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糖尿病多脾虚!按2穴位+山药止渴茶控血糖

 一水易人 2018-02-26

随着人口老化及饮食的改变,近年糖尿病患持续增加。根据台湾卫生研究院调查发现,台湾内糖尿病患高达175万人,但真正妥善控制病情者仅1/5,其实除了西医治疗糖尿病,也可以考虑利用中医“2穴1茶饮”调整免疫力、控好血糖。

台北市立联合医院仁爱院区中医科主治医生谢旭东指出,糖尿病已是台湾人10大死因中的前5名,且人数逐渐攀升,每年以25,000人数在增加,第2型非胰岛素依赖糖尿病约占9成,发病时间在40岁之后,且常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等“三高症状”。

治疗糖尿病 中医来帮忙

糖尿病典型的症状有:吃多、喝多、尿多,以及视物模糊、口干、疲倦、头晕,或伤口恢复慢、皮肤搔痒等症状,初期症状不明显,但若轻忽不治疗,未来可能会导致失明、心肌梗塞、中风、截肢,或是洗肾等严重并发症。

在门诊曾收治1名施姓妇人,口服降血糖药多年,近期开始药物控制不佳,糖化血色素不断上升,西医建议需打胰岛素才能控制,后来寻求中医协助,并于治疗1年后,不仅降血糖药减少,且糖化血色素大幅降低,血糖控制持续稳定中。

糖尿病在中医属于“消瘅”、“消渴”的范畴,透过药膳茶饮可改善。

中医辨证论糖尿病 脾虚是主因

谢旭东中医表示,糖尿病在中医属于“消瘅”、“消渴”的范畴,分上消、中消、下消,上消是喝多,中消是吃多,下消是尿多,与生活习惯嗜酒、饮食喜好油腻、甜食类,或是精神过度紧张关系密切。

而脾虚是糖尿病发病主因,病证多为“阴虚内热”,所以治疗上以“清热养阴”为主轴,加上糖尿病日久易有“痰凝”、“血瘀”等病理产物,要搭配化痰及活血药才能提高疗效,常用降血糖中药如:天花粉、丹参、山药、枸杞、黄耆等。

该名病人在治疗上使用白虎加参汤做主方清热泻火,并配合丹参、桂枝活血畅通末稍循环,在皮肤痒、疲倦感改善后,以济生肾气丸来养阴润燥,改善夜尿的问题,搭配抽血检查监测血糖指数,因指数下降,故能逐渐减少西药的使用量。

太溪穴可养肾补全身。(图片/华人健康网提供)

控血糖有妙方 2穴位+1茶饮

谢旭东医生建议,控制血糖注意事项如下:

1.饮食:高纤、低糖、低脂食物为主,各种油炸类的食物应少吃或是不吃,其他如爆米花、坚果、韭菜、辣椒、大蒜等属于助热伤阴的食材也要少吃,此外,少酒、戒烟也有助于血糖的控制。

2.穴位保健:按摩脚上的阴陵泉、太溪,左右边轮流按各5分钟,不只降血糖,也能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阴陵泉穴(如图)可除湿气健脾胃。(图片/华人健康网提供)

3.日常茶饮:一个星期喝2-3次,间隔西药2小时服用。

《山药止渴茶》

材料:天花粉3钱、山药3钱、枸杞2钱。

作法:天花粉、山药、枸杞放入茶包,加热水至500ml,闷煮5分钟后即可饮用。

功效:改善糖尿病口渴、疲倦、视力模糊,适用于一般糖尿病初期的人,易便秘则不建议服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