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螃蟹的嘌呤含量比猪肉还低,为何还更容易诱发痛风?

 徐乙井 2018-02-27

据《本草纲目》记载:螃蟹具有舒筋益气、通经活络、祛风利湿、活血化瘀等功效,对腰腿疼痛、风湿性关节炎、瘀血损伤等症有一定的食疗效果。痛风在症状上也属于关节炎,而且螃蟹的嘌呤含量约为81.6mg/100g,比猪肉还要低(猪肉83.7mg/100g),由此看来,螃蟹对于痛风视乎有正面的作用。但有经验的风友都知道,吃了螃蟹以后,痛风往往很快就会急性发作。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确实,螃蟹的嘌呤含量在海鲜水产类的食物中并不算高。常见的淡水鱼中,嘌呤含量比螃蟹低的只有桂鱼和鲈鱼,日常生活中经常吃到的鲤鱼、草鱼、鲫鱼、虾等的嘌呤含量均在140mg/100g左右。但需要注意的是,食物的嘌呤含量表中标明的是针对肉的部分,也就是说,81.6mg/100g是螃蟹肉的嘌呤含量。而我们的烹饪和食用螃蟹时,仍然会保留部分的螃蟹内脏,比如人们爱吃的蟹黄就是母蟹的肝脏和卵巢的组合体,它们的嘌呤含量远高于螃蟹肉。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除去内脏,同样都是吃肉,半斤猪肉和半斤蟹肉,谁会更容易诱发痛风急性发作呢?单从嘌呤含量上来看,二者不相上下,但我们的答案还是螃蟹更容易诱发痛风。由此可见,食物的嘌呤含量并不是影响尿酸代谢的唯一因素。蟹肉中富含胆固醇,每 2 两螃蟹,就有 267 毫克的胆固醇,相当于半斤肥猪肉中胆固醇的含量,而成人每天摄入的胆固醇不能超过 300 毫克。虽然目前尚无足够的证据证实高尿酸血症与总胆固醇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但胆固醇中的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能促进炎性尿酸盐结晶的形成,从而诱发痛风。

此外,因为螃蟹性咸寒,又是食腐动物,所以进食时经常会通过饮酒、蘸辛辣调料来祛寒杀菌,而这些都是痛风急性发作的常见诱因。因此,痛风患者在痛风的急性发作期,不宜食用螃蟹;在痛风的缓解期,则可适量食用,以每餐不超过80克为宜,同时最好避免食用螃蟹的内脏,合并高血脂、高血压及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痛风患者,则不宜食用蟹黄。接下来,我们为痛风患者介绍一道健脾补气、活血利湿的螃蟹粥。

螃蟹80克,糯米100克,红糖适量。将螃蟹先用开水焯过以后再上锅蒸熟,取出蟹肉加工成蟹肉茸,祛除内脏,蟹壳则碾碎用布包好;糯米洗净与碾碎的蟹壳布包一起煮至烂熟,然后加入适量红糖和蟹肉茸后搅拌即可食用。《本草崇原》认为蟹壳能“攻毒,散风,消积,行瘀。”而糯米和红糖则有温补的作用,能够抵消螃蟹的寒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