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6上古西亚帝国

 太阳当空照917 2018-02-26
第一节亚述帝国
亚述帝国的强盛公元前1000年代前期,对亚述来说是一个发展的好 时机。在国际上,它四周无强敌:强大的埃及帝国已成过去,后王朝时代的 埃及不仅无力对外进行征服,而且自己也常常处于外族入侵的威胁之下;小 亚的赫梯王国已为“海上民族”摧垮;南方的巴比伦尼亚更是软弱无力;东 方的米底和波斯尚未兴起;只有北方的乌拉尔图稍微强大一些,成为亚述的 劲敌,但也阻止不住亚述对外扩张的势头。在亚述国内,铁器的使用,不仅 可以开垦更多的土地,促进其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从而为其对外扩张提供 雄厚的物质基础,而且首先是提供了更为锐利的武器,增强了战争的威力。
从公元前10世纪末叶起,亚述经过两个多世纪连续不断的征服战争,建 立起一个地跨西亚北非的奴隶制帝国,将两河流域南部和埃及这两大文明中 心置于自己的统治之下,成为铁器时代的第一个帝国。
亚述在对每个地区进行征服之前,都进行过认真的准备,其中包括对被 征服地区情况的了解。亚述在征服一个地区前很久就派间谍去刺探情报。有 不少这类情报资料留存下来。例如,从萨尔贡二世时期保存下来的亚述间谍 在乌拉尔图以及亚、乌两国交界地区活动的情报资料。由于这些间谍的努力, 亚述在公元前714年成功地战胜了乌拉尔图。又如从亚述巴尼拔时代的信件 中,可以知道亚述的间谍在埃兰等地积极活动的情况。
亚述帝国时期的对外征服开始于亚述那西尔帕二世统治时期(公元前 883—859年),他征服了北部叙利亚。继他之后的沙尔马纳塞三世(公元前 839—824年),同阿拉伯人,埃及人支持的南叙利亚同盟(包括以大马士革 为首的叙利亚巴勒斯坦、腓尼基、西里西亚等十多个国家)进行了三次战争, 终于确立了对整个叙利亚的领导权,并获得了对巴比伦尼亚地区的宗主权。
长期的战争,给亚述国内人民带来沉重的负担,这曾引起国内人民的强 烈不满,据亚述《里模表〈名年官表>》,在公元前8世纪里,亚述曾多次 发生过人民起义,而且往往发生在京畿。因此,在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公 元前745—727年)上台之前的几十年里,亚述由于国内政局不稳而不得不暂 时停止了对外扩张。
公元前745年,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执政,他进行了军事改革,把军 队分成若干专门的兵种,如战车兵、骑兵、重装步兵、轻装步兵、攻城兵、 辎重兵、工兵等等,大大加强了亚述的军事力量,为进一步进行对外征服战 争创造了条件。在他统治时期,亚述恢复了征服战争。他打败了亚述的劲敌 乌拉尔图、征服了整个叙利亚地区、插手巴比伦的王位继承,进而使巴比伦 同亚述合并,自己成了巴比伦之王。这一切的结果是确立了亚述在西亚的霸 主地位。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是亚述帝国的真正创建者。
在萨尔贡二世统治时期(公元前722—705年),亚述又打败了以色列, 镇压了得到埃及支持的叙利亚、腓尼基等地的起义。他还再次打败了乌拉尔 图,并同米底王国进行战争,从而在东北方取得了巨大成功。
继他之后的辛那赫里布(公元前704—681年),镇压了由埃及人鼓动起 来的腓尼基人和犹太人的起义,以及由埃兰人支持的巴比伦尼亚的起义,为 此他毁灭了古都巴比伦。
亚述对埃及的征服,是在公元前7世纪时的阿萨尔哈东统治时期实现的 (前671年)。当时埃及已十分软弱,以致阿萨尔哈东很容易便攻下了孟斐 斯城,接受了上下埃及之王和埃塞俄比亚之王的称号。不过,亚述对埃及的 控制并不牢固,只是满足于让埃及人每年进贡180公斤黄金和9吨白银而已。 而且,不久埃及便获得了独立。
为了争取巴比伦人,阿萨尔哈东重建了被辛那赫里布毁掉了的巴比伦
城。
亚述帝国时期的征服战争及其对被征服地区的政策以野蛮和残暴而闻名 于世。亚述军队所到之处,城镇被毁为废墟,财物被掠夺、居民或被杀戮, 或被掳走,大片土地荒芜,许多地方赤地千里、人口锐减、生产衰退。这在 亚述国王们的年代记中有鲜明的记载。例如,在亚述那西尔帕二世的铭文中 说:“我用敌人的尸体堆满了山谷,直达顶峰;我砍掉他们的首级,我用他 们的人头装饰城墙,我把他们的房屋付之一炬,我在城的大门前建筑了一座 墙,包上一层由反叛首领身上剥下来的皮,我把一些人活着砌在墙里,另一 些人沿墙活着插进尖木椿,并加以斩首。”在辛那赫里布的年代记里说,他 占领和毁灭了 75座城市,人和财物尽都夺走。萨尔贡二世在位第一年远征巴 勒斯坦地区的撒马利亚时,俘虎了 27290人;他初次出征镇压两河流域南部 的一次起义时,把200800人及大批财富掠夺回亚述;在镇压叙利亚巴勒斯坦 地区的起义时,又把200150人及大批财富带回了亚述。这种野蛮的政策给被 征服地区带来极大的灾难,因而也激起了被征服地区人民异常激烈的反抗。 亚述国王们的许多次远征实际上都是镇压各地的反抗。而在这些起义被镇压 后,被征服地区人民受到的是更加野蛮和残酷的压迫。
亚述帝国这种竭泽而渔的掠夺政策在统治集团内部引起了尖锐的矛盾。 因为这种政策严重破坏了生产力,无法对被征服地区169进行再剥削,从而 引起神庙祭司奴隶主和工商业奴隶主集团的不满。可能正是由于这种原因, 在公元前8世纪后期,发生了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的改革。
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的改革除了上面提到的军事方面的内容之外,主 要是改变对被征服地区的政策。对被征服地区,他不再采用烧光、杀光、抢 光的政策,而是将其居民从一个地方迁到另一个地方去。在迁移时,他尽量 使不同地区的讲不同语言的居民混合起来居住,使其互不相识,不便交往, 但他准许他们携妻带子,并带上部分财产。这些被迁居到不同地方居住的人, 都被分给土地,让他们独立经营,但无人身自由,他们分属各个亚述奴隶主; 土地也不归他们所有,而是归亚述奴隶主所有;他们需将大部分产品交给亚 述奴隶主。亚述帝国派官吏对他们进行统治。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的改革 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统治阶级中各不同集团之间的矛盾,加强了亚述的军事 力量。因此,从他开始,亚述又重新加强了对外征服的势头,征服了更多的 地方。
