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走在理性与感性之间

 采菊东篱630 2018-02-26

 14年的暮秋,机缘巧合地在网络上拜读了肖培东老师《金岳霖先生》课堂实录,于是逢人便盛赞他不动声色的高超语文情感艺术,仿佛娓娓道来,又仿佛丝毫没有预设,却让人毫不设防地走进埋伏,在不经意的一瞬间就被击中最柔软的方寸。

15年的仲春,知道肖培东老师将参加首届东外杯语文名师会课观摩活动,早早地便开始期待揣测,这次又将带来怎样的惊喜。没想到授课的当天,肖特拿着我们陌生的《沙之书》站在了南京市东山外国语学校高一学生的面前。

一样的风度翩翩的教态,一样的平和质朴的语言,一样地不急不躁,缓缓推进又步步深入,整堂课着虚构 一词,就将有限个体面对无限事物的无所适从而又难以摆脱的可意会不可言说的状态展现了出来。

感性之于《金岳霖》,理性之于《沙之书》,原来就如当年肖老师曾经所说的课堂不需要压,不需要拔,只需要灌溉,我们一起成长,无所谓感性或是理性,教学的确是在尊重文本尊重学生个体独特体验的基础上的灌溉,而非蓄意地拔高或随意地拓展延伸。

看起来截然不同的两课,一为汪曾祺先生幽默中透着深情的中国散文,一为博尔赫斯荒诞中藏着深刻的外国小说。细细品之,肖特对两课的解读和讲授中却有着诸多共性的可称之为肖氏特色的东西,大致梳理,略陈如下:

一、         重视不同形式的诵读,在诵读中落实对文本的回归与理解

无论是讲座还是评课或是上课都能很明显地感受到肖特对文本的回归的强调与重视,而最重要的依托便是诵读。执教《金岳霖先生》,在了解到学生的预习情况后,肖特首先提出的要求是一起来读一读文章的第一段和最后两段。而当面对学生毫无感情地飞快地读完一遍后,肖特说:这么焦急、这么快速的朗读显然是不太适合汪曾祺的文章的。语速放慢一点,好吗?于是学生再次齐读这两段。教师又及时点评:你看回忆的感觉就出来了,是吧?回忆它本身就是一种缓慢的思维过程,汪曾祺这样平淡的文字中,你也要读出回忆的味道。当说到林国达死了这事时,肖特请趁势分析说金先生特别赏识爱惜人才,也是归结于先生是一个有情有意的人。然后请到一位学生把先生宣布林国达死讯的那句话读给大家听一听 ,并且及时点拨再压低一点感情就在这三个字里面,再读一次。更突出的是在引导学生诵读他就这样穿着黄夹克……”一句时,肖特反复引导,越读越好了,同学们!这样一个背影,如果在电影里面该是个特写镜头,那你看看,望着这个深一脚浅一脚的怪怪的背影,除了他的心酸和不容易,你还能读出他的什么?当学生体味到金先生孤独而又坚强的特点时,又引导学生真好,是你真正走进文字了。一个深一脚浅一脚却依然这样走着的人是孤独的,同时又是坚强的。同学们,崇敬的目光,崇敬的语言,一起来读一读。再反复诵读。

无论是通过对集体的引导还是对个体的点拨,实际上也让学生在这个过程里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

《沙之书》,作为小说教学,一般老师可能会比较忽略对它的诵读,而肖特却在这方面做足了文章。围绕着问题这是一本怎样的书这个问题时,学生站起来随意地筛选信息像沙一样,肖特伺机引导学生诵读相关的段落内容,在回归文本的基础上再进行筛选概括。而当有学生谈到描写很真实时,肖特又顺势而为,那你再读一下呢?并及时予以点拨,引导学生反复品读玩味。至于分析到买书时的交易行为时,肖特即兴请学生配合,和学生分角色诵读了起来,并故意将咕哝一句读得很是大声然后问学生,你知道我哪句读得不像,引导学生再度回归文本,在诵读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和体味。

