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生必读的科幻史诗,我愿意安利它一辈子

 轻风雾影 2018-02-26



各位真爱,周末好哇!

今天熊猫君要用生命安利《沙丘》


这本书有多好,熊猫君说过不少——


每个“一生必读”的书单上都有它;

风靡全球半个世纪的文化现象;

科幻小说史上的里程碑......


为什么今天要再推一遍?

难道熊猫君真的疯了吗?


熊猫君确实疯了,一想到这么好的书

中国只有几十万人在读,都急疯了!


如果你今天依然没被熊猫君打动,

没关系,熊猫君下次再好好发挥。


如果你以后依然充耳不闻,也没关系,

熊猫君会蹲在幼儿园门口,推荐给你的下一代!

《沙丘》


每个“一生必读”的书单上都有《沙丘》


3个词,走进这部“一生必读”的科幻经典


1965年,《沙丘》问世。从那之后,这部作品就被戴上了无数光环。


它是全球第一部包揽“科幻双奖”雨果、星云奖的作品;被《轨迹》杂志评为“20世纪最佳科幻小说”。


截止到去年,它还以2000万册的销量跻身全球最畅销科幻小说之列。

▲ 包揽雨果、星云双奖


它传奇到连电影改编之路都如此跌宕起伏——


电影史上最有名的三位电影,佐杜洛夫斯基(《圣山》)、雷德利·斯科特(《异形》《末路狂花》《火星救援》)、大卫·林奇(《穆赫兰道》)都经手过《沙丘》的改编,却各有各的磨难。


最新消息是,执导过《降临》和《银翼杀手2049》的维伦纽瓦将重拍《沙丘》,预计2022年上映。

佐杜洛夫斯基:1974年,《沙丘》因预算不足而流产

雷德利·斯科特:1979年,万事俱备却因个人原因退出摄制组

大卫·林奇:1984年,电影版《沙丘》上映后饱受诟病


你也许想问,《沙丘》究竟经典在哪?


为何从普通读者到电影大师,都对它如此狂热?


熊猫君无法轻易给出答案,因为作为一部宏大曲折的宇宙史诗,《沙丘》难以一语概括。

 

所以,我围绕《沙丘》选出了三个关键词:世界观、权谋与命运,以此撩开它的神秘面纱,一窥究竟。


 沙丘关键词1:世界观 



《沙丘》勾勒出了一个规模宏大、人物复杂、完整详实的科幻世界。


沙丘世界极为恢宏,同时毫不粗糙,各种设定都有理有据,精细入微。


作者弗兰克·赫伯特博学多才,取材世界各地文明,发挥想象,创造了一套逻辑完善、自成体系的沙丘文明。


宗教、风俗、语言、服饰、文化、地理、天文、植被,每一方面都极为深入。


比如沙丘星——厄拉科斯的设定,就运用了他在俄勒冈州考察沙漠治理得到的大量一手资料。


为了详尽沙丘文明的设定,《沙丘》系列甚至专门有一个庞大的术语库。


涵盖了沙丘的地理、动植物、气象等方面,严谨度让学术界都赞不绝口;还有记录了人类几万年历史的大事年表,有鼻子有眼到让人胆战心惊......


▲《沙丘1》中所附的术语库,只是“沙丘世界”的冰山一角

 

但《沙丘》从不会长篇大论解释任何事物的来龙去脉,


只在遇到相关情况时才自然而然地提及,这种手法让沙丘世界更显逼真。


科幻大师阿瑟·克拉克(《2001太空漫游》)对此盛赞:“只有《指环王》能与《沙丘》媲美!”



沙丘中的主要线索可以概括为:一个封建星系帝国、三大势力、两股暗流、一对仇敌、一颗星球。


在这个星际航行时代,统治着宇宙的封建帝国中有皇室、联邦大家族、宇航公会三大势力。


成员均是女性的贝尼·杰瑟里特姐妹会和土著民族弗雷曼人,则是两股隐藏的暗流。

 

贝尼·杰瑟里特姐妹会 & 弗雷曼人 / Bruno Gauthier Leblanc

 

一对仇敌——厄崔迪家族,和他们的宿敌哈克南家族,构成了故事的主线。


一颗星球,就是以上所有势力纠葛争斗的舞台,被沙漠覆盖的厄拉科斯行星——“沙丘”


除了巨大的怪物“沙虫”及其产生的珍贵香料外,这里寸草不生。

 