社会经济状况亚述帝国时期,亚述本身的社会经济得到很大发展。这 一方面是由于铁器的使用,有利于改进工具,提高生产力。亚述是一个多山 地区,铁制农具的使用提高了开垦荒地的能力;铁制工具的使用还对砍伐木 材、利用森林资源、开发矿产资源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长期大规模的对 外掠夺战争也刺激了亚述帝国经济的发展。胜利的战争不仅给亚述带回大批 财富,还带回了大量的劳动力——战俘。此外,对外征服使亚述占有了广大 的地区,它们成为亚述的巨大市场和贸易通道,其中两河流域、腓尼基等地 是商业贸易(包括过境贸易)十分发达的地区。这一切为亚述帝国的社会经 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不过,由于亚述帝国对被征服地区采取了竭泽而渔的政策,只管掠夺, 不管建设,被征服地区的人民除了要向亚述人交纳贡赋以外,还要负担建筑 等劳役。因此,亚述帝国时期虽有发展社会经济的客观条件,却未得到充分 的利用。
亚述帝国时期,奴隶制有了很大发展,这主要是由于战争带来了大量的 战俘(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战俘都变成了奴隶。事实上,有的战俘被亚述人 选去加入了亚述的军队,因为,长期的大规模征服战争,使亚述感到兵源不 足)。许多战俘变成国家奴隶,也有一部分卖给或分给私人。在提格拉特帕 拉沙尔三世改革以后,对被征服地区的居民采用了上述迁徙定居的办法,分 给他们土地,向奴隶主交纳租税。
亚述奴隶主包括王室家族、军队和行政官吏、祭司等。他们从亚述的征 服战争中获得了大批土地、财富和奴隶;此外还有工商业奴隶主,特别是巴 比伦尼亚各大城市的工商业奴隶主,通过长期斗争,从亚述帝国手中争得了 自治权。分得地产和奴隶的亚述奴隶主,往往不是自己去经营地产,而是交 给一些管理人代其征收租税,这些管理人则从其主人那里领得一些土地和奴 隶作为服务的报酬。亚述大奴隶主们的土地并非集中于一地,而是分散于许 多地方。为奴隶主劳动的除了奴隶以外,还有一些人身自由的农民和手工业 者。土地所有者要向国家交纳实物税,包括谷物、谷草、牲畜及其它东西。 谷物税往往是收成的1/10,谷草征收1/4、大小牲畜征收1/20。神庙还要征 收1/5税。也有的土地所有者被豁免了部分或全部赋税和其它义务,他们被 称为“自由民”或“获得自由的人”。
巴比伦尼亚一些城市的工商业在亚述帝国时期得到发展,其经济和政治 实力也有所增强,因而才能在亚述帝国的统治下争得自治权。
亚述帝国的灭亡公元前626年,巴比伦尼亚宣告独立,由亚述派去驻 守巴比伦尼亚的迦勒底贵族那波帕拉沙尔自立为王,建立新巴比伦王国,并 与伊朗高原西北部的米底人(同处于亚述帝国统治之下)结成同盟,于前612 年攻陷亚述首都尼尼微,亚述帝国灭亡,其遗产被新巴比伦王国和米底王国 瓜分。
亚述帝国之所以灭亡,有很多的原因。其一,是这个靠军事征服建立起 来的庞大帝国,未能满足整个帝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没有为这种发 展提供基本的条件,相反,它完全破坏了这种基础。
其二,是由于亚述帝国野蛮的征服政策,及对被征服地区的残酷剥削, 激起被征服地区人民的不断起义。即使处境比较好的巴比伦尼亚也是起义不 断。公元前721年,亚述帝国本身发生宫廷政变,政局出现混乱。这时巴比 伦的马尔都克-阿帕尔-伊丁二世依靠迦勒底人的力量,占领了巴比伦,宣布 自己为王,并同埃兰结成同盟以对抗亚述。与此同时,叙利亚和腓尼基的居 民也起义反抗亚述统治,并得到了埃及的支持。公元前702年,马尔都克- 阿帕尔-伊丁再次起义,准备同埃兰人、阿拉伯人、阿拉美亚人、犹太人和埃 及人结盟。起义失败后,他又组织犹太人起义,并得到贝督英人和埃及人的 支持。参加起义的还有腓尼基和巴勒斯坦的一些城市。前691年,巴比伦人 同埃兰人、阿拉美亚人、米底人和波斯人等建立反亚述的联盟。双方会战于 狄亚尔河上的哈努列,起义坚持了三年,直到前689年,亚述国王辛那赫里
布才镇压了起义。为了泄愤,他毁灭了巴比伦城。
其三,亚述帝国晚期,王室内部的矛盾日益激化。例如,当辛那赫里布 立其叙利亚籍妻子所生之子阿萨尔哈东为自己的继承人时,他的两个儿子密 谋杀死了辛那赫里布(前680年)。阿萨尔哈东当了国王后,策划密谋者出 逃亚美尼亚,参与密谋的其他人被处死。又如,公元前653年,巴比伦再度 起义时,起义领导人竟是亚述国王亚述巴尼拔的兄弟沙马舒姆金。他得到部 分亚述贵族、巴比伦贵族的支持,并联合了阿拉伯人、阿拉美亚人、吕底亚、 埃及和埃兰等,规模很大。
如此内外交困,四面受敌,决定了亚述帝国必然灭亡的命运。
第二节亚述帝国解体后的西亚与北非
亚述帝国解体后,在西亚北非出现了为数众多的独立国家,其中后期埃 及、新巴比伦王国、米底王国和吕底亚王国在波斯帝国形成之前扮演了重要 角色。
后期古代埃及后期埃及即利比亚舍易斯时期的埃及,包括第21—26 王朝(约公元前1085—525年)。第21—25王朝时,埃及南北分裂,北方受 到利比亚人控制;南方底比斯实际保持独立,后努比亚人在南方建立第25 王朝(约公元前730—656年)。最后,舍易斯的普萨姆提克建立了第26王 朝(前664—525年),再度统一埃及,直至波斯人征服埃及为止(公元前 525年)。这一时期的埃及,政治上极度软弱,虽然它也曾企图重温统治叙 利亚巴勒斯坦的美梦,但毕竟力不从心,未能达到目的。而且,它自身还经 常处于外族的入侵和统治之下(利比亚人、努比亚人或称埃塞俄比亚人,亚 述人和波斯人先后统治了这里)。
不过,后期埃及时期,埃及的社会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铁器被广泛 使用,手工业和商业贸易都很发达。城镇明显增多,这是社会经济和商业贸 易发达的一个重要表现。为了发展商业贸易,当时埃及的统治者鼓励希腊商 人移居埃及,还给这些移居者以土地。瑙克拉提斯就是由这些希腊移民者建 立的。大概也是出于商业的目的,第26王朝的法老尼科,曾动员了大量的人 力和物力,开凿尼罗河至红海之间的运河。不过,他未能完成这一巨大而有 意义的工程。尼科还曾派遣腓尼基水手乘船绕航非洲获得成功,此举的目的 大概是探险和商业兼而有之。
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和战乱的不断,加剧了埃及内部的阶级分化。许多 小生产者,甚至中等阶层的土地被兼并。这时留下来的一些有关土地买卖的 契约和土地转让的契据证明了这一点。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还促进了债务奴 隶制的发展,许多自由民丧失自由,变成债务奴隶,这可能已危及到国家的 兵源。因此,第24王朝时的法老波克霍利斯不得不进行改革,宣布废除债务 奴隶制。其内容是:(1)禁止本利之和超过本金双倍,即利息不得超过本金;
