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文古镇——娜姑

 gudian386 2018-02-27

娜姑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早在汉晋时期就是中原文化、蜀文化乃至楚文化与滇文化相互交流影响的重要通道。自明、清以来,随着东川铜矿的兴旺,带来了娜姑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给这片土地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境内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白雾村、有云峰寺、云峰古驿道、石匠房铜运古道、龙王庙、那咩小箐、万亩软籽石榴生态观光园、三江口干热河谷自然风光等风景名胜区。娜姑的盐水石榴、优质米、干心红薯、黄果、柿饼、小蜜枣、南红玛瑙等特产也盛名远扬,是会泽旅游板块中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会泽精品旅游中的一条重要旅游线路。

寿星山仙山寺 王华摄

位于白雾村寿星山巅的仙山寺建于清代中期,民国期间曾做过修缮。仙山寺占地面积不大,然而,由于其位置险要,整个地基均由人工开凿于崖石之上,其建造难度比之白雾村内古建反而要大上很多。建国前,领导西南救贫义勇民军(中共会泽地下党组织)的蒋开榜、刘文明等革命先辈曾多次在仙山寺内组织召开革命会议。如今,寿星山仍是娜姑镇内重要的宗教活动场所之一,每逢大年初一等节庆日,白雾村及周边村民会连夜登顶寿星山,为家人和亲友祈福,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白雾村三圣宫 陈耀邦摄

白雾村古建筑 何健摄

白雾街保存下来的古建筑中,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就有寿福寺、三圣宫(文庙)、太阳宫和典型民居共四项。其中,建于清嘉庆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的三圣宫(文庙)在娜姑古建筑中首屈一指。整个建筑为三进院落,布局严谨,结构独特,有清代中期的建筑风格。一斗三升的门楼,三门四柱木石结构的牌坊。两重檐歇山顶的魁阁:柱网排列规整,飞檐翅角,驼峰,檀枋雕刻,玲珑剔透,东西阁楼依托,典雅别致,独具匠心。天子台衬出大殿的庄重肃穆,使人惊叹技艺之精湛,巧夺天工!清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冬月),东川知府冯誉骢曾饮宴魁楼,吟咏独寄风雅。三圣宫(文庙)自建成后,即在宫内置办公学,为娜姑的教育事业立下不可磨灭的功勋。

白雾古建筑 崔庆坤摄

财神庙位于娜姑镇白雾街村西北,占地面积2049平方米。门楼面阔三间,歇山顶抬梁穿斗式混合结构,共二层,明间为山门,左右次间前檐装美女窗至檐下,这一建筑形式在古代建筑中尚不多见,可谓别具一格。进山门穿过天井即为正殿。殿建在一石台基上,台基高2.1米,青石砌成。殿为穿斗与抬梁混合式歇山顶殿宇,面阁三间13.9米,殿内原供奉财神爷赵公明神像,是人们祈求丰收、财源茂盛、开张鸿发及隆庆升平的地方,早年香火不绝。殿前东西两侧各建厢房三间,东西山墙下有配殿各一间。

财神庙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民国时期曾为区公所、镇公所、地方民团等机构使用,1949年以后曾作娜姑区政府,白雾公社驻地。

白雾村明代古建筑 何健摄

寿福寺,又名禹王宫,亦称湖广会馆,位于白雾街东部。始建于明末,清道光年间曾作过修缮。该寺座北朝南,整个寺为一四合大院,由山门、正殿和两厢组成,占地面积1950平方米。原殿内供有如来,禹王,座、行祖君(王灵宫)及鲁班等神像,每年阴历3月15日、9月15日举行庙会,行祖君可以请出游行,游行时,武乐开道、文乐随行,观者如潮,夹道迎候,十分热闹。俗称“打青醮”。并逐渐形成一种地方民俗与宗教活动。

白雾村土碉 李永星摄

土碉位于白雾村7组,始建于清朝末期,建造者为白雾村民团团首陈炳的兄长陈坤,其附属房屋及碉楼南面四合院为白雾村陈姓一族旧宅。碉楼占地面积15.6㎡,高7.2米,墙体厚达1.1米,楼分三层,每层设有射击孔二至六个,最高层设有瞭望窗。土碉曾是白雾村内最高建筑,可瞭望全村及周边环境。随着新时代村庄建设,许多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物古建正逐步消失,像白雾村土碉这样具有明显时代特征和特定功能的历史建筑更是越来越显得稀有和珍贵。

