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物质的检验分离与除杂实战集训

 xfshok 2018-02-27

物质的检验、分离与除杂

1.(2016·南宁)下列实验方案,实验设计达不到实验目的的是( C )

方案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比较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的样品中

B

鉴别CO和CO2

分别通过灼热的CuO

C

验证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用玻璃棒分别蘸取酒精和水,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

D

除去CaCl2溶液中少量的盐酸

加入过量的碳酸钙,待没有气泡产生后,过滤

2.(2016·北京)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D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CO2中少量的CO

点燃

B

除去CuSO4溶液中的少量FeSO4

加入足量的铜粉

C

鉴别澄清石灰水和NaOH溶液

加入稀盐酸

D

鉴别硬水和软水

加入肥皂水

[解析] 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所以不能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少量的CO。铜不会与硫酸亚铁反应。氢氧化钙、氢氧化钠都会与稀盐酸反应。加入肥皂水可以鉴别硬水和软水,产生泡沫较多的是软水,产生泡沫较少的是硬水。

3.(2016·桂林)下列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 B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检验Cl-

先加AgNO3溶液,再加稀HNO3

B

检验CO2

用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C

检验O2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D

检验NH4(+)

加NaOH溶液,微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生成的气体

[解析] 检验Cl-,先加AgNO3溶液,再加稀HNO3,若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消失,说明含有氯离子。检验CO2,应使用澄清的石灰水,不能使用燃着的木条,因为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检验O2,可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观察木条是否复燃。检验NH4(+),加NaOH溶液,微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生成的气体,若变蓝色,说明含有NH4(+)。

4.下列除去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C )

A.CO(CO2):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B.MgSO4(CuSO4):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镁

C.KNO3溶液(少量NaCl):降温结晶

D.铁粉(氧化铜粉末):加入足量稀硫酸

5.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A )

A.用食盐水浸泡菜刀除去表面的铁锈

B.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别白酒和白醋

C.用燃烧的方法区别羊毛和涤纶

D.用肥皂水区别软水和硬水

6.下列所用试剂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

选项

实验目的

试剂

A

鉴别浓硫酸与稀硫酸

木条

B

鉴别氯化钡溶液与氯化钙溶液

碳酸钾溶液

C

除去氮气中的氧气

D

除去CO2中的CO

氢氧化钠溶液

7.有四种物质的溶液:①Ba(OH)2、②Na2SO4、③HNO3、④FeCl3,不用其他试剂就可将它们逐一鉴别出来,其鉴别顺序是( A )

A.④①②③ B.④③②①

C.①③④② D.①④②③

8.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的少量杂质,方法正确的是( D )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除杂质的方法

A

二氧化锰

氯化钠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B

氯化钠固体

碳酸钠

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蒸发结晶

C

氯化钙溶液

稀盐酸

加入过量氢氧化钙,过滤

D

氢氧化钠溶液

碳酸钠

加入适量的石灰水,过滤

9.小强同学用三支试管,分别取适量的稀盐酸、澄清石灰水、碳酸钠溶液进行相关实验探究。

步骤1:向三支试管中分别滴加酚酞后,Na2CO3溶液显红色,说明Na2CO3溶液显______碱______性。

步骤2:小强把三支试管中的溶液同时倒入一只烧杯中,发现有气泡产生,最终有白色沉淀生成且溶液显红色。白色沉淀为______CaCO3______(写化学式)。

步骤3:把烧杯中的混合物进行过滤,得到滤液,滤液中一定不含有______A______(选填字母)。

A.稀盐酸  B.澄清石灰水  C.碳酸钠溶液

【实验猜想】步骤3所得滤液中溶质可能为:

①NaCl、Na2CO3;②NaCl、CaCl2和NaOH;

③NaCl、Na2CO3和NaOH;④……

【实验验证】(提示:CaCl2溶液显中性)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有关化学方程式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

______产生白色沉淀______

猜想③

成立

______CaCl2+Na2CO3=

CaCO3↓+2NaCl______

【反思评价】有同学提出将CaCl2溶液改为稀盐酸,若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且红色消失,则证明猜想③成立。你认为是否正确?______不正确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其理由是______猜想①也会出现该现象______。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