(2)债权人只能索取债务人的财产作抵偿,而不能占取债务人的人身,因为 财产属于个人,而公民人身属于国家,国家需要他们服役。这项改革的结果 如何不得而知,大概是收效甚微。不过,据狄奥多拉说,梭伦颁布的解负令, 可能从这个改革中汲取了有用的东西。
新巴比伦王国新巴比伦王国是由迦勒底人建立的。迦勒底人是塞姆人 的一支,他们于公元前1000年代初来到两河流域南部定居,并吸收了这里的 先进文化。
公元前1000年代前期,亚述帝国征服并统治了两河流域南部。迦勒底人 曾多次起义反抗亚述的统治。
公元前626年,亚述人派迦勒底人领袖那波帕拉沙尔率军驻守巴比伦。 他到巴比伦后,却发动了反对亚述统治的起义,建立了新巴比伦王国,并与 伊朗高原西北部的米底王国联合,共同反对亚述。前612年,亚述帝国灭亡, 它的遗产被新巴比伦王国同米底王国瓜分,其中新巴比伦王国分取了亚述帝 国的西半壁河山,即两河流域南部、叙利亚、巴勒斯坦和腓尼基。
公元前604年,尼布甲尼撒二世即位为新巴比伦王国国王。当时,叙利 亚立即归顺新巴比伦王国,但腓尼基和巴勒斯坦地区却态度不明。而埃及对 这一地区仍念念不忘,准备随时插手,卷土重来。推罗和西顿等腓尼基城市 也与埃及结盟。面对这一复杂的形势,尼布甲尼撒二世继续与米底王国结盟, 娶米底公主阿米蒂斯为王后,巩固了自己的后方。前597年,尼布甲尼撒二 世出兵巴勒斯坦,攻占耶路撒冷,扶植犹太人齐德启亚为傀儡统治犹太人。 前590年,埃及法老普萨姆提克出兵巴勒斯坦,推罗国王投靠埃及,西顿被 占领,犹太人齐德启亚及巴勒斯坦、外约旦等地的一些小王公也都倒向埃及。 与此同时,米底王国同新巴比伦王国的关系也紧张起来,有可能发生冲突。 为此,新巴比伦王国筑起了一条防范米底人的长城。不过,米底人因忙于同 乌拉尔图和西徐亚人进行战争,无力再同新巴比伦王国对抗。于是尼布甲尼 撒二世腾出手来,于公元前587年第二次进军巴勒斯坦。他迫使埃及放弃了 对巴勒斯坦的野心,并围困犹太人的圣城耶路撒冷,犹太国王齐德启亚突围 失败,落入新巴比伦王国军队之手,被挖去双眼后送往巴比伦尼亚。前586 年,耶路撒冷城在经过一年半的围困后被攻破,惨遭劫掠破坏,大部分居民 被俘往巴比伦尼亚,史称“巴比伦之囚”。尼布甲尼撒二世还对腓尼基的推 罗城进行了长期围攻,但一直未能攻陷。前574年,双方议和,推罗国王伊 托巴尔三世承认尼布甲尼撒二世为尊者,但实际上仍保持了推罗的自治地 位。外约旦的一些小王公则被迫向尼布甲尼撒二世称臣。前569年,埃及发 生王位之争,尼布甲尼撒二世曾于前567年入侵过埃及,结果不详。不过他 至少是阻止了埃及对巴勒斯坦的野心。
尼布甲尼撒二世对巴比伦城进行了大规模建设,使巴比伦城成为当时世 界上最繁华的城市。该城有两道围墙环绕,外墙高7.6—7.8米,宽3.72米, 周长8.5公里;内墙离外墙12米远,高11—14米,宽6.5米,长6公里。 外墙以外,还有一道注满了水的壕沟和一条土堤,离城20米远。围墙上每隔 20米左右有一要塞碉堡。巴比伦城共有8个城门,其中的北门,即伊丝达尔 门,表面用蓝青色琉璃砖装饰,砖上有许多公牛和神话中的怪物等浮雕。贯 通城区的主干道中央用白色和玫瑰色石板铺成。当时巴比伦城是近东重要的 工商业城市,街面上店铺林立,十分繁华。尼布甲尼撒二世还在巴比伦城中 为其来自米底王国的王后修建了一座“空中花园”。该花园位于底格里斯河 边,据狄奥多拉记载,花园每边长120米左右,呈正方形。前3世纪时该空 中花园被毁。
尼布甲尼撒二世统治时期是新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他死后不久, 公元前539年,新巴比伦王国就被崛起的波斯人所灭。新巴比伦王国内部阶 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都十分尖锐。其最后一个国王那波尼达统治时期,国王同 神庙祭司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当波斯人入侵巴比伦尼亚时,巴比伦城内祭 司竟打开城门放波斯军队入城,巴比伦城不战而降,国王那波尼达成了波斯 人的俘虎。
新巴比伦王国存在的时间虽短,但其经济相当繁荣,商品货币关系十分 发达。著名的埃吉贝商家的商业高利贷活动即开始于此时期。该商家的活动 范围极广,包括商业贸易、高利贷,买卖、出租土地,买卖、蓄养、出租奴 隶,买卖、出租房屋等。该家族中的一些人还与王室、官吏密切交往。该商 家的商业高利贷活动不仅限于巴比伦尼亚的许多城市,而且还伸向国外,经 营过境贸易。
新巴比伦王国时期的奴隶制度也比过去有了较大发展,不仅奴隶的人数 比过去增多,而且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也比过去多样化。其显著的特点是较 多地采用了让奴隶独立经营的方式,即奴隶主给奴隶一部分财产(包括土地 和资金),让其独立经营。奴隶可独立地租佃土地、经商、从事手工业开办 手工作坊,甚至开钱庄放债等等。不仅私人的奴隶可独立经营,就是神庙的 奴隶也可如此。如埃吉贝商家曾租给一个神庙奴隶房屋,供其使用。在这类 独立经营的奴隶中,有的人可能达到相当富有的程度,甚至自己也拥有奴隶。 奴隶有时既作为其主人的代理人从事各种经济活动,同时又经营自己的经 济。他们在为主人从事各种活动时、从主人那里领得工资作为报酬。如埃吉 贝家的伊提-马尔都克-巴拉吐的一个奴隶,就曾作为主人的贸易主持人,而 从主人那里领得工资。租种其主人土地的奴隶,除向主人交纳地租外,还要 交纳人身租(或称代役租),从事手工业、商业和高利贷的奴隶,除了向主 人交纳利润之外(因其资本来自主人),还要向主人交纳人身租。人身租是 奴隶主对奴隶拥有所有权的表现。人身租的数额因人而异,有一定技能的奴 隶交纳的人身租要比无技能的奴隶多。一般每个奴隶每年要向其主人交纳12 舍客勒银子作为人身租。
独立经营的奴隶中,能富有起来的当然只是少数;而且,即使是这些富 有的奴隶,他们仍是其主人的财产,他们的主人可以随意将其买卖、转让、 或作为陪嫁物。如奴隶达雅恩-贝尔-乌初尔,他是埃吉贝商家伊提-马尔都克 -巴拉吐的奴隶代理人,曾先后三易主人,他全家八口,在他被转让、转卖时, 其全家人都随他一起转让和转卖。
奴隶作为其主人的财产,要烙上其主人的名字,从外国买来的奴隶要烙 上两种语言。外籍奴隶由其主人取一个巴比伦尼亚的名字。
有的奴隶被奴隶主送去学习某种手工技术,如烤面包、制作皮鞋、纺织 等。为此,奴隶主要向师傅交纳一定的报酬,并供给奴隶生活费用。当时能 送奴隶去学手工技术的奴隶主极少,只有那些拥有较多奴隶的奴隶主才可能 这样做。因为奴隶主不仅要交学习费用和奴隶的生活费,而且在学习期间奴 隶主还得不到奴隶的劳动报酬。
