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绥宁县志五卷

 松绿茶 2018-02-26
康熙〕绥宁县志五卷 

(清)杨九鼎修,周文濂纂,范成龙续修。九鼎,字虎林,浙江杭州人,由拔贡升岳州府同知,康熙四年(1665)至十一年绥宁知县。文濂,字又茂,邑人,岁贡生。成龙,字黍六,辽东开源(今辽宁)人,康熙二十一年(1682)至二十四年绥宁知县。是志上承明嘉靖高志、万历秦志,下续天启、崇祯、顺治、康熙史事。始修於康熙十年,翌年成书付梓,续修重印於二十四年,记事止於二十四年。正文分三十六目,约三万余字,为三修绥宁县志。首列康熙十一年祝昌、杨九鼎、周文濂《绥宁县志序》,康熙二十四年范成龙《县志序》,诸序详是志纂修续修刻印始末;沿革载绥宁自宋元以来县治变迁隶属历史;山川记山坡岭岩,溪河水洞,潭井三十五处;塘堰记塘四十八口,堰五十一座;古迹记莲塘坛、废徽州及八景等名胜古迹,均有裨於绥邑历史文物考古;武备记哨堡八座,述历朝统治者国绥宁四周苗瑶环居,故朝廷追设哨堡镇守,以防苗瑶两族起义反抗;物产记邑境动植物百六十一种,有助於开发山区资源;秩官记宋以来各类职官;科甲、乡举、岁贡记绥宁科第文人百五十余人;艺文收录宋苏轼清杨九鼎、陈信中等人诗文数十篇,皆有裨於文学史研究及人物检索。是志体例完备,条理井然;杨志原本,略有差错;范氏续修,趋於完整;正讹纠误,增补成秩。惜篇幅短少,文字过省,致使部分邑事不能入卷,实为美中不足。惟为现存最早志书,尚可视作善本。有康熙十一年(1672)刻,二十四年(1682)续修增刻本。

〔乾隆〕绥宁县志二十卷 

(清)程际泰、幸超士纂修。际泰,安徽徽州休宁(今芜湖)人,监生,乾隆十三年(1748)绥宁知县。超士,拔贡,补浏阳教谕。是志成於乾隆十八年(1753),为康熙杨志续修本。正文分三十六门八十八目,记事自唐宋至乾隆年闾,首为天文、地理、建置、沿革,舆图新旧备载,沿革详考史书。继之记疆城、山川、城池、绥宁的自然风貌,一目了然。又继以记赋税、积贮、学校、祀典,於是邑的经济、财政、民生概况、文化教育、社会风貌、风俗习惯,备载详胆。民俗与沿革目中记载了苗、瑶、侗族历史及风俗,对研究少数民族的演变,提供了重要史料。武备门记述哨堡兴府、师旅往来,并新增武职目;古迹门记寺观、神庙、名冢墓,人物、职官、选举等门记名宦、乡贤、忠孝、节烈、均不落俗套,优於旧志。艺文门专载自元至清的札、序、书、引、记、诗详备,颇具特色。是志卷末终记历届知县颁发有关吏治、民事的檄文、律令,对当地的社会历史风貌,可览一斑。有乾隆十九年(1754)刻本,1965年抄本。 

〔同治〕绥宁县志四十卷

(清)方傅质修、龙凤翥纂。传质,字子彬,安徽桐城人,监生,同治四年(1865)任绥宁知县。凤翥,邑人,同治二年岁贡生,候选教谕。是志於同治六年(1867)奉省檄修纂,在道光林志的基础上,增补道光后四十年史事,摭拾汇楫,是年成书付印。记事上逆古代,止於同治四年(1865),分四十二门。星野、图考、建置、沿革,徵引稽考,详於旧志;人物亦多於旧志;山水门旧志只记其名,未稽其实,原委多未分明,经重加采访核订,增补缺佚,始成此篇。祀典、祠庙、风俗、学校等门,反映是邑风俗民情、文化教育,颇为详赡。艺文门采撷诗文,亦颇宏富。是志体例,一仍旧志,内容亦增益不多,分目琐细,层次亦显芜杂,如天文、地舆、山川、田赋,几无更易;对一邑掌故政事,只罗列分典,当详处则付阙如。有同治六年(1867)刻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