有点象A8,高频清亮,低频比起其他版本硬了一点,同样量不大,但弹性惊人,有点象D,下的去,收的回,中频解析明显的高过B,G,由于染色很少,中频解析听起来似乎略高于D,声场动态保留了484的一贯特点,宽广,强横。。。。。。。总的来说听上去比其他版本多了一分清晰,少了一分妩媚。484原先特有的染色被明显弱化,包围感减弱,换来的是良好的解析和层次。以前一直认为SONY的老塞没有高解析,看来还是错了。
耳塞来自海外,得来偶然不易,我也舍不得打开,因为看不到单元,不知道是否和别的484单元一样,我猜测这种484退出市场的原因有2个:
1,这种网面成本工艺高,制作麻烦,不利于大量生产。
2,这种声音得不到大众的认可,反而后期的484的声音更加讨好大众耳朵。

廉价聆听解决方案:自大家坛拍卖484事件后,484价格一路飚升,高昂的价格让大多数人望而却步,妥协方案:找一条老版本的SONY A21  取其单元,{能不能找到和484同时期最好版本的A21那就看运气了},888线一条,{484线最好,找不到只能妥协用888的线},银条472外壳一对,假484一条{这个便宜,我买过15一条},就要个银尾巴,其它可以直接扔了[s:14] ,我帮朋友装过一条,装出来的声音和484八九不离十了,成本不会超过200,凑和听吧[s:18] [s:14]


个人对音质主观性强,难免偏颇,仅供参考。。。。。。。。哈哈



                                                                                                                                     大龙人 2009。4.3.



温暖醇厚之SONY 2系列顶极型号
谈的兴起,再说说2系列。。。。
2系列属于听感派,音乐味好于4系列,声音更加大气,宽广,松软,温暖,醇厚,浓郁。
先说242,242构建了2系顶极老塞的基本框架,声场比起4系列有过之而无不及,人声近,声场宽,使得听感舒适,宽松,自然。262在242的基础上使用了高档的单股非结晶无氧铜线,在保留242声音特点的基础上,高中低三频的质感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对比过242和262的朋友会发现,242的听感比262听上去要“粗”一些,262也是本人非常非常喜欢的一条耳塞。262的声音“自然细腻,行云流水,温暖醇厚,流畅顺滑”是SONY模拟味最浓,最耐听的老耳塞。最后说说282,282在262的基础上加强了低频,{双回路设计}听感比262更加过瘾刺激,如果把262形容成一块可口的蛋糕,那么282就是一块奶油巧克力蛋糕,浓烈的SONY式染色在282身上表现的淋漓尽致,在对人耳相对敏感的频段部分,282做了最大限度的强{美}化,听过282的朋友无不被那强烈的包围感,鲜活灵动的声音而折服,282可以说是SONY最“好听”的一条耳塞,但282的失真度相对其他2系列耳塞大,以失真度换听感,值不值得,那就见人见智了。。。。。。。。需要提到的是262有2个版本,白色粉红色版本线短一些,早期金属分线环,音色相对冷点,深红和黑色版本线长一些,后期塑料环版本,声音相对暖些。兰色的我没有听过,版本不详。252和272我没有,声音不做评价。。。。。
廉价聆听解决方案:很简单,242换282线,{虽然242和282单元不一样,但242单元素质很高,换上282的线至少可以和262一决雌雄,而且242的价格还不算离谱。还有一款262的防水版本26X[s:14] ,能找到的话非常超值,价格只有262的几分之一。