白雾村清代民居 崔庆坤摄

在白雾村的众多传统民居中,始建于清嘉庆二年的刘氏住宅可谓是建筑年代最久远的古民居代表,其建筑年代比三圣宫古建群早22年。刘氏住宅为会泽刘氏老爷——刘善初祖辈建造。其外墙砌墙所采用的土基土质特异,坚固异常,与白雾村本土民居所采用的泥土大为不同。

白雾村清代民居 崔庆坤摄

陈家大院2号院为白雾村陈氏族人建造,系白雾村九大陈氏住宅之一。该建筑建于清代,具体时间已无法确定。粗犷质朴端庄稳重的建筑风格显示着白雾传统民居特有的审美情趣。

白雾村内巷道 何健摄

在白雾村明代小巷中奔跑的小孩 何健摄

在白雾村内,一条条由斑驳土墙构成的巷道显示着岁月沧桑,诉说着陈年往事。历史已成为过去,历史的印记却在一座座百年老宅和会馆寺庙中留存下来。在这座古老的村落中,在某个特定历史时期中发生过的传奇和故事似乎仍然历历在目。

在清代商铺前闲聊的村民 李永星摄

白雾村传统民居 崔庆坤摄

白雾街陈氏民居,位于白雾街中段南侧,坐北向南,占地1171.71平方米,共二进院落,内院为传统的一颗印式的四合五天井建筑。院中为方形天井,边长为9米,全用打制规整的六面石板按双喜图案铺成。正房两侧小天井幽静雅致。院内前檐回廊廊柱置鼓形、瓜形墨玉柱础10个,造型别致,磨制精细。对厅与外院相隔,明间即为内外院通道。楼层和底层均装有雕花六抹头格扇门和斜格梅花圆形槛窗。门楼、照壁及后围墙上均设有枪眼。陈氏民居建于1945年,系民国时期白雾镇民团团首陈炳私宅。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土地改革时由当地人民政府没收,自1951年至1976年,为娜姑区公所驻地,现由白雾村委会管理使用。

白雾村清代天主教堂 王良忠摄

天主教堂,又称圣若瑟堂。位于白雾街西段,坐北向南,占地面积1225平方米。教堂临街而建,由门楼、东西厢房和教堂组成。门楼置有编花脊顶,为典型中式建筑。进入门楼穿过天井即是教堂,教堂屋顶高耸,顶端置有十字架,面墙上方绘有太阳花图案,下设“圣若瑟堂”四字,为典型西式教堂建筑风格。圣若瑟教堂建于清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系意大利传教士出资主持建造。教堂除供天主教徒进行宗教活动外,还设有西医诊所。在这位于磅礴乌蒙山中毫不起眼的小村落内能建有如此精巧的一座小教堂,可以想见白雾村昔日的热闹与繁华。

云峰寺九龙壁 何健摄

夕阳照耀下的云峰寺 何健摄

云峰寺位于川滇古驿道旁的娜姑镇云峰村委会云峰村,云峰寺原称圣武庙,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9年)由则补汛主李虎首倡,并亲伐木石,率众旗兵协力建成,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758年),重修扩建,改名为云峰寺。寺座北朝南,依中轴线建有山门殿及正殿。山门殿临街而建,穿斗与抬梁混合式歇山顶结构,一楼一底,前檐两重,卷棚出厦,后檐一重。下层明间为通道,楼层为戏台,台口与正殿相对。进山门为一大院,院内有建寺时所种古柏2棵,高达18米,胸围2.8米已有数百年之久。云峰寺在乾隆年间重修扩建时,东川知府义宁、会泽县正堂及汤丹厂都曾捐资。1989年经统战部门落实复修后,交宗教部门管理使用,成为娜姑镇主要宗教活动场所。云峰村周围银杏、槐树等古木参天,浓阴蔽日,幽静古朴,风景如画。每逢庙会,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是娜姑镇著名风景名胜区。