▲沙虫


在恢弘壮阔又精细入微的设定下,《沙丘》探讨了政治、宗教、哲学、历史、文学等在内的各种问题,包罗万象。


此外《沙丘》还在设定上彻底抹去了人工智能的存在——


那时人类摧毁了一切会思考的机器,相信只有这样,人类才不会被取代。


这个设定将焦点从技术引回到人本身,并突破了科幻小说“核心是科技,人物和情节为之服务”的传统。


再加上赫伯特注入的文学性、社会性和人文精神,最终让《沙丘》突破了科幻小说的限制,成为文学史上一生必读的经典。



 《沙丘》关键词2:权谋 

 

 图 / Andrew Ryan


作为软科幻作品的里程碑,《沙丘》不但不着重描写未来科技,反而刻意削弱它,以加强对权术计谋的刻画。

 

沙丘星遍布黄沙,气候恶劣,生存极其困难。


但它却盛产一种珍贵的香料——美琅脂:人类服用了美琅脂,就可以开启心智,延长生命,甚至预见未来。


“美琅脂”的价值和战略地位,让沙丘成为宇宙间各大权力集团的角逐之地。谁控制了沙丘,谁就控制了宇宙。


这一点难免让人联想到真实世界的中东局势,《沙丘》对宗教、政治和权力三者关系的探讨,显现出惊人的先见之明。


美国《纽约时报》对此评价道——


随着气候变化、中东局势、能源危机层出不穷,《沙丘》具有丰富的现实意义,如果你还没看过,的确该找来读读。



回到《沙丘》的故事中来,主角保罗的父亲,因为家族宿敌哈克南人的阴谋,陷入了致命杀局。


保罗和母亲因此流离失所,被沙丘星的土著“弗雷曼人”收留,最后联合弗雷曼人,打破了帝国对沙丘的控制。


其间错综复杂的权力斗争轮番上演,充斥着大量的杀戮与牺牲。

 

保罗最终迎来胜利,却在其中隐隐看到了他独掌大权后的黑暗未来,透着丝丝悲剧意味。




保罗的故事并不复杂,设定上则与《哈姆雷特》这出“王子复仇记”高度契合,都充满了权谋的斗争。


两者的语言都精确而纯粹,每一点笔墨都没有浪费,面对风雨欲来的局势,每个人的想法、担忧及对未来的看法,不仅勾起读者对情节的期待,也为所有人的命运写下注脚。

 

也因此,在许多国外读者眼里,《沙丘》是可以与莎士比亚作品相提并论的。


美国亚马逊读者:《沙丘》之于科幻小说,正如莎士比亚之于英语文学。



 《沙丘》关键词3:命运 



在权谋之外,《沙丘》系列的另一个重要主题,就是人类的命运。或者说,宿命。


赫伯特对家族人伦、个人命运、家族纷争等主题都进行了大量的讨论,完成了这部开阔而宏大的全景式作品。


主人公保罗,是家族的继承人。具有预知未来的能力,是救世主一般的存在。


在《沙丘1》中,保罗的故事内核仍是典型的英雄成长,而到了《沙丘2:沙丘救世主》中,救世主保罗曾极力避免的黑暗未来却已成为既定现实。


而曾经所谓预知未来的强大能力,在这里更像是讽刺:他知晓一切命运,用尽全力去抗争,却仍无能为力。


直至最后,保罗选择自我放逐,永远地离开了帝国。这种近乎自毁的方式,是他对抗命运的唯一途径。


▲1984版《沙丘》中的保罗

 

保罗的后代雷托继承了他的位置。


与父亲截然不同的是,雷托选择的是接受和直面命运。


他将自己的血肉之躯献祭给沙虫,也献祭给不断向前的时代巨轮。

 

这样的觉悟,比起独善其身的父亲保罗,更显悲凉。


▲2003版《沙丘之子》中的雷托

 

回看《沙丘》系列,我们会发现,一切悲剧早就注定。这不仅是保罗的悲剧,也是人类逃不开历史宿命的悲剧。


《沙丘》以悲悯的目光,探讨了人在命运中的位置,它描写的人物足够真实,也唯因真实,才能让人感到与命运抗争的共情。


这也是《沙丘》系列超越了一般科幻小说,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学经典的原因之一。


人类究竟能否战胜命运,又是否值得在既定的命运中抗争?


弗兰克·赫伯特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而是让保罗和其子雷托,以不同的选择,从两个维度回答了这些问题。


似讲世界,似讲人性,似讲宿命,似讲了更多更多……《沙丘》的包罗万象,让不同人能品味到不同的层次和趣味,这正是这部“一生必读”的巨著的伟大之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