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战列舰要被淘汰,难道不可以改成信息化的战列舰吗?

 漫步之心情 2018-02-27

一战时期,航空兵还未能成为主力兵种,海洋战争主要还是靠舰船之间的互相炮击完成。这个时代,海战还处于二维时代。

船和船既然是在同样一种场景中进行互殴,那么,速度这个值并不能逆天到可以彻底压制对方的属性。唯有大炮的口径,装甲的厚度,才是拥有绝对压制性的属性。战列舰也正是这两个最重要属性提升至极致的表现。

然而,二战时期航空兵的提升,改变了这一局势。最初让航空兵在海洋战斗中的决定性表现展示给世界的应该是日英海战。日本凭借航母,将远道而来的英国舰队彻底覆灭。让世界重新认识到了航空兵对战舰的克制。(然而日本自己好像没搞明白这事,花费大价钱造了两艘大和级战列舰)

航空兵加入海战,让这个本来只有二维的战争变成了三维。战舰的主要战斗方式从互相炮击,变成了航空部队对舰队的打击和舰队对航空部队的反击。新式的战争模式中,变得最没用的是大口径的舰炮。毕竟,对犹如苍蝇一样的航空兵,想用主炮把它打下来明显是做梦。

既然大口径的舰炮失去了海战主力的地位,那么战列舰自然也就不再重要了。毕竟,战列舰之所以造那么大,主要目的还是可以装配更多,更大口径的主炮。而,如果是为了防空的小型炮的话,与其是装配在一艘战列舰上,不如装配到十艘驱逐舰上更合适。不论从防空火力网的铺设有效性,还是单战舰的风险要远大于多驱逐舰的风险来看,战列舰都是只有劣势,不再有优势。

另一个导致战列舰退出历史舞台的原因是人类武器的攻防失衡。从古代人类之间产生战争起,人类的攻防就一直以螺旋形式提升。当你造出锋利的矛时,我就会造出厚重的盾牌。你造出越来越锋利的矛,我就制造越来越厚重的盾。这种螺旋上升的态势在二战后期被彻底打破。武器的威力越来越强,护甲明显跟不上去。更别提当今人类最强破坏武器,核弹。几乎无法靠防御屏障阻挡。只能进行主动拦截,让目标在范围外爆炸。

这种攻强守弱的条件,导致原来靠厚重的装甲,抵御攻击的战列舰也失去了护甲这个优势。

更大口径的大炮失去了意义,更厚的护甲也失去了意义的战列舰,被淘汰是必然状态。

战列舰想要崛起,有两种可能。

1.人类必须发明出一种可以完全防御来自小型航空兵所能制造的最大伤害的护盾。可惜,至少现在还看不到任何可能性。

2.人类发明出一种高能源消耗的迎击性武器。这一条路现在看来倒是有点可能。美国在十年前就已经试验过用激光武器对导弹进行拦截,而且效果良好。如果,这种激光武器被普及的话,战列舰这种大型船只可能会再次变成海军主力。毕竟,高能源代表大仓储,战列舰级的船只就仓储能力而言,是小船无法比拟的。而且,如果激光武器无法缩小,或者想要更高输出功率需要更大型的武器体积的话,战列舰将再次进入我们的视野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