多数奴隶的处境仍然是很悲惨的。从这时保存下来的不少司法文件中, 奴隶否认自己的奴隶身份。奴隶还以逃亡的形式进行反抗。所以,在买卖奴 隶时,卖主必须向买主保证奴隶不逃亡。
尽管新巴比伦王国时期奴隶人数不少,但他们不是主要生产者。当时的 主要生产者是为数众多的丧失了生产资料的自由民。他们租佃王室、神庙和 个别奴隶主的土地,而且往往还要租用牲畜、种子和农具。他们也是当时主 要的被剥削者。
吕底亚王国吕底亚王国是公元前1〇〇〇年代前期兴起于小亚西部的介 尔姆河谷地区的一个国家。
吕底亚人的首都是萨狄斯。吕底亚地区属地中海气候区,气候温和,十 分适合农业,而无需人工灌溉。这里的纺织、皮革制造等手工业很发达,还 富有金矿,因此经济上比较富有。
据希罗多德说,吕底亚王国最初是由海拉克列达伊家族统治的,后来, 统治权转到了美尔姆纳达伊家族手中。该家族的第一个国王巨吉斯曾是前一 家族国王的侍卫。巨吉斯夺取政权后,曾进攻希腊人在小亚西岸的米利都和 士麦那等城邦,攻陷了科洛彭城。吕底亚曾遭到奇姆美利亚人的侵袭,首都 萨狄斯除了卫城以外,都被奇姆美利亚人所占领。到阿律阿铁斯时期,吕底 亚才将奇姆美利亚人驱逐出去。
当米底王国和新巴比伦王国灭亡亚述帝国时,吕底亚王国已是小亚半岛 上的一个大国,小亚中部的弗里吉亚也归属于它。吕底亚同米底王国为争夺 亚述帝国的遗产而进行了长达6年的战争(前591—585年),双方相持不下。 前585年5月28日,交战双方被这时发生的一次日蚀所吓坏,于是决定缔结 和约。和约规定,吕底亚和米底以哈里斯河为界,并且阿律阿铁斯将自己的 女儿嫁给米底王国的王子。
吕底亚王国在结束了同米底王国的战争并同其结为盟友、保障了自己的 后方之后,便回过头来向小亚西海岸的各希腊城邦开刀。阿律阿铁斯的儿子 克洛伊索斯统治时期,征服了小亚各希腊城邦。希罗多德说:“据我们所知 道的,这个克洛伊索斯在异邦人中间是第一个制服了希腊人的人。他征服的 有亚细亚的埃奥利亚人、爱奥尼亚人、多利亚人,但是他和拉西第梦人缔结 了盟约。直到克洛伊索斯君临的当时为止,所有的希腊人都是自由的”。
但是,在伊朗高原兴起了波斯。波斯国王居鲁士灭亡了米底,这引起克 洛伊索斯的不安,他出兵攻打居鲁士,但遭失败。居鲁士于公元前546年灭 亡了吕底亚王国及小亚各希腊城邦,占领了整个小亚细亚。
米底王国米底人的语言属印欧语系,同后来建立波斯帝国的波斯人有 着亲属关系。他们大概是在公元前2000年代来到伊朗高原的。到伊朗高原 后,米底人定居在其西北部里海以南的地方,波斯人则定居在其西南部靠近 波斯湾的地方。至于他们来自何处以及迁移的路线则说法颇多。比较流行的 说法是他们来自中亚草原。
伊朗高原东起兴都库什山和苏莱曼山,西止于扎格罗斯山,北有里海, 南临印度洋,高原内部多山和沙漠,河流小而短,大多消失在沙漠之中。高 原内气候干燥,不适于农业而适于畜牧业,在西边靠近两河流域的地方则比 较适于农业。扎格罗斯山区是世界上一个重要农业发源地,考古学家在这里 发现了不少早期农业起源的遗址,并追踪出了农业逐渐向两河流域平原地区 发展的路线。在伊朗高原境内,早在公元前8000—7000年代就已出现了农业 文化。后来,当两河流域进入文明时代后,伊朗高原西南部的埃兰同它有着 密切的交往。
关于米底历史的资料,至今尚未见到他们自己的任何文献传世,有关他 们历史的基本材料主要是亚述的年代记和后来希腊作家的著作。
在前8世纪时,米底人臣属于亚述帝国,向亚述人交纳贡赋,而米底人 本身大概已形成了一种联盟或王国,至少已有了一种类似首都的中心。据希 罗多德说,在亚述人统治下的各民族中,米底人是最早起来反对亚述人的统 治并且最先争得独立的。取得独立后,米底陷于无政府状态,一个名叫戴奥 凯斯的人成了国王,并统一了米底各部落。据希罗多德说,米底国家的形成 是“社会契约”的产物,因为当时米底人的各部落散居各处,且处于无法无 天的混乱状态,在各部落中掠夺和不法行为十分猖獗,人们期待有一个主持 正义和公道的人来解决各种争端。而戴奥凯斯因在本部落中解决纠纷时公 正,得到人们的拥护,以至其他部落的人也去找他解决纠纷,后来更推举他 为国王,他则要求为他建立一座宫殿和一支私人卫队。这为人们所接受,建 起了有七道围墙环绕的埃克巴塔那城的王宫。从希罗多德的记述可以看出, 米底国家的形成,一方面与反对亚述统治有关,因为这要求米底人联合起来; 另一方面也与米底人内部私有制产生,阶级分化、阶级矛盾加剧有关。戴奥 凯斯当了国王后,加强了他的统治。
据希罗多德提供的材料,如果以公元前550年米底王国被波斯的居鲁士 灭亡为起点往前推,可以列出米底的连续四个国王,即戴奥凯斯(前700— 647年)、普拉欧尔铁斯(前647—625年)、库阿克撒列斯(前625—585 年)和阿司杜阿该斯(前585—550年)。
从普拉欧尔铁斯时起,米底王国开始向外扩张,他首先征服了波斯;然 后他同亚述进行战争,但遭失败并战死于军中。其子库阿克撒列斯即位后, 对军队进行了改革,把军队改编为枪兵、弓兵和骑兵等三个兵种。他同新巴 比伦王国联合于公元前612年攻占了亚述首都尼尼微,灭亡了亚述帝国,分 取了亚述帝国的许多地方,大大扩大了米底王国的统治地区。库阿克撒列斯 同小亚的吕底亚王国的战争(前591—585年),因一次日蚀而以和约告终, 库阿克撒列斯之子阿司杜阿该斯与吕底亚的公主缔结了婚约,双方还划定了 边界。
在阿司杜阿该斯统治末期,波斯人在居鲁士的领导下争得了独立,并灭 掉了米底王国(前550年),阿司杜阿该斯亦被俘,米底成了波斯帝国的一 个组成部分,原米底王国征服的地区也相继为波斯人所征服。
第三节波斯帝国

波斯的兴起

公元前6世纪中叶,波斯兴起于伊朗高原的西南部。波斯 人与米底人在语言上同属印欧语系,彼此关系很近。他们大概在公元前2000 年代来到伊朗高原。据亚述国王沙尔马纳塞尔三世的铭文,在公元前9世纪 时,波斯人还处在游牧部落阶段,当时,他们已组成以阿黑门尼德氏族为首 的部落联盟。
波斯帝国的创立者是阿黑门尼德氏族的居鲁士二世。据《居鲁士文书》, 居鲁士二世的祖先曾是安桑之王。据亚述巴尼拔的铭文,居鲁士二世的祖父 居鲁士一世是帕尔苏马什之王,可能他已将安桑和帕尔苏马什联合起来了。 公元前7世纪时,波斯处于米底统治之下。
公元前558年,居鲁士二世在波斯称王,都帕塞波里斯。前553年,波 斯人在居鲁士二世的领导之下,起兵反抗米底人的统治。前550年,波斯人 争得独立,并灭了米底王国,米底王国的首都埃克巴塔那成了波斯的第二个 首都。
大约在公元前549年,居鲁士征服了埃兰,埃兰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 古国,同两河流域有过密切的交往。埃兰被波斯征服后,它的首都苏撒成了 波斯的第三个首都。前549—548年,居鲁士还先后征服了原属米底王国的帕 提亚、希尔卡尼亚和亚美尼亚等地。米底人从亚述帝国继承过来的遗产一一 小亚的卡帕多细亚也于此时归属于波斯。