个人观点,请勿对号入座


                                                                                                                                     大龙人  2009。4。5。

个性鲜明之 AIWA 经典耳塞
充满个性之 AIWA 系列
AIWA经典的耳塞也不少,就说说我听过的吧,提到AIWA,不能不提到AIWA的中低端耳塞,虽然低端,声音却不低档,经典的中低端型号有V141,V16{1,2金属网版本},V12,V14{金属网版本},V08{GT},V553等,我喜欢的是V12,V14和V08的声音,作为一款低端耳塞,V14没有出现低端耳塞低频发混,中频解析差,高频过亮的情况,我认为这在低档耳塞里面是很难得的,V14的整体听感顺滑,配合AIWA的DSL和BBE音效,低频弹性极佳,人声甜美,高频柔顺,是一款难得的低端好塞,即使是面对SONY的848和深海塞尔的MX500也毫不逊色,很难相信这是一款低端耳塞发出的声音,再说V08,V08声场开阔,中频甜美,擅长女声的演绎,当年50元的售价,可以说无塞能出其右。
中高端的经典AIWA耳塞我听过的有D5,V541,V741/743,V55,V6,V66,V11等,其中D5,V11声音都很清淡,541,741,743低音偏硬偏重,不是我喜欢的类型,我最喜欢的就是V55{配机日版}和V6,V55可以说结合了V14和V08所有的优点,人声鲜活,低频弹性更好,下潜比V14和V08深,整体非常耐听。V6属于V系列的单数系列,和SONY2系列同时代,无论单元,做工,风格取向和2系列都很相近,V6的单元素质很高,个人感觉比242还高一点,从震膜上观察V6的震膜比242更薄一些,这也可能是V6声音比242好的原因,温暖,平衡,柔顺,醇厚就是对V6音质最全面的概括。
高端经典听过的只有D8和V8,D8的解析比D9差一点,低频量感比D9多,整体听感没有D9那么通透,比D9要暖一些,包围感比D9要好一些,D8的声音可能比D9更能得到大众的喜欢,V8我没听出和V6有什么差别,可能就是V6的线控版本。
AIWA顶极的听过有J9,D9,V9,V99。J9没觉得有太强,感觉就是V741/743的柔化版,除了比741耐听,没听出别的地方超越多少。D9/V99的是属于4U震膜,厚度应该是4/1000mm左右,老AIWA的“四条狗”之所以能有BT的数据和BT的高音也是得益于这种震膜~~4u的等级在当时来说是动圈震膜中等级最高的,但是这一类4u的耳塞其实远比888要娇贵的多,灵敏度也要低得多,而且声音比较走极端,并不一定为大家所认同" "v99的声音偏中,口味较适合多数人,而且容易搭配,所以转手的可能不大,v9,传说中4Hz-40kHz的怪物,极少人拥有,基本上没有转手的可能……
AIWA的“四条狗”都是BT的东西,尤其是D单数系列和V双数系列,没有生产几款就消失了,明显是吃力不讨好的东西。而且以“四条狗”的做工,用料而言,当时肯定是成本很高,成品率很低的东西……以AIWA当时的情况而言,这几条东西对AIWA而言是只有亏本没有赚钱的……"
晶莹剔透之---------D9。D9是个很BT的塞子,虽然D9如同网络上所说低频量感不足,没有气势和力度,但是它细腻的音色,优秀的细节能力却体现出了那个时代爱华的力量,当时顶尖级别的耳塞素质,同时代的sony与它相比真的是如同小弟弟一般,而那个时代欧美的各大耳机公司根本就没有生产耳塞的业务和产品,所以说D9是当时的神器,一点也不过分,因为它更多的是承载了一个时代的意义。D9几乎没低音,特别是配机版,但中高频的解析确实很变态,能和D9拼拼中高频的老塞也只有松下的HV80了,喜欢D9的人喜欢的要命,不喜欢的说D9是2-3元钱的地摊货,D9声音纯美秀气,虽然声场和动态都比较中等,但是那一抹传神的中高频极有hiend韵味,虽然缺点很明显却也丝毫不影响它的魅力。
细腻大气之---------V99。V99不用多说了,AIWA的王者,只要状态完美,除了V9,AIWA老塞里面没一个是它的对手,V99的低频量感比D9多的多,但并没有影响低频的“质”。V99解析很强大,三频的细节泛音十分丰富,定位精准,气势磅礴,要说缺点,就是中频有点薄,适合搭配声音暖厚的机器,V99的听感要比V9和D9大气,更适合一些大场面大动态的音乐。
缠绵委婉之----------V9,传说中的东东,高频指标是40000HZ。[s:18] 虽然数据夸张,但V9的高频延伸在听感上确实要比高频标称30000HZ的V99更为出色,V9的声音刚听时候有些失望,感觉没有任何出彩的地方,听着听着心跳就加速了,V9的低频弹性十足,充满活力,每一次都打在心口上,随着你的心脏节奏跳动,没有压迫感的低频,没有侵略性的中频,没有突兀的高频,没有突出的频段,没有刻意的表现,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自然,松软,舒适。全频段的柔化处理使得V9在欣赏人声显得极其柔美耐听,回头再听下262,竟然有一丝的硬,这就是AIWA V9,一幅让你只想一直听下去的耳塞。
廉价聆听解决访案:找条状态完美的AIWA V6,换282的线。想听V99和D9的话就先买这2个塞子的高仿外壳,把腔体里面铜管转弯处打个小孔,{真V99这里就有个孔}换上好线材,换上高素质单元{可以是日版888单元},这个DIY还是不错的,哈哈。