云峰村传统村落风貌 何健摄

匠房古驿道 唐家荣摄

凿于清代的石匠房铜运古道 李永星摄

在娜姑境内有两条古道,其中使用年代最久远的云峰古驿道系由四川西南的会理县、会东县入滇的主要交通要道。该驿道西起四川会理至会东,由会东县城东行,经阿木、小街、大桥、双水井、吉兆卡到达金沙江边干田坝村的龙王庙(遗址尚存)渡口,渡金沙江即达云南巧家县的蒙姑(蒙姑乡政府所在地)。自蒙姑起道路分为两条:一条由蒙姑向北沿金沙江而下,直达巧家县城,全长58千米;另一条由蒙姑继续东行,从大湾子进入娜姑境内,途经高家坪、红泥湾、亮风台、腰店子、老箐坡、箐门口、马脖子、石灰窑、教场坝、云峰、大闸、甘沟街(娜姑镇政府驻地),由甘沟穿越娜姑北部乐里村后小尖山丫口,溯以礼河而上进入会泽县城西部,再由会泽县城西部经待补、播乐(会泽县上村乡播乐村)至沾益县德泽,渡牛栏江后即达沾益县城、曲靖城。从蒙姑经娜姑至会泽一段道路即“云峰古驿道”,全长67千米。云峰古道保存较好的现有两段,一段位于云峰村委会大水沟村的山梁上,长约一公里左右。道路用石灰岩块石铺砌,局部地段直接在地表裸露的石灰岩上开凿而成。此段道路远离村庄,基本上已不再使用,逐渐为荒草掩盖。另一段位于云峰至大闸两村之间,长2800米。路面全用不规则的红砂块石铺成,路面宽约2米,坡道及弯道处,均铺砌成台阶。弯道处宽度3米以上。由于使用时间较长,人畜往来频繁,路面的石块上踏痕累累,蹄印斑驳。

古道始筑于何时,明代以前地方史料无记载,相传由民间开辟。《华阳国志?蜀志》载:“会无县(今四川会理)路通宁州(今曲靖),渡泸(金沙江)得堂狼(今会泽、巧家、东川)。”西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设犍为郡,同时置堂狼县属之。该道就是古堂狼县与内陆联系的交通要道。由上述记载可以看出,大约在汉代,这条道路就已经开辟使用了。

开凿于清代的铜运古道 何健摄

娜姑的另一条古道为蒙姑坡石匠房铜运古道,该古道位于娜姑镇西北部的小江口至小田坝村的盐水河峡谷内,主线起自小江口,终点为东川府城(今会泽县城)。途中经蒙姑坡、小田坝、白泥井、桃园口子、火草铺、甘沟街、包子铺、山咀子、白雾街、银厂坡、披戛、以则、渔洞等地,全长55千米。从小江口至小田坝一段即称“蒙姑坡铜运古道”,总长10余千米。

蒙姑坡石匠房古道于清乾隆丁未年(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春季开始修筑,乾隆辛亥年(即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夏季竣工。工程由巧家县乡绅刘汉鼎独力捐资并亲自监督,历时四载,方告完成。在此段道路开凿以前,川滇之间的往来,以及巧家和东川各矿厂集结于象鼻岭(今属东川区播卡乡)的京铜要运往府城,都走云峰古道。云峰古道大湾子一一高家坪一段,从金沙江边的山脊一直爬上山顶,坡陡路窄,坎坷难行,乡绅刘汉鼎对此有着深刻体验,于是个人捐资新修从蒙姑沿小江口、盐水河峡谷至小田坝一段古道,使道路走向较直,比原走云峰古道缩短了约十千米的路程,不但为京铜调运提供了较好的运输条件,同时更加方便了川滇两省的商旅往来。现在古道上仍保留有摩岩石刻:“汽可小憩”、“利济行人”等题刻,彰显古人善志相传,舍己为公的博大胸怀。

演奏古乐的老人 陈耀邦摄

白雾村圣谕宣讲 陈耀邦摄

春节耍龙 朱朝文摄

人文娜姑,古迹丰富。除上述提到的古会馆寺庙、古民居、古驿道外,尚有乐里水洞、拖车村古墓群、白雾石桥、石达开练兵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有“圣谕宣讲”、“堂祭”、“打青蘸”、耍水龙等。种种人文迹象无不显示着娜姑悠久的开发历史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曾有学者说:中国的历史一半写在书上,一半毁在地上。确实,由于历史和现代村庄建设等因素,凝聚着先祖勤劳和智慧结晶的历史文化遗产不是毁于自然消亡,而是毁于我们无知和野蛮的破坏。传统建筑和传统村落正一天天消亡,中华民族千年血脉传承下来的历史印记正愈来愈显得模糊。

如今,在美丽的娜姑古镇,在摄影者和艺术家特有的审美眼光下,我们还能有幸看到来自明末、清代、民国、文革期间流传下的种种古迹,还能看到穿青布长衫,戴圆帽(地主帽)演奏古乐的老人,还能看到从清代流传至今的“圣谕宣讲”“堂祭”等。然而,随着新生建筑的兴起,传统建筑的自然和人为损灭以及传统技艺的后继乏人,或许有这么一天,我们想追溯历史,想追寻前人留下的种种印记,就真只能到文字和图片中去缅怀了。

【汇客廰旅行】一个“任性、好玩、有态度!”的文化旅行专属社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