重视不同形式的诵读,或个体,或集体,挖掘值得反复玩味的内容,或片段,或关键词句,在诵读中强调落实对文本的回归与理解,而非脱离文本,天马行空。

二、         强调主体问题的设置,串起整个灵动而连贯的课堂

执教《金岳霖先生》,肖特在带着学生赏析细节闲笔的基础上,开始立体地走进金岳霖先生最深层次的灵魂世界。他只用作者为什么要好好地写一写金岳霖先生?一个问题就串起了后半段立体解读金先生的课堂,而在《沙之书》中,通过前面概括情节,把握这是一本怎样的书两个问题的铺垫,肖特选择作者用怎样的手段让这本书显得合情合理这个问题就引出了本堂课小说创作中虚构艺术这个重难点。

 听过肖特讲座的老师们也一定记得,肖特列举的几个关于主问题的经典例子。比如《桃花源记》里抓一字,让学生填空,绝______之境,从再到,领起对整篇文章的把握。比如《皇帝的新装》里,肖特则选择成功上演这场闹剧的主要因素你认为是什么这一问题来覆盖全篇。再比如《斑羚飞渡》中,这是一场_______的飞渡这个问题,要求学生从感情色彩、组织程序、精神内核等角度加以分析来统领对文章的理解……
  
善于用好启发式教学,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设计富有张力和内涵的主问题,并以之代替传统的无休止的提问,其实对教师的设计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正如肖特自己所说高明的启发是一种智慧

三、         突出教师的示范功用,在课堂里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育学生,我们常说润物细无声,其实教给学生语文,同样也是如此。理想的高中教学是着眼于学生的终生发展,走一条折中之路——高一高二素质教育,高三再来应试技巧提升。但常常我们会抱怨,学生缺乏基本的语文素养和积累,但是平心而论,我们自己的学生缺乏素养,谁该负责呢?素养,顾名思义,当然是平时里的累积和养成。到了高三才来感慨学生的素养匮乏无疑是老师自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肖特说,我也重视分数,我也要他们考高分,但是不是练题,而是让他们的能力从课堂上来。肖特很注重在课堂的阅读教学中贯穿对学生阅读、理解、表达能力的培养。来看《金岳霖》中的这段实录:

师:在文末作者写了这样一句话,我对金岳霖先生所知甚少,那么请问同学们,在所知甚少的回忆当中,你能读出金先生的什么呢?请你简要地结合课文,完成这个填空。从__________中我读出了金岳霖的?

生1:从这篇文章里,我读出了金岳霖先生的机智和沉默。

师:机智和沉默?
     生1:哦,不是,是幽默。
     师:机智和幽默。从这篇文章里,同学们看,这同学就特机智和幽默,当然是从这篇文章里。至于是从文章里的哪个细节呢?你能不能说一说?
     生1:可以。就是学生提问请金先生解答的这里,我读出了金岳霖先生的机智和幽默。
     师:所以你这句话是不是就可以把它改成,从金岳霖先生回答学生问题的过程当中,我读出了先生的机智和幽默,多好呢,是吧?

注意到老师在引导学生改变答案表述的过程实质不只是对理解能力的训练还规范和强化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为学生在考场上规范作答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突出教师的示范功用,绝对不只是说教师饱含深情地范读换来课堂的表面热闹,而更在于教师自身在课堂中有意识地规范自己的语言表达,同时以培养学生理解探究分析表达等综合能力为教学目标,并切实在课堂内找准依托,切实落实,不断生成发现学生的问题,不断引导规范他们的表达。

此外,肖特平和亲切又不失幽默的语言风格,其实对学生也是很好的引导和示范。时下的许多公开课,老师们张嘴便是华章,一气呵成得像事先熟背了百遍的演讲稿,不管学生说什么,不管学生需要听什么,教师更多地注重于自身功底的展示与卖弄,眼中没有学生。肖特则不一样,他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更像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陪伴者,蹲下身子,和他们一起品味一起收获。

行走在理性与感性之间,或者说跳出了它们的束缚之外的肖特,把内在的学养外化为对课堂的驾轻就熟与游刃有余,而我们作为观摩者,学习者,透过他不花哨不取巧不架空的、平实的常态的课堂,看到的是——真情的他,还有善思考的他,更看到的是真性情爱语文爱生活的他,永远行走在语文路上的他,诚如钱梦龙先生赠送他的那句碧波深处有珍奇,肖培东老师借他看似质朴却又有张力又深度的课堂为我们真性情的语文人打开了通向一个美丽的语文天堂的新世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