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到底是什麼讓人生病?

 昵称29313448 2018-02-27



公众号内发送消息“听课

获得入群听课机会


【本文摘自《不怕生病就怕看错医生吃错药》,潘德孚老师著】

照理,醫學既然是為挽救生命,就應該先研究生命。可是,生命卻是非物質的,不容易研究,也說不清楚。現代科學由於根植於物質的分析研究,依附於現代科學的現代西方醫學,也只能從物質性的身體著手。因此,以解剖學為背景的西醫醫學,對疾病與生命的關係卻是一片空白,導致許多內科疾病的治療,至今依舊乏善可陳。

醫藥是把雙刃劍,用得好,能治好病;用得不好,就會傷害生命。治療手段與用藥,如果不能扭轉病勢,相對就會造成人體的傷害。

根據報導,西方的醫生大罷工期間,死亡率竟然大大降低,而且降低的比率與罷工的天數成正比(請參閱本書附錄:《老中醫看現代西醫醫學的誤導》—— 醫生不上班,不做臨床治療,死的人反而少了;這難道只是單純的一樁帶點黑色幽默的偶然嗎?

讓我們回頭說說「生命是資訊運行的一個自組織的過程」……

自精子與卵子結合而後附著於子宮壁的那一刻開始,一個新的生命就形成了,生命的資訊運行過程也就開始了。這個新生命要靠自己的組織能力吸收營養,讓自己長;出了娘胎,再逐年逐日的長大、成熟、衰老,以至死亡—— 在運行過程中,碰到運行障礙,就是生病;運行停止,就是死亡。

生命既然能自組織運行,也必然能自組織克服運行過程中所遇到的障礙,以完成自己運行過程的完整。因此,醫生的治療,就是給予生命這種自組織本能必要的支持、提供相應的協助,而不是藉醫療之名,削弱這種能力,或額外再製造負擔、製造障礙。身體做為生病治病的依據,這無異於緣木求魚,反而很容易走向治療目的的反面。

以解剖屍體來尋找治療的準則和方法,歷史的經驗已經證明,這是一個「把軀體視為生命」的謬誤—— 讀者必須明白,雖然感受是從身體而來,但的確是生命使人生病,而不是身體生病;療癒的目標和目的,始終都是生命。

據美國的一份統計指出:醫源性(來源於不恰當的醫療手段)、藥源性(來源於不恰當的施藥、用藥)疾病竟占患者總數的2/3—— 這不正說明是醫學自己有病,而醫學本身就是個病人嗎?我們用這種醫學治病豈不更應該謹慎小心,避免被「拖累」?

許多高舉著反中醫「偽科學」鬥士,他們從來都不去追究:「根據一九七八年美國『科技評估辦公室』反全國醫療科技安全與效能的調查顯示:只有10%20%的傳統西醫治療方法,經過對照科學實驗來鑑定實際療效和安全性;換言之,80%90%的美國傳統西方醫學治療手段,並沒有科學的根據和安全的鑑定……。」(陳樹禎:《順勢療法》,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於此同時,現代西醫也發覺,以病灶定病名的疾病越來越少,反而難以標定病位(病灶)、標定靶位的綜合徵、症候群卻越來越多了;這也恰恰說明了:生命與生俱來就是整體性的,生了病,就是整個生命的狀態出了問題,就會表現出全身性症狀—— 也就是生命生病,而不是身體生病。




欢迎大家留言拍砖,只有这样大家才能互相进步,交流碰撞出火花,让艾暖人间~



公众号内发送消息“听课

获得入群听课机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