波斯人的崛起,引起小亚强国吕底亚王国的不安。吕底亚国王克洛伊索 斯企图联合小亚诸希腊城邦、大陆希腊的斯巴达,以及埃及等共同对付波斯, 并于前547年将自己的军队开进了已归波斯的卡帕多细亚。波斯人本想先夺 取新巴比伦王国,再去征服小亚细亚。但新巴比伦王国当时仍貌似强大,所 以居鲁士未敢轻举妄动,便企图先夺取小亚,以切断新巴比伦王国的商路, 再回过头来进攻它。当吕底亚军队开进卡帕多细亚后,居鲁士也派军队同其 交战,吕底亚战败,其军队退回自己的首都萨狄斯,波斯军追至并包围了它。 吕底亚久等盟军不到,萨狄斯城被波斯军攻破。波斯人灭了吕底亚王国,随 后又灭了曾与吕底亚结盟的小亚希腊诸城邦。
公元前545—539年,居鲁士又把扩张的矛头指向了中亚,征服了巴克特 里亚(即大夏)等许多地区。这不仅扩大了波斯人的势力范围,而且免除了 波斯人进攻巴比伦尼亚的后顾之忧。
公元前539年,居鲁士率军远征巴比伦尼亚。他利用当时新巴比伦王国 内部尖锐的各种矛盾,轻而易举地征服了巴比伦尼亚,兵不血刃地占领了被 认为十分坚固的巴比伦城。
公元前530年,居鲁士在远征中亚的马萨吉特时遭到失败,居鲁士亦被 马萨吉特人所杀。
居鲁士在世时,已让其子冈比西与其共治。居鲁士死后,冈比西即位。 公元前526年,冈比西远征埃及。第二年,他利用埃及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 征服了埃及,并在埃及建立了第27王朝。但冈比西随后的军事行动却连连受 挫:对努比亚的远征因准备不足而惨遭失败;派往西瓦绿洲的军队遭沙暴袭 击而全军覆没。于是,在埃及爆发了反波斯起义,但遭冈比西镇压。
据希罗多德说,冈比西是一个暴虐无道的昏君。其根据是说他杀死了自 己的兄弟司美尔迪斯,其妻为其兄弟辩护亦惨遭杀害(大流士的《贝希斯敦铭文》也指责冈比西杀死了与其同父同母的兄弟巴尔狄亚一一即司美尔迪 斯);还说他要无端杀死对他进谏的原吕底亚王克洛伊索斯,当此人被别人 放走后,他又要杀死放走他的人;还说他杀死了亲信普列克萨斯佩斯之子; 另外,说他在埃及冒犯神圣;无端杀死许多孟斐斯的宗教领袖等。在希罗多 德笔下,冈比西是一个疯狂程度甚深的人。这可能反映了在波斯内部,特别 是在王权同贵族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

高墨达暴动

波斯虽然立国不久,但矛盾不少,而且很尖锐。波斯统治 集团的征服和掠夺政策,给各被征服地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各被征服地的 统治者因丧失了自己的权益也不满波斯人的统治;普通的波斯人因长期的对 外征战而不胜负担;波斯贵族因王权的加强而降低了地位、特权也逐渐丧失, 等等。矛盾日益尖锐。据《贝希斯敦铭文》说,冈比西刚刚率军出发远征埃 及时,人民便骚动起来,在波斯,在米底,也在其它各地,“发生了巨大的 灾祸。”
公元前522年3月14日,当冈比西在埃及的军事行动受挫时,在波斯国 内的庇里什瓦德的阿尔卡德里什山地方爆发了高墨达暴动。
高墨达是打着冈比西的弟弟巴尔狄亚的旗号起兵的(因为据说冈比西杀 死其弟巴尔狄亚一事还不为人知;也有学者认为高墨达就是巴尔狄亚)。他 自立为王,并号召各地人民(包括波斯人)拥戴他而抛弃冈比西。据希罗多 德说,高墨达曾派人到各地去宣布免除三年兵役和赋税。《贝希斯敦铭文》 说,高墨达暴动期间,曾毁坏了庙堂,从人民手中夺走了牧场、财产、住所、 家庭奴仆。
暴动得到包括波斯人、米底人在内的各地人民的响应。正如《贝希斯敦 铭文》所承认的:“于是所有的人民,波斯人、米底以及其他诸省都骚动起 来,从冈比西转而倾向于他(指高墨达)。”波斯帝国面临全面崩溃的危险。
正在埃及的冈比西得到高墨达暴动的消息后,即刻起身回波斯,但在途 中死去(自杀、他杀、病亡尚无定论)。
出身于阿黑门尼德氏族的大流士等七个贵族,在米底的尼塞亚地方一个 名叫西卡亚瓦基什的堡垒中杀死了高墨达及暴动的主要成员。暴动历时7个 月(3月至9月)失败。
有的学者认为,高墨达暴动是企图恢复米底贵族的特权。但无论是希罗 多德、还是大流士的《贝希斯敦铭文》,都没有说高墨达是米底贵族。暴动 也不是从米底先起来的,而是从波斯本土开始的。从资料中也见不到暴动有 米底人反波斯人的内容,没见到有关于暴动给米底人或米底贵族带来什么好 处的报道,没提到米底人与波斯人的对立。希罗多德只是说,高墨达“大大 加惠了他的全体臣民,以致在他死后,除去波斯人之外,没有一个亚细亚人 不盼望他回来。”
大流士改革

高墨达暴动被镇压后,大流士当了国王。据希罗多德说, 在杀死高墨达的密谋中,大流士并非主谋,在这一密谋的七个人中,大流士 甚至是最后一个参加的,他是靠阴谋夺取了王位的。
据《贝希斯敦铭文》说,在大流士夺得王位后,曾两次爆发反对大流士 的起义。起义规模很大,参加者不仅有被征服地区的人民,也有波斯人。大 流士残酷地镇压了这些起义。其过程被用三种语言(古波斯语、阿卡德语巴 比伦方言、埃兰语)刻在贝希斯敦山崖上,故称之为《贝希斯敦铭文》。
波斯帝国从居鲁士建国到大流士执政,前后仅有28年时间,就走完了别 的国家(如埃及、巴比伦)走了两三千年才走完的过程,即从小国寡民到地 域王国、到帝国。在大流士时代,波斯又征服了印度河流域(公元前517年) 和巴尔干半岛的色雷斯地区,从而成为古代世界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 大帝国。但是,波斯帝国面临的形势也是极其艰难而复杂的,需要解决的问 题也是极为艰巨的。首先,对如此辽阔的一个帝国,采用何种形式统治的问 题(在大流士上台时曾有过一番争论);其次,波斯原来的国家机器极其薄 弱和简单,与统治如此庞大而复杂的一个大帝国显然是极不相称的。因此, 加强和完善波斯的国家机器也是刻不容缓的任务;第三,帝国内部阶级矛盾、 民族矛盾都极为尖锐复杂,如何缓和这些矛盾是巩固波斯帝国的重要问题; 第四,波斯帝国内部社会经济状况极为复杂,发展极不平衡,如何在经济方 面巩固这个帝国也是一个难题。这些任务中的一些是以前的埃及帝国和亚述 帝国所不曾碰到或没解决好的,因此波斯人能借鉴的东西不多。
大流士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巩固波斯帝国并加强其个人的专制统治, 这就是所谓的大流士改革。
大流士解决了统治形式问题。他确立了君主专制,加强了国王的权力, 调整了国王与贵族的关系。
大流士将全帝国划分为若干行省(据希罗多德所说为20个行省;据《贝 希斯敦铭文》为23个行者;据《那克希卢斯特姆铭文为29个行省。有的包 括波斯,有的则不包括),设总督(称为萨特拉匹)治理。总督负责行政和 税收。各行省每年要向波斯交纳规定的赋税(包括货币税和实物税,波斯人 免征货币税,但可能也要交纳实物税)。这样一来,大流士建立了一套对被 征服地区居民进行统治和剥削的制度。