[attach

个人主观感受,仅供参考。
                                                                                                                           2009。4。6。

朴实无华之松下HV顶极型号  
松下能说的上来的就是HV70,HV80,HV100三款双单元耳塞。
松下HV70是一块年代久远的双单元动圈耳塞,目前已经是非常难找到了,这款耳塞当时(20年前)的售价也非常不菲,同样是因为造价太贵的原因,因此数量并不多。HV70的频率响应范围很宽。从声音取向上来说,HV70是磁带风格,模拟味较多。HV70和484B的声音风格很相似,温暖醇厚大气,都是模拟声的代表耳塞,但是松下双单元有2个共同的缺点,一是难推,二是难搭配,HV70在大多数随身音源的表现上都不如484B,和HV70搭配好的只有松下自己的砖头机器和一些老SONY,菲利普等砖头机器,比较经典的搭配是松下XPS900,松下XP6,菲记6819,CD10等,个人认为冷声和中性声音的机器都不适合搭配HV70,声音显的不伦不类。推好的HV70无论从声音的气势,低频量感,质感,层次,声场,解析,皆优于484,但484B浑然一体的包围感还是有它不可取代的特色,不能被HV70完全超越。HV70最好的版本个人认为是早期发售的金色日本本土版HV70,这个版本的声音特点基本上可以用4个字概括,“松”“柔”“慢”“均”。
松:低频松弛肥软,下潜深,弹性好。
柔:三频听感柔顺,衔接流畅,模拟味浓。
慢:低频速度延迟拖沓,一些老歌听起来有一种娓娓道来的感觉。
均:各频段能量分布平均。

HV80和D9一样,也是偏向于中高频的耳塞,HV80是老动圈耳塞里解析力最高,声音最通透,最难推的耳塞,HV80的低频量感比D9多一些,声音质感同样优异,中高频解析和D9不相上下,HV80和D9声场一样,也是侧重于纵向声场,但HV80整个声场的立体感比D9更强,D9的横向声场相对HV80要弱一些,但D9人声乐器定位准确性高于HV80,这是全频单元的优势,高频方面是这2个塞子的强项,解析和延伸平分秋色,D9在乐曲的极高频部分声音有点失控过亮,感觉控制力不如HV80,同样的歌曲HV80的在极高频部分表现的亮而不刺,HV80的中频也是这个塞子的一大亮点,朴素,真实,清晰。沃尔沃兄弟曾经这样评价HV80“听过HV80,其它老塞都听不清楚在唱什么”。
HV100:作为松下的顶极,很多人都说HV70加上HV80就是HV100,我不这样认为,只能说HV100是松下综合素质最高的耳塞,HV100把当时动圈耳塞的所有特点都沾了一点边,整体平衡,细节丰富,音色中性偏暖,高频细致、开扬,泛音和细节清晰,低频有力度,有量感,中频甜美。从当时的动圈耳塞范畴来看,可以说作到了面面俱到,HV100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已经做到了动圈耳塞所能达到的极限。从单方面讲,HV100的模拟味道没HV70好,中高频解析不如HV80,不过这并不纺碍反它成为松下的动圈顶极,HV100强的就是综合素质。总的来说,HV100的声音没有索尼的“美”,没有爱华的“甜”,没有JVC的"淡",没有铁三角的“妖”,有的只是真实和朴素的听感。
※松下電器、1990年のセールスマンカタログから抜粋。












