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租公寓:网红的尴尬你不懂

 股期汇 2018-02-26


  为缓解住房压力,国家一方面调控政策抑制炒房,另一方面通过鼓励房屋租赁来解决人民的住房需求,2017年下半年,中央九部委联合发文并选取12个城市开展住房租赁市场试点,北上广深等地先后推出多宗只租不售的租赁住宅用地……作为住房租赁市场的重要成员,长租公寓才一萌芽就迅速爆红,各路资本争相追捧。

  一早就转战存量市场的开发商纷纷布局长租公寓领域,万科、龙湖、旭辉等上市房企均已将长租公寓业务提升为公司重点发展板块,去年底至今年初,富力、碧桂园也先后公布租赁专项资金计划。据统计,我国排名前30位的房地产商中,已有1/3以上涉足长租公寓。

  ▲数据来源:CRIC  ▲数据来源:CRIC

  传统开发企业以外,大型房产经纪公司由于手握海量租户客源,也底气十足地建立起自有长租品牌;而客房管理经验丰富的酒店企业也不愿错失这片蓝海;结合了资本和互联网优势的独立公寓品牌更是异军突起。

  目前,全国长租公寓企业超过1000家。业内预计,随着资本的涌入,长租公寓市场很快将迎来整合期,各类收并购将成为今年行业发展的关键词。

  2016年我国流动人口总量为2.45亿人,尽管6年来流动人口在总人口中的占比有升有降,但仍保持较大比重。在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大规模的“城市间的漂流者”仍将密集存在于经济发达就业机会较多的一线城市。

  可以预见,在租购并举、租购同权的导向下,围绕长租公寓的政策红利还将持续释放。

  然而,长租公寓行业是否真如众多报道一般风光无限?

  尴尬之一:产权纠纷时时有

  正月初七,春节法定假期结束后的第一天,一条来自新派公寓创始人王戈宏的朋友圈让很多业内人士为之哗然。

  “这座位于顺义国门区域的新派公寓被新业主撕毁租约,在春节期间竟然强行无故停电5天以上!”王戈宏用了多个惊叹号表达他对此事件的愤慨。被称为中国公寓行业首个“资产收购+持有运营+资产证券化”标准样本的新派公寓,可谓公寓行业中的明星企业了,仍免不了遭遇罗生门事件,也恰折射出行业发展初期的风险隐患。

  众所周知,国内最早的长租公寓其实就是“二房东”模式的衍生品,从大量个人业主手中低价整租物业,加以翻新装修及品牌化运营后再分租给终端用户。因此原房东的诚信度直接决定了整个C-B-C链条的流畅程度,为规避风险,运营方会尽量寻求有实力、讲信用、履约能力强的业主方。

  但在积极扩张追求规模的发展初期,为了迅速建立品牌,争夺物业资源成为重中之重,合规性审查或难免被忽视。这导致有些项目并不适合做长租公寓,或选址不科学、安全性低等。而住客因为难以了解运营者背后的情况和模式,容易造成纠纷,也使行业混乱。

  开发商自持的公寓项目显然能有效避免上述产权纠纷,但让习惯赚快钱的房地产商做长线生意,也需有其理性考量。毕竟公寓管理运营在开发商来说是外行,获客渠道有待开发,而整个长租公寓市场仍处于前期投入期,谈盈利更是为时尚早——这一点尤为紧要。

  尴尬二:盈利模式老大难

  据统计,北上广深的集中式长租公寓品牌数量合计已达300多家,管理房间数量超过200万间。这其中,不管是大型开发商旗下的长租公寓品牌,还是创业型品牌公寓,盈利都是最大痛点。目前尚无一家品牌公寓做到整体盈利。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公寓管理房间数量少于1万间的基本毫无利润可言,在达到一定量后,整体出租率也要在95%以上方可盈利。去年链家自如管理规模30万间了,还是亏的。朗诗集团董事长田明曾表示,长租公寓“今天是风口,明天会洗牌,后天才能赚钱”。

  既非暴利行业,又需大量持续投入,长租公寓领域的融资显得格外重要。与开发商自有资金雄厚、融资渠道多样不同,绝大多数创业型公寓品牌只能依赖外部融资, 但是许多租赁运营企业手中并没有房产这一核心资产,很难从银行拿到贷款。要让长租公寓获得金融扶持,就必须创新融资方式。否则,在“烧钱模式”下,企业资金链随时可能断裂,极易沦落成为被收购的目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