在军事上,大流士将全帝国划分为五个大的军区,每个大军区下辖若干 省军区。各军区长官由国王任命,总督不管军事,军事长官和行省总督互不 相属,可收互相监视之效。波斯军队由步兵、骑兵、象兵、海军、工兵等兵 种组成,分常备兵和战时临时征召的两部分。其中最具战斗力的是由1万名 波斯人组成的所谓“不死队”(因为每缺一人即行补上,始终保持1万人, 故名)。
大流士统一了帝国的铸币制度。他规定,帝国中央政府铸造金币,金币 称为“大流克”,重8.4克,行省只有权铸造银币、自治市只有权铸造铜币。
大流士在全国建立驿道制度,以便于传达国王的命令和下情上达,传递 各种信息,并便于军队的调动。在驿道沿途设有驿站,备有人员和马匹。最 长的一条驿道是从苏撒到小亚西海岸的以弗所,全长约2400公里。
大流士还极力拉拢各被征服地区的统治阶级,以扩大帝国的统治基础, 巩固波斯人对被征服地区的统治。他让一些被征服地区的原统治者参与地方 政权;在制定法律时,他也参照各地原有法律;对各地原有宗教,他不加干 涉和排斥,采取较为宽容的态度。这一切无疑缓和了各地贵族与波斯人之间 的对立情绪。
此外,在大流士统治时期,还开通了埃及法老尼科未曾完工的尼罗河与 红海之间的运河;在中亚某些地方修建了水库等。
大流士改革的目的是加强君主专制统治、巩固波斯人对各被征服地区的 统治,但在客观上也促进过帝国内部各地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落后地区经 济上的发展。

波斯帝国的社会经济状况

波斯帝国内部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特点,是它发展的极端不平衡性和复杂性:帝国西部的两河流域和埃及,奴隶制经 济的发展已近3000年;小亚、叙利亚巴勒斯坦、腓尼基等地也已达到十分繁 荣的地步;而伊朗高原的东部和中亚许多地区却仍然处在游牧部落阶段,即 使米底和波斯,也都还处在奴隶制社会发展的初期。
对于帝国西部地区来说,波斯统治者的政治统治和贡赋制度无疑是一种 沉重的负担,不利于它的进一步发展。但波斯人对于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制度, 并未过多干预,而是维持了原状。据说,居鲁士在征服巴比伦尼亚后,并未 改变其社会结构,其经济生活也未发生大的变化,甚至各种商品的价格也未 改变。居鲁士还曾力图为该地区的经济生活创造一种正常的条件,如发展这 里的过境贸易。巴比伦尼亚著名的商业高利贷家族埃吉贝家族和穆拉树家族 的商业高利贷活动,都是在波斯帝国前期和中期达到鼎盛的,一些波斯大官 甚至参与他们的经济活动,成了他们的保护伞。他们不仅经营土地、房屋、 奴隶的出租、放高利贷,还经营本地区和国际贸易。有文献表明,新巴比伦 王国时期剥削奴隶的独特方式,即让奴隶独立经营的方式,在波斯帝国时期 仍然存在,埃吉贝商家和穆拉树商家都有这样剥削奴隶的资料保存下来。在 巴比伦尼亚,象被波斯人征服前一样,除了剥削奴隶外,主要的被剥削者, 是形式上自由的依卡努,他们在监督者监督下,劳动于各类奴隶主的土地上。
波斯本部的社会经济在帝国时期无疑得到了最迅速的发展。大批财富从 各被征服地区掠夺到波斯来,大批俘虎成了波斯人的奴隶,大量被征服地区 的肥沃土地变成了波斯征服者的地产。在波斯奴隶主土地上的劳动者叫做格 尔达,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被固着在土地上,其收入一部分缴纳给奴隶主,另 一部分则用以维持生计;另一部分格尔达则靠口粮维持生活,其收入全归奴 隶主。格尔达都是非波斯人,他们中有巴比伦尼亚人和埃及人等。帝国的四 个都城即帕塞波里斯、埃克巴塔那、苏撒和巴比伦中的前三个都在伊朗高原, 这时进行了大规模的建筑,尤其是王宫建筑,使这些城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波斯帝国东部的中亚地区,在被波斯人征服后,传进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和文化,逐渐步入了文明时代,社会经济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有的地区还修 建了水库,出现了灌溉农业。
波斯帝国时期,整个帝国境内的中间贸易得到了发展。据说,在公元前 5世纪,中国的丝绸就已在波斯的市场上出现。帝国西部的一些城市,如巴 比伦、推罗等也都很繁荣。
文化和宗教波斯人作为一个落后的民族,长期与先进的两河流域文明 为邻;在帝国时期,它又统治了众多的先进文明地区。因此,在波斯的文化 中,无论是政治思想、典章制度、法律、还是文字、艺术、神话、建筑等方 面,都吸收了较多的外来因素。正如希罗多德所说:“波斯人比任何其他民 族都更喜欢仿效外国人的习惯。”由于广大的西亚、北非、印度河流域、中 亚、以及具有希腊文化传统的小亚西部的希腊城邦都共处于一个帝国之中, 这就为彼此之间的文化交流创造了方便的条件,也为波斯人吸收、利用其他 民族的文化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波斯人语言属印欧语系东支,他们的文字是借用的两河流域的楔形文 字。大流士的《贝希斯敦铭文》就是用楔形文字写成的。大流士改革时可能 在文字方面有所改进,使得波斯人的楔形文字不仅同苏美尔时期的楔形文字 有所不同,而且同阿卡德、巴比伦时期的楔形文字也有所不同。波斯人的楔 形文字接近于字母体系,是西亚楔形文字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
在波斯帝国境内,由于民族众多,所以语言也极为复杂,波斯人不可能 将其划一。大流士的《贝希斯敦铭文》是用三种语言写成的,这就是:古波 斯语、古埃兰语和阿卡德语巴比伦方言。此外,波斯帝国时期还流行过一种 阿拉美亚语,这是属于塞姆语系的一种语言,书写这种语言已不用楔形文字, 而用一种源出于腓尼基字母的阿拉美亚字母文字。这种阿拉美亚文字在波斯 帝国时期的商业上、外交上曾起过重要作用。
波斯人的建筑,在居鲁士时代,虽然还带有游牧民族的某些特征,但已 使用希腊的工匠和技术。在波斯人征服了广大地区之后,在建筑方面也发生 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由于波斯人控制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因而有 力量建造规模巨大的建筑物(尤其是王宫);另一方面,由于征服了众多的 民族,其中有许多拥有先进的文化和技术,因而波斯人的建筑不仅规模巨大, 而是吸收了许多外族的风格,尤其是希腊、两河流域和埃及的风格。如王宫 建筑多半建在高台之上,这显然是两河流域的风格;而王宫建筑中的巨柱, 又是希腊和埃及建筑风格的反映。