Panasonic RP-HV80Technics RP-HV100
[size=-1]総合評価★★★★[size=-1]総合評価★★★★★
音ヌケの良さ
低音の量感
高音の細やかさ
音の拡がり感
装着感の良さ
★★★★★
★★☆☆☆
★★★★★
★★★★
★★★☆☆
[size=-1]音ヌケの良さ
低音の量感
高音の細やかさ
音の拡がり感
装着感の良さ
★★★★
★★★★★
★★★★
★★★★
★★☆☆☆

廉价聆听解决方案:BOSE2代的整体听感比较类似HV70,不敢说百分百相似,8成相似还是有的。。。。。。。。。


个人主观感受,仅供参考。
                                                                                                                           2009。4。7。

冷门旁系之JVC顶极动圈
一台老式留声机的喇叭向右转,播放着悦耳的曲子,一只狗听得太认真,差不多要把头都要扎到喇叭里去了,这是一张平面广告,紧贴着这张图像的就是“Victor·JVC”的标志。留声机与狗的图案,曾经让多少人为之倾倒,音乐、图像、影像等,这些JVC的技术及产品,“根本不是索尼那样的企业能比拟的!”JVC的高层在帮助松下打败索尼时曾经豪情万丈地说。如今,JVC依然掌控着大量普通企业所无法企及的影像和音乐技术。
JVC的耳塞在中国大陆比较冷门,从官方资料上看顶级的主要有HA-F105,HA-F205/255  HA-F305/355。
FA105为零售金属网版本,声场不大,属暖声塞,解析力一般,类似SONY的848,但三频衔接之流畅非848可
比,总的来说比较温暖耐听,层次细节一般,FA205在105的基础上大幅度提升了音场宽度和解析力,205的解析力很高,音色直白冷艳,属冷声塞范畴,对音乐细节的表现力不输于老版888和868,F355我就听了10分钟,
主要是买来全新的,舍不得听,我大概和282比较了下,同样的双回路,同样的CLASS1线,同样的16MM单元,
音色上却大相径庭,282温暖浓郁,听者在不知不觉中被歌曲所感染,仿佛置身于音乐之中,355中性平衡,真实准确,在282上一些被忽略的细节在355上听的很清楚,但282温暖醇厚的听感实在是讨好耳朵,我相信给100个人听282和355,有95个人会选择282[s:14]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2009。4。8。
大致分类:
平衡解析类:888G,484D,484初版,V99,HV100,F205,F355。
平衡听感类:888MP,白字888,242,262,282,484G,484B,575,HV70,V55,V6,V8,D8,V88,V9,F105。
中高频{解析}类:老版E868,D9,HV80。





动圈老塞{新塞}状态测试。
状态系耳塞之灵魂,特别对于是老塞,状态显得至关重要。测试条件很简单:
机器:AIWA XP7或SANYO 带2段SES低音的老机。
方法:炎黄第一鼓,王菲“天空”开头40秒左右处那第一声雷,李克勤“证明”前10秒。音量为4,{不可太大防止音量过载损坏耳塞},开启2段DSL或SES,不偏不破就过关了,10条老塞9条过不去,呵呵。

谨以此文向2009年还坚守在模拟声阵营的老顽固,老傻鸟,小傻鸟们致以崇高的敬意[s:21] [s:21] [s:21] [s:21] [s:21] 本文系个人观点,主观性强,只供参考,老塞水深,购买需谨慎。
                              
                   2009。4。8。

[ 本帖最后由 大龙人 于 2011-5-31 21:06 编辑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