在艺术方面,波斯王宫中的浮雕和贝希斯敦山崖上的浮雕,是波斯帝国 时期雕刻艺术的杰作。尤其王宫中的浮雕,同建筑一起构成了波斯艺术中最 辉煌的部分。不过波斯的艺术也受到外来风格的很大影响,或者说吸收了很 多其他民族的优秀成果,尤其是两河流域和希腊的优秀成果。有两个事实可 以说明这种外来的影响:一是在人像的处理和技法上,在个别形象上(如大 门边带翅膀的公牛)明显地反映了巴比伦和亚述的影响;二是1973年在大流 士王宫发现的据说可能是大流士的一座雕像,他身着法老服装,但雕刻手法 明显是希腊的。
关于波斯人的宗教,据希罗多德说,波斯人“不供奉神像,不修建神殿, 不设立祭坛,是在最高的山峰上去向神奉献牺牲,在奉献牺牲时也不点火, 不灌奠、不吹笛、不用花彩,不供麦饼。”
波斯人信奉琐罗亚斯德教(因传说中的该教创始人而得名。中国人称之 为袄教)。但关于琐罗亚斯德其人的出生时间和地点、该宗教创始于何时何 地等问题,至今没有定论(有人认为他生活于公元前1000年或1000年以前, 也有人认为他生活的时代与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差不多,还有人认为他生活 于阿黑门尼德时代,或公元前7世纪,是米底人或中亚人如巴克特里亚人等 等)。
琐罗亚斯德教认为,世界上有善、恶二神,善神即阿胡拉■马兹达,也 是光明神、正义之神;恶神即阿胡拉■曼尼,也是黑暗之神、邪恶之神,代 表风暴、沙漠。善恶二神始终处于斗争之中。该教要人们站在善神一边,去 同恶神斗争。该教崇拜光明、崇拜火,故也称拜火教。
琐罗亚斯德教的经典是《阿维斯塔》(在萨珊王朝时编定成书)。《阿 维斯塔》中最古的部分是格塔斯,此外还有雅斯纳斯、文迪达德、雅希特、 维斯佩瑞德等。其中文迪达德编成最晚,其内容为宗教礼仪。《阿维斯塔》 不仅是宗教经典,而且也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在大流士统治时期,琐罗亚斯德教成了波斯帝国的国教,不过,大流士 对被征服地区的宗教也不排斥。
波斯与希腊的矛盾从波斯帝国形成之日起,直至灭亡,它与希腊的矛 盾贯穿始终。
波斯与希腊的矛盾,起于居鲁士征服吕底亚之时。居鲁士的征服政策严 重威胁了小亚希腊城邦的独立。据希罗多德记载,当吕底亚被征服时,小亚 西海岸各希腊城邦(除米利都之外)都向居鲁士表示愿意臣服于他。但居鲁 士向他们讲了一个预言,其意思是说他们臣服来迟。于是这些城邦转而求救 于大陆希腊的斯巴达(其时雅典正处于庇西特拉图僭主政治时期,内部矛盾 尖锐),斯巴达表示愿意援助他们,从而也受到居鲁士的威胁。希波矛盾至 此开始。
后来,大流士征服了爱琴海北岸的色雷斯,更严重地威胁了大陆希腊各 邦的安全;并且由于波斯人控制了希腊与黑海之间联系的通道,严重损害了 希腊人的经济利益,从而加深了双方的矛盾。
公元前500年,米利都起义,反抗大流士的统治,大陆希腊各邦支持米 利都人的斗争,从而激化了希波矛盾,米利都起义也成了希波战争的导火线。 大流士残酷地镇压了起义,并于公元前492—449年发动了希波战争。结果, 历时50年左右的这场战争以波斯的失败告终,波斯的征服野心受到严重挫 折。但波斯统治者并不甘心,此后一有机会,它便插手希腊各城邦的斗争, 以图从中渔利。
公元前431—404年发生于希腊各邦之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给了波斯人 插手希腊事务的一个绝好机会。在战争期间,波斯人帮助斯巴达人建立了一 支海军,从而战胜了强大的雅典。这次战争的结果是斯巴达和雅典两败俱伤, 从而使波斯人得利。斯巴达人曾答应把小亚各希腊城邦还给波斯。但遭各邦 反对,斯巴达人未能践约,引起波斯不满。
此后,希腊陷入城邦危机,各城邦内部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各邦之间也 混战不已,波斯人纵横捭阖,兴风作浪于其间,加剧了希腊的城邦危机。
斯巴达人也曾插手波斯的王位之争。在波斯的大流士二世死后,其幼子 小居鲁士想抢夺王位。斯巴达人支持小居鲁士而反对阿塔薛西斯。后小居鲁 士战败,参与波斯王位之争的希腊雇佣军在撤回希腊途中也损失惨重。波斯 和斯巴达的矛盾激化。
公元前399年,斯巴达与波斯发生战争。波斯人利用希腊内部的矛盾, 组成了一个反斯巴达的同盟,雅典、科林斯、彼奥提亚同盟各邦都参加了这 一同盟。公元前395年反斯巴达同盟与斯巴达发生战争,即科林斯战争。斯 巴达腹背受敌,不得不同波斯人谈判。
这时雅典乘机兴起,波斯人又反过来支持斯巴达,并迫使希腊其余各城 邦同斯巴达休战,共同对付雅典。公元前387年,波斯人通过威逼手段,同 斯巴达人缔结了波斯大帝和约(或称安塔客达斯和约)。该条约宣称,小亚 各邦归波斯国王统治,禁止大陆希腊各邦组织任何同盟(斯巴达及其盟国例 外)。波斯人达到了控制希腊的目的。
公元前4世纪后期,希腊北方的马其顿王国兴起。希腊各邦的大奴隶主 把马其顿视为救星,希望它既能使希腊摆脱城邦危机,又能使希腊摆脱波斯 的控制。于是在希腊形成了一个亲马其顿派。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则提出把 战争带给东方(即带给波斯帝国),把财富带回希腊的口号,以迎合希腊奴 隶主的贪婪之心。公元前334年,新上任的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东征, 其借口是,从前波斯人曾经侵略过希腊,而当时希腊并没有惹过波斯;现在 他亚历山大要为希腊人报仇。于是,经过十年征战,亚历山大灭了波斯帝国, 建立起亚历山大帝国,从而结束了希腊波斯之间长达两个世纪的纷争。
波斯帝国与西亚北非古代文明的终结波斯帝国兴起的时代,正是西
亚北非的古代文明极盛而衰的时代。波斯帝国的兴起在西亚北非的古代文明 (即近东地区的古代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起过重要作用。
波斯帝国是西亚北非古代文明从小国寡民到地域王国、到帝国这一发展 过程的最高阶段。在公元前4000年代中叶(即约公元前3500年左右),在 全世界,首先是在西亚两河流域南部的苏美尔地区和北非尼罗河流域的埃 及,逐步进入了文明时代,在这两个地区形成了若干小国家。当时这两个地 区之间基本上是独立发展的,彼此联系很少。到公元前3000年代以后,首先 在埃及,而后在两河流域,形成了统一国家,并出现了君主专制。到公元前 2000年代后期,埃及通过征服形成了地跨西亚北非的奴隶制帝国;公元前 1000年代前期,在西亚形成了亚述帝国,第一次囊括了两河和埃及这两大文 明地区。公元前1000年代中叶兴起的波斯帝国,不仅规模要比埃及帝国和亚 述帝国大得多(包括了两河,埃及和印度河这三大文明中心,并接近第四个 文明中心希腊的边缘),而且在内涵上也要比它们丰富得多、深刻得多,它 形成了一整套的维系和管理帝国的比较成熟的制度(如行省制度、赋税制度、 铸币制度、驿道制度、军事制度、宗教政策、以及对被征服地区统治阶级的 政策等),这是它以前的帝国所没有或不完备的,而又为它以后的帝国(亚 历山大帝国,尤其是罗马帝国)所承袭。
波斯帝国是铁器广泛使用和传播时代的帝国,而埃及帝国是青铜器鼎盛 时代的帝国,亚述帝国则是铁器刚刚使用时代的帝国。铁器的广泛使用和传 播,不仅是生产力的巨大进步,不仅促进了社会经济更加迅速的发展,而且 对政治和军事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正是在这个时代,社会分工更加 精细,商品货币关系更加发达,交换的规模更加扩大,交换的内容更加丰富, 交换的地区也更加广阔,人们的视野也更加开阔。铁器时代为大规模的战争 提供了更为雄厚的经济基础和更为锐利的武器,因而战争的规模也更大。波 斯帝国所进行的战争,尤其是希波战争,如果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作后盾, 如果不是在铁器广泛使用和传播的时代,那是不可想象的。也正是在这个时 代才形成了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大帝国。
从表面上看,波斯帝国似乎是纯军事征服的产物(的确,帝国的建立, 从埃及帝国、亚述帝国、到波斯帝国,都是通过野蛮的征服战争而实现的, 没有征服就没有帝国),但是,波斯帝国的形成,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西 亚和北非,东部地中海地区社会经济、政治、军事,乃至文化综合发展的产 物,是这些地区经济、文化、军事、政治交流、联系不断发展和扩大的产物。 同时,波斯帝国在客观上又为西亚和北非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一个更为广 阔的舞台。波斯人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也曾采取过若干有利于加强交流和 联系的措施,从而使这种交流和联系达到一个更高的阶段(铸币制度和驿道 制度就在客观上起过这种作用)。
但是,波斯帝国的存在也还有另一方面的作用,即它打乱了西亚北非奴 隶制经济独立发展的正常进程;它的征服战争给帝国版图内的居民带来巨大 的灾难;它打乱了、破坏了西亚北非地区经济文化交流的正常秩序和规则, 破坏了原有地区交往的某些条件,使这些地区的交往和联系打上了征服者的 烙印;而且它使这种交往局限于帝国范围之内,使原来西亚北非某些地区同 希腊世界的交往和联系受到了限制,甚至被完全隔断。
西亚北非的古代文明,在波斯帝国兴起之前的3000年里,曾是世界文明 的重要中心,是地中海地区其他民族学习的圣地,它们的文明对地中海其他 民族产生过重大的影响。但是,近3000年的发展,也使这两个古老的文明背 上了沉重的包袱,成为它们进一步发展的巨大障碍;而且,近3000年的发展, 也使西亚北非的古代文明积累了不少的矛盾(阶级的和民族的矛盾),统治 阶级的腐朽性已明显地暴露了出来。波斯人却以一个新兴民族的姿态出现于 地中海之东的伊朗高原上,它没有沉重的包袱,也没有那么多尖锐复杂的矛 盾,它吸收了西亚北非古老文明的先进成果,用以丰富和发展了自己;并利 用西亚北非古老文明内部的矛盾,征服了它们。但是,波斯帝国毕竟是在近 东文明的土壤中成长起来的,当它征服了这广大的地区之后,它也把西亚北 非文明的某些包袱背到了自己的身上,并使自己成了一切矛盾的焦点。再加 上帝国内部的经济文化联系十分脆弱,各地区之间的发展极不平衡,自然经 济仍占主导地位,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受到许多限制,因此,波斯帝国本身 仍然是十分不稳固的。所以,当其统治集团的腐朽性发展起来,失去了原先 的勃勃生气时,它的垮台就是必然的了,而且垮得十分迅速而彻底。
西亚北非的早期文明,是在适于农耕的地区发展起来的。虽然,最初它 们都是农牧并重的,但逐渐地,农业在这两个早期文明中占了主导地位。这 两个农耕文明中心不仅发展较早,而且发展较快。但西亚北非的早期文明并 非是独立发展的,它们同其周围的游牧地区有过频繁的交往和冲突,两河流 域的农耕世界还曾数度被其周围的游牧部落征服,其最早的苏美尔文明、阿 卡德文明就是被这些游牧部落从历史舞台上推下去的(埃及也曾被游牧部落 入侵过,不过,它的文明传统在波斯帝国入侵前未曾中断)。农耕世界与游 牧世界的关系不仅表现为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入侵和征服,也有农耕世界 对游牧世界的入侵和征服。农耕世界与游牧世界的关系不仅表现为入侵与征 服,更多地、更经常地还是表现为经济文化的交流,这促进了双方历史的进 步。从发展的总趋势看,农耕世界与游牧世界的交往,其规模是越来越大, 范围越来越广。
波斯民族曾是一个比两河流域和埃及落后得多的民族。它与西亚北非的 古代文明的关系,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的关系。这 不仅因为波斯人在公元前2000年代时还是一个游牧部落;而且因为在其征服 西亚北非古代农耕文明地区时,其10个部落中也还有4个从事畜牧业,它比 西亚北非的古代农耕文明仍要落后许多。波斯人以一个落后民族征服了三大 文明中心,接近第四个文明中心的边缘,并君临其上,将如此大的一个帝国 维系和统治了 200年左右,在农耕世界与游牧世界的交往与冲突方面,表现 出了更大的规模,也提供了一幅更为鲜明的图画。
总之,古代世界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波斯帝国的兴起,打断了西 亚北非原有古代文明独立发展的进程;而波斯帝国在公元前4世纪末叶被希 腊马其顿亚历山大帝国所取代,则标志了西亚北非古代文明的终结(它们的 文字被遗忘达2000年之久就是一个鲜明的例证)。代之而起的亚历山大帝国 及其后继者罗马帝国,无疑从波斯帝国的传统中吸取了不少有用的东西。因 此,波斯帝国既为西亚北非的古代文明作了总结,又为后来的希腊罗马古典 文明提供了借鉴,起了承先启后